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教案.doc
6页4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古、声"等 6 个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导入:老师写两个字看谁认识板书:古诗)你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同学当小老师教教不认识的同学,然后小组间交流,并书写"古""诗"2、你们会背古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你还会背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3、今天我们就学习第 4 课《古诗两首》(板书:两首)4、学习"首"字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指名读字、正音、扩词)5、导入《春晓》:一千多年前,一个雨后的早晨,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从甜美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向外望去,看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首诗--《春晓》板书:春晓)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一幅春景图2、学生说一说画面上的景色3、配上古筝曲,教师范读课文,以情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情景中。
三、随文识字,体会诗意1、课件展示:古诗《春晓》自读古诗《春晓》2、理解诗题读题目,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3、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反复读几遍4、小组合作,朗读识字1)认读"眠、闻、处"同桌自学,汇报识字方法)(2)学会"声、多、处、知"3)你读我听,读字、读词、读文教师学生相互指导)5、小组汇报,指导写字1)读生字,组词:"古、诗、首、眠、处、闻、声、多、知"2)用"到处"说话3)比一比:闻-问 处-外 生-声(4)形声字:"眠" (冬眠)(睡眠)四、再现生字、指导书写1、观察"处、声、多、知"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重点指导"处、声、多"3、教师范写指导4、学生描红、临摹五、理解诗句、感悟欣赏1、指名说一说诗意2、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听"的意思一样?("闻"在这里表示"听一听",而不是"闻一闻"3、指名提出不懂的问题4、引导探究,解决问题5、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六、指导朗读,背诵古诗1、听教师配乐朗读,整体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及作者的感情2、学生仿读3、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春雨打落花瓣的景象。
4、《春晓》描写的雨后清晨的景色多美啊!就让我们美美地、反复地朗读,从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吧!5、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边想象边背诵,感受春景的美丽7、小组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好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春晓》、《村居》是描写 季的古诗2、写出反义词古------ 多------ 忙------八、板书设计春 晓雨 后 清 晨春 处 夜 花眠 处 来 落喜 不 闻 风 知 惜觉 啼 雨 多晓 鸟 声 少春 景 图爱第二课时一、猜谜激趣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轾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2、这是什么?(指名说)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诜)二、揭题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2、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淮平舌音"村")三、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宇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3、指名读,齐读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全班齐读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五、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六、课后作业1、你能写出门字旁的字( )( )( )( )( )2、组字并写下来十 目 门 木 立 尸 火因 口 民 耳 寸 古 里( ) (古 ) ( ) ( ) ( ) ( ) ( )板书设计村居草 莺 杨柳 儿童 放纸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