
技法范例(油画素描)-32800字.docx
29页技法范例(油画素描)-32800字 技法范例(油画素描)-3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7-3-14 01:53 作者: wan 来源: 查看: 52次这幅画的前五个步骤所用材料和方法和示范八相同画到第五步,原来以为可以完工但几经省察,感到缺乏应有的温暖亲切的效果所以在薄薄喷上一层定色剂后,继续进行第六步,全面再画一次象单色明暗调子的油画一样,使用松节油调薄了的透明的熟赭和象牙黑的混合物用软的柳炭条、压紧的炭笔、炭铅笔和炭粉,在22″×28″的三层纯软布素描纸上完成素描第一步先将纸摆平,用丙酮造成抽象花纹(画素描时纸是垂直放在画架上的)丙酮虽然易燃,也有毒,但气味不难闻,蒸发快,只要适当通风和采取防燃措施,用丙酮要比其它溶剂要好在纸上画油画,只要注意纸的质地和颜色的分量,也可以象画在麻布上一样耐久问题在于纸的质量及颜色的多少要用重磅布质纸,在松节油里加的颜色要少,用的完全是透明的颜料另外,在用颜料之前先喷一层定色剂,这等于上胶,它使纸和颜料层隔离开来第一步:用高级的热压素描纸和1/4磅罐袋优质炭粉将炭粉均匀地洒在纸面上,再用丙酮喷湿,将纸向上下左右各方面倾斜,使丙酮流向四面八方,让炭粉形成自然花纹。
这是一种仔细控制下发生的“偶然现象”,大约就象日本水墨画那样有了运用这种技巧的经验以后就能准确地预测丙酮炭粉将形成的花样第二步:表面干燥后,丙酮已蒸发,炭粉附着于表面炭粉附在纸上很薄,只要将纸很快抖几下,大部分炭粉就可脱落用削尖的柳炭条画出人体的细轮廓先从右臂和人体的右边画起,在那些部位用獾皮拂拭使之发亮再用橡皮擦,增加亮度如果要对线描作些修改,可再用丙酮将表面喷湿第三步:这一步,主要致力于头部,将它接近于完成脸部的笔法和描绘特点将给整个人体树立标准照片上作者的右手可以使你对作画的比例有一个概念这是用6B压缩木炭铅笔画的用长猪鬃圆锥笔和丙酮炭粉混合物画头发上的大部分暗部,用削尖了的柳炭条画脸上的暗调子笔触方向一般是顺着脸孔的轮廓线第四步:头部接近完成后,就可以更多地从整体上来处理人体用貂皮拭去亮部多余的炭粉同第三步相比,这里的亮的中间调子至少要高一个明暗层次当开始为人体的几个明显部位造型时,主要是用橡皮在双膝、胫骨的顶端和左脚擦去多余的炭粉又在腹部和从手到肩的整个右臂造出亮调子背景部分很少动它,只是沿着人体的右面加上一些暗部用獾皮画出所有的柔和边线第五步:在整个背景部分和人体的暗部作了相当大的改动。
用2.25公分的扁笔蘸上丙酮画出背景部分那些看得出的笔触用干猪鬃笔将沿着人体左边的暗部改得柔和一点,形成模糊的边线在头发和左面背景接触的地方,用压缩炭条的侧面描绘,使边线完全消失用炭条的锐边沿着人体背部的边缘,正好在肩的下面,画出漂亮的轮廓鲜明的边线然后在画上喷定色剂人体:纸面炭、油画,22″×28″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第五步的素描已经足够精确了,但从艺术上说还不能满足由于喷了定色剂,不能再在上面用炭画,就用饱满的暖调子的松节油液在整幅炭描上重新描绘(松节油不会溶解定色剂)结果就同示范一的单色明暗薄涂一样,不过这是画在纸上而已技法范例下面的这些人体油画和素描,是用我在前面示范中说过的打轮廓和加工技法画的我将对每幅画的特色和主要意图加以解释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讲得很详细当然,要把画的每个步骤压缩成几行说明文字是够难的因此,当涉及到前面示范中类似的方法时,我简单地提一下有关的那个示范就算了除了油画和素描外,还有一些水彩和水粉画我把这些水彩和水粉画也收入本章,其原因同前面示范中收入铅笔和木炭素描一样,我要说明油画家的“眼睛”是怎样用到其他各种画种上去的我把我画的画看作是由素描的明暗、边线和色彩等手段表现的各种不同关系的形的综合体。
我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甚至包括象铅笔那样主要用线条表现的方法)把色块和调子组合起来,使之符合于想象的“景象”总的说来,我倾向于画得比一般的快一点我在画布上画时,最慢时不超过二或三小时至多一幅画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我不主张拖拖拉拉画更多的时间三天以后,最初的颜料层表面已经干燥,当我在干的颜料上再画时,就有绷紧的感觉,但在画湿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情况只要光线和模特儿都允许的话,我通常是在一天之内将画基本完成,第二天只是作一点必要的加工如果我不得不画上好几天的话,当我重新开始画时,就薄薄喷上一层修描润色剂,使表面湿润人体:布面油画,18″×22″在本书中还包含了同一个模特儿类似这种姿势的另一些画,因为这种姿势比较放松、自然,从任何角度看去都很好这幅画用的是纯粹的一次完成法,比通常的加工更细些这是个明亮的多云天气,模特儿就坐在南面的天窗下我用透明颜料画人体头部和左肩上方的背景部分,用调色刀画右面的部分,用干笔画其余部分整个人体我是用中号和大号榛形笔,用浓重的厚涂法人体:布面油画,18″×24″直接画法是最难的技法,但也是最使人满意的技法这幅习作是示范六所介绍的直接画法的一个好范例,只不过加工是用简单而强烈的笔法。
笔触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在肩部和前臂只不过一打左右波状的发块是画边线的练习,头顶的边线象剃刀般锐利,而沿着背部的边线已完全虚掉人体:帆布油画,12″×18″象这样一幅对象背光的画提出了油画中一些独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光线从人体的两面倾泻下来,使整个背部和前面的大部分边线消失我十分注意保持阴影部分的色彩清晰,因为象这样的亮调子作品,所有色彩都在阴影部分亮部不是白色的,只能有很少一点色彩,一共只有两个主要的重点亮部,一个在人体颈部后面,另一个在大腿前面这就是示范五介绍的一次完成法油画人体:布面油画,20″×24″我把这幅画看作是一次完成的油画,虽然它实际上需要画两次,因为当第一次画时,北面的光从多云转为晴天后来天又转多云,而画还是潮湿的,我就很容易地加工完成之玫瑰土红、土黄和钴蓝与不同比例的白色混合,组成大部分肤色的色彩象牙黑、熟赭和深镉红形成大部分暗部背景全是用调色刀和干笔人体:纸面水彩画,20″×23″作为一个油画家,我必须承认,我对过去和现在那些懂得并能运用水彩技法的艺术家怀有敬畏之心水彩确实是一种很难掌握的方法每当我画好一幅水彩画时,往往神经都要崩溃了经常因为只要一笔画得不当,就会破坏了整幅画。
一年我只能画五、六幅水彩画我用的是300磅水彩画纸和大、小猪鬃笔我还要放几碗清水在旁边,因为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保持纸张湿润,以便于画出柔和的边线我先仔细地画出几乎看不出的线描,接着用薄涂法画出亮部的中间调子,当这些都还潮湿时,画暗部的中间调子然后我画所有的暗部——头发、背景和腿下面的阴影我象处理透明油画那样来处理这幅画中央广告第二篇:油画起素描稿的技巧 8700字油画起素描稿的技巧从一般人的角度看,油画的素描稿只是粗略的草稿,用几根随意性强的线条勾画出绘画对象的大体外形而已,而决定画面最终效果的是色彩塑造对于采用直接作画法的艺术家来说,素描稿可能如此而对于古典写实绘画的艺术家来说,油画的素描稿则相当重要,它几乎是艺术家造型语言的全部因为素描是最基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是艺术家与自然界交流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研究一下青年画家朝戈起素描稿的过程人物油画起素描稿并不一定上调子,可直接用线在画布上修改、调整,也可以用简单色来确定画面的主体色调与色彩关系下面介绍几种起稿用的工具1)炭条炭精棒与木炭条都适于在画布或木板上画素描木炭条的性能更好,因为它的印痕较轻,更容易擦掉,用起来较为灵活炭精棒能留下很重的线条,使轮廓线较为明确。
2)炭笔线条较细,更适于画细部有人不主张用铅笔,认为铅印会从油画色层底下泛上来3)色粉笔与蜡笔在画布上使用不易过多,要避免使用白色或浅色在这种素描中过多使用色粉笔或蜡笔会使底子不稳定4)水彩与丙烯色极薄的水彩不会对静物油画色的覆盖产生任何影响若要厚涂,就用丙烯色5)水墨使用中国书画用水墨,是很有趣的事墨线既可以用油画色覆盖,也可以保留,它不会轻易被松节油洗掉6)复写纸可将纸上的素描稿复印到画布上在起素描稿阶段,发胶、胶液等固定液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易脱落或泛色的材料有必要喷上一层固定液另外,各种橡皮、抹布等也是必备品首先勾画出一个设想性的草稿,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大构图和人物大体表情,然后对照模特进行写生画家在写生时多以感性因素为主,人物的外形和神态尽可能接近对象然后在写生过程中充分体味模特的内在气质,紧紧地抓住这一开启性灵的契机加以强化然后,画家根据写生稿进行加工、概括、提炼最后再用前两张素描稿连续嬗变和语言净化的基础上进行第三张素描稿的创作这一步强调轮廓线处理,使外形更加丰满,人物在光影的作用下产生一种浮雕感同时对局部的内容加以充实,画得更加肯定素描稿敲定之后,画家以极其严格的方法(方格放大法)将素描稿拷贝到画布上。
注意事项由此看来,油画起素描稿是一个灵活的造型过程,它允许甚至鼓励不断修改和调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定一个明确满意的视觉形象在任何油画的起步阶段,都有理由也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起素描稿回首漫长的数百年西画东渐历程,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种不同文化情境中中国本土的油画活动,前者中国早期油画的核心为“流”——“欧西绘画流入中土”(潘天寿语);后者中国油画的核心为“融”——“融入民族的血液”这样,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中国早期油画的历史跨度,应是自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其中包含了画法参照、材料引用和样式移植的文化交流过程,——这是近代西画东渐的“中国模式”而其典型的事例,可以将我们的关注视角,主要聚集在北方的清宫油画、南方的十三行外销油画和东部的土山湾画馆油画之中油画发展变迁清宫油画的画法参照明清之际的西画东渐,起于耶稣会士来华活动在利玛窦进呈明神宗天主像等西来贡物前后,在中国本土已经出现来自于游文辉、倪雅谷等神职人士之手的油画作品然在康熙年以降的清宫院画中,西画东渐则形成更具规模的高峰其中以西方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和王致诚为代表的新体画派,逐渐构成与娄东派、虞山派传人一派和唐岱、冷枚为首的参照西画技法一派相并立的艺术势力,而且随着雍、乾隆时期的院画发展,郎世宁的这种“折衷主义”新画体影响力日益增加,并逐渐形成了清宫院画的主要格调之一。
郎世宁(JosephCastiglione,1688—1766年)是康熙年间来华最迟的一位油画家同时他也又是在清宫中活动持续时期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位外籍画家在西画的技法和中国画的传统技巧以及笔墨材料之间,郎世宁选择了独特的折衷路线和方案,“创造了以油画为本、中法为辅的中西结合的新画法,”并由此逐渐形成郎世宁新体绘画风格——事实上,关于郎世宁艺术“奕奕如生”、“设色奇丽”的结语背后,正是郎世宁“新体绘画”以“强其师吾国画法”为代价所进行的多种努力在清朝内务府的档案中,关于“油画”的绘制记录多处可见其中反映出郎世宁等传教士画家在清廷中的油画活动,大致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油画传授活动清廷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曾有几处关于郎世宁曾有向中国人传授油画技法的记录比如雍正元年曾有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玠、葛曙、永泰六位“画油画人”在郎世宁处学画二是装饰性通景油画比如《清档》(乾隆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记:“传旨着郎世宁画重华宫通景油画三张,七月二十五日交讫”另如《清档》(乾隆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记:“郎世宁奉命到畅春园皇太后常居坐落处画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