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大花园岩土工程详勘阶段勘察及拟建场区相应的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报告.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lizhe****0920
  • 文档编号:46595071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9.39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5 西南科技大学科大花园(西南科技大学科大花园(A 型区)型区)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 (详(详 勘)勘) 二二 OO 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15 西南科技大学科大花园(西南科技大学科大花园(A 型区)型区)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 (详(详 勘)勘) 批批 准:准: 核核 定:定: 审审 查:查: 校校 核:核: 编编 写:写: 项目负责:项目负责: 二二 OO 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15 目目 录录 一.前一.前 言言⋯⋯⋯⋯⋯⋯⋯⋯⋯⋯⋯⋯⋯⋯⋯⋯⋯⋯⋯⋯⋯1 二.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二.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1 1.勘察技术依据⋯⋯⋯⋯⋯⋯⋯⋯⋯⋯⋯⋯⋯⋯⋯⋯⋯⋯⋯1 2.勘察测试手段⋯⋯⋯⋯⋯⋯⋯⋯⋯⋯⋯⋯⋯⋯⋯⋯⋯⋯⋯2 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3 1.地形及地貌⋯⋯⋯⋯⋯⋯⋯⋯⋯⋯⋯⋯⋯⋯⋯⋯⋯⋯⋯⋯3 2.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3 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7 4.地下水⋯⋯⋯⋯⋯⋯⋯⋯⋯⋯⋯⋯⋯⋯⋯⋯⋯⋯⋯⋯⋯⋯10 5.边坡稳定性评价⋯⋯⋯⋯⋯⋯⋯⋯⋯⋯⋯⋯⋯⋯⋯⋯⋯⋯10 四.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四.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2 1.场地稳定性⋯⋯⋯⋯⋯⋯⋯⋯⋯⋯⋯⋯⋯⋯⋯⋯⋯⋯⋯⋯12 2.地基基础方案论证⋯⋯⋯⋯⋯⋯⋯⋯⋯⋯⋯⋯⋯⋯⋯⋯⋯13 3.边坡整治方案⋯⋯⋯⋯⋯⋯⋯⋯⋯⋯⋯⋯⋯⋯⋯⋯⋯⋯⋯13 五.结论与建议五.结论与建议⋯⋯⋯⋯⋯⋯⋯⋯⋯⋯⋯⋯⋯⋯⋯⋯⋯⋯⋯⋯14 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图 名名 比比 例例 图图 号号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1000 01 2.1—1′~31—31′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 02~32 3.Ⅰ—Ⅰ′~Ⅱ—Ⅱ′边坡地质剖面图 纵1:200 横1:100 33~34 15 一.前一.前 言言 1.委托单位、承担单位 受西南科技大学委托,我院承担该校拟建科大花园(A型区)1~16栋教工住宅楼场地的岩土工程详勘阶段勘察及拟建场区相应的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2.场地地理位置 拟建科大花园(A 型区)工程位于该校新区南西部,东邻龙须堰,西为老校区职工住宅区;有校园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3.工程情况简介 拟建科大花园(A型区)1~16幢均为六层,底框结构,呈矩形,宽11.10米,长28.20米,栋距22.0米,建筑面积39400 m3,拟采用独立柱基础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相应边坡工程属拟建工程区新设计的边坡、边坡区上部为土质,中下部为岩质其安全等级为二级 4.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①查明拟建场地地基及相应新设计的边坡区岩土工程条件;②查明地基及边坡区地质结构、有无软弱夹层及不良地质现象,对不良地质现象提出建议及处理措施;③查明场内及边坡区地下水和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建议措施;④对地基和边坡区各类岩土物理力学特征作出评价,为设计提供可供利用的地质参数 5.勘察工作日期 我院人员和设备于2002年7月20日进入现场开展勘察,2002年8月23日结束野外勘察工作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 二.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二.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 1.勘察技术依据.勘察技术依据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拟建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委托方的要求,按15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详勘技术要求和 GBJ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拟建场地共布设勘探线 34 条,勘探钻孔 126 个(其中住宅楼每幢 6 个,共 96 个,边坡工程 26 个, ) ,探坑 3 个。

      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勘察工作中收集并参考了 1/5 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 H—48—18—A(花荄镇)幅资料及由我院在该校新区已完成的初勘报告和场地东部跨龙须埝的拟建桥梁及已修建的供水工程净水厂、水池等工程的勘察资料上述资料为本阶段勘察工作提供了重要根据 勘勘 察察 工工 作作 量量 统统 计计 表表 表1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1 综合工程地质测绘 Km2 0.144 2 工程地质剖面测绘 米/条 2025.58/34 3 工程地质钻探 米/孔 1990.23/122 4 土层钻探 米 420.5 5 砂质泥岩钻探 米 946.25 6 细砂岩钻探 米 622.08 7 粘土质卵石 米 16.40 8 坑 探 米 12.6/3 9 取土样试验 组 12 10 取岩样试验 组 12 11 标准贯入试验 次 75 本资料勘探点布设实施和高程由该校测量队提供绵阳市城建坐标系,吴淞口高程系统 2. 勘察测试手段勘察测试手段 为了查明场内地基土组成及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土层和基岩均采用 XJ—100 和 SH—2 型取心回转钻机进行勘探工作, 对土层和强风化基岩均作了原位测试及取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工作,对地下水进行了专门观测。

      15 三三.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 地形及地貌地形及地貌 拟建场地处于涪江右岸青义坝西部山丘缓坡地带,属浅丘斜坡地貌,地形由西向东倾斜,地形原始地面坡度 10~30 度,经人工初步整平,形成两级平台, 拟建 A—1~A—8 幢位于东侧为下部平台, 地面高程 478.75~485.37 米,拟整地平标高 489.45 米,拟建物距西侧边坡顶水平距离 11~30 米;A—9~A—16 幢位于西侧上部平台,地面高程 490.94~499.98 米,拟建整平地面标高478~478.9 米,建筑物距东侧边坡顶距大于 11 米拟建建筑物周边无相临旧建筑,无地下水管道,场地内设计有校内道路 2. 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 据勘探揭示,拟建场地和新设计的边坡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和第四系中更新统四级阶地冲洪积层 Q22apl)及下伏侏罗系上统七曲寺组(J3q)基岩组成 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素填土,以灰黄色、紫红色粉质粘土夹紫红色砂质泥岩碎块为主,混夹少量碎砖、卵石、灰渣等属近期整平场地之堆积物,松散,密实度极差,岩性很不均一,厚度和分布范围变化大。

      厚度分布 A1~A8 幢一带厚 0.4~3.10 米, 局部 (ZK27 孔一带) 厚度达 4.20 米底界埋深 0.40~3.10 米,局部(ZK27 孔一带)为 4.20,底界分布高程476.78~484.67 米;A9~A16 幢一带厚 0.40~4.20 米,底界埋深 0.40~4.20 米,底界埋深 486.94~498.98 米;新设计边坡区分布厚度和底界特征:A1~A8 幢以西边坡区厚度0.50~3.00米, 底界埋深0.50~3.00米, 底界高程480.67~489.72米;A9~A16 幢以西边坡区厚 0.30~4.10 米,底界埋深 0.30~4.10 米,底界高程 486.02~501.83 米 ②.第四系中更新统四级阶地冲洪积层(Q22al+pl) :本层由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含卵石、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等组成,以粉质粘土为主 粉质粘土:灰黄、灰黑色和紫红色,很湿,可塑~硬塑状,较光滑,稍有15 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土中含较多铁锰质斑团和少量炭质团粒土中裂隙发育呈网状分布,裂面呈镜面光滑平整,多为白色高岭土充填 厚度分布: A1~A8 幢一带厚 0.40~6.50 米; A9~A16 幢一带厚 0.5~3.8米;A1~A8 幢以西边坡区一带厚 0.50~3.90 米;A9~A16 幢以西边坡区一带厚 1.40~4.0 米。

      淤泥质粉质粘土:黑色、灰黑色,含大量炭质团粒,污手,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A1~A8 幢一带呈软~流塑状,很湿~饱和状,臭味浓烈 A9~A16 幢一带呈可塑状, 无臭味 厚度分布: A1~A8 幢一带厚 0.40~3.20米,仅北部地段有分布;A9~A16 幢厚 1.10~2.80 米,分布于南段部分钻孔一带;新设计边坡只在 A9~A16 幢以西的边坡区 BK7 孔有分布,厚 1.80 米 粉土:灰黄、枯黄色,很湿,呈饱和状,含砂质重,密实度中等,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仅于 A1~A8 幢的中部少量地段有分布,其厚度 1.00~1.60 米 含卵石粉质粘土: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含 20~30%的砾卵石,砾卵石成份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灰岩粒径 2~6 厘米,亚园形,砾卵石多数(红60%)为强风化状厚度分布:A1~A8 幢一带厚 0.3~3.7 米;A9~A16 幢一带厚 0.90~3.60 米;新设计边坡区 A1~A8 幢经西边坡一带厚 1.50~3.90 米;A9~A16 幢以西边坡一带仅 BK8 孔有分布,其厚度为 2.30 米 本层 Q22al+pl总厚度及分布特征:A1~A8 幢一带厚 0.6~6.5 米,顶界埋深0~3.10 米,顶界高程 475.18~485.20 米,底界埋深 0.7~7.0 米,底界高程474.28~484.67 米;A9~A16 幢一带厚 0.5~4.9 米,顶界埋深 0~4.20 米,顶界高程 486.94~498.98 米,底界埋深 0.7~6.70 米,底界高程 485.73~497.00 米。

      ③侏罗系上统七曲寺组 J3q:本层上部以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下部以细砂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紫红色,性软弱,属软质岩类结构不均一,砂质呈团状,条带状富集,常见灰绿色斑团和条带,薄层状、页状产出,水平微层理和斜15 层理在局部地段较发育岩芯失水易裂口,遇水即崩解软化呈土状 细砂岩:浅灰、浅紫灰色,钙质呈孔隙接触式胶结致密,厚层块状构造,结构均一,岩性坚硬,属较硬岩性 本层 J3q 总厚度在场区内未见底顶界埋深分布及各岩性层分布特征详见表 2: J3q基岩风化特征: 全风化基岩:全风化砂质泥岩极软弱,其特性结构虽然保存,但岩石已成土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面有灰白色高岭土膜全风化细砂岩呈砂状,结构破坏,胶结物已消失全风化厚度和下限分布特征:A1~A8 幢一带全风化厚0.6~1.0米,全风化下限埋深2.0~4.8米,下限高程475.19~483.20米;A9~A16幢以西边坡一带全风化厚0.8~2.5米,下限埋深3.0~6.0米,下限高程488.80~500.53米 强风化基岩:强风化砂质泥岩较破碎,岩性软,风化裂隙网状发育裂面呈铁锈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强风化细砂岩颜色带黄,敲击声哑,岩芯易破碎;强风化厚度和下限分布特征: A1~A8幢一带强风化厚0.4~3.80米, 下限埋深4~8.8米,下限高程 471.58~481.20 米;A9~A16 幢强风化厚 0.8~2.8 米,强风化下限埋深4.0~9.0米, 下限高程484.94~495.50米; A1~A8幢以西边坡一带全风化厚0.6~1.0米,下限埋深 1.0~5.0 米,下限高程 480.47~487.22 米;A9~A16 幢以西边坡一带全风化厚1.7~2.5米,下限埋深3~9.0米,下限高程481.12~498.53米。

      中风化基岩: 中风化砂质泥岩较新鲜、完整,裂隙少见,岩性相对较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