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doc
17页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吴治成1,2 王吉恒1(1 东北农业大学;2 哈尔滨金融学院) 吴治成(197404--),男,黑龙江嫩江人,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哈尔滨金融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王吉恒(196407--),男,黑龙江密山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 方向:农垦经济,农村金融与保险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青年项目《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项目编号 11CJY048摘要:本文在界定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基本概念基础上,对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 险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进行了界定,选择层次 分析法对其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在综合考虑 了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经营特点和数据收集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龙江银行发起设立的克东县 润生村镇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风险评价指标层级的确定、指标权重求解的层次 分析法步骤确定、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确定,并提出了初步的风险防控建议 关键词:农村新型金融组织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来说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 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金 融市场面向所有社会资本开放,境内外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 区投资,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组织。
朱爱国、曹元 鹏(2007)认为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是指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等 正规金融组织以外的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的准正规金融组织]马 勇、陈雨露 (2010)认为新型金融机构是立足于农村本地,发挥自身天然贴近农村的特点,充分利用 “熟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保证资金在农村内部循环,扩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 渠道,增加农村信贷供给总量的金融组织 本文认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伴随着农村金融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内生于我国农村 金融市场,由农村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演变而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建立的,以服务“三 农”为主要目标,保证资金在农村内部循环的区域性小型金融组织,它吸收了非正规金融 小成本运作、简单快捷服务和独特的信息收集的优势,主要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 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种组织形式由此,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和非 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受到外部与 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再加之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不十分到位,因 此各种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就会致使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实 证分析,选用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村镇银行,作为风险分析的研 究对象,选择龙江银行控股的克山润生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价的案例分析,对导致其风险 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确定各种风险因素的关键程度之分,为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提供有力保障1 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过程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是以 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 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在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中,涉及到大量 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评价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 在综合评价时,常用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评价出我国农村新型金融组 织的风险等级,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权重的确定需要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 缺陷,为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使其更有合理性,更符合客观 实际并易于定量表示,从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模糊综合评价中常取 的取大取小算法,信息丢失很多,常常出现结果不易分辨(即模型失效)的情况。
所以,本 文提出了针对模糊综合评价的改进模型另外,本文在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 对常用的最大隶属度原则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加权平均原则方法1.1 评价方法与步骤模糊综合评价是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 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综合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个评价指标,P12,,,puu uuL L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即等级集合,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12,,,pvv vvL L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要逐个对被评事物从每个因素上进行1,2,,iu ipL L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事物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关系|iR u矩阵:11112122122212.|||mmpppmpp mRurrrRurrrRrrrRu LLLLLLLL矩阵中第 行第列元素,表示某个被评事物从因素来看对等级模糊子集的Rijijriujv隶属度一个被评事物在某个因素方面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iu来刻画的,而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多是由一个指标实际值来刻画 12|,,,iiiimR ur rrL L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模糊综合评价要求更多的信息。
4.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权向量中的12,,,pAa aaL LA元素本质上是因素对模糊子的隶属度本文使用层次分iaiu 对被评事物重要的因素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次序从而确定权系数,并且在合成之前归一化11pi ia0ia 1,2,,inL L5.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与各被评事物的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AR 果向量即:B1112121222 121212,,,,,,mm pmpppmrrrrrrA Ra aab bbBrrr LLoL LL LLLLLL其中是由与的第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等级模糊子1bARjjv集的隶属程度 6.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会有些很勉强,损失信 息很多,甚至得出不合理的评价结果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对于多个被 评事物并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求权重是综合评价的关键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确定权系数的有效方法。
特 别适宜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它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为互相 联系的有序层使之条理化,根据对客观实际的模糊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 量的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系数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 型;第二步,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第三步,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四 步,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 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 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 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 为三类: (1)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 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 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 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 9 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 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2.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 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比重常 常不易定量化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 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实际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不 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为看清这一点,可作如下假设:将一块重为 1 千克的石块砸成小块,你可以精确称出它们的重量,设为,现在,nnww,,1L请人估计这小块的重量占总重量的比例(不能让他知道各小石块的重量),此人不仅很n 难给出精确的比值,而且完全可能因顾此失彼而提供彼此矛盾的数据设现在要比较个因子对某因素的影响大小,怎样比较才能提供可n},,{1nxxXLZ信的数据呢?Saaty 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
即每次取两个因子和,以表示和对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ixjxijaixjxZ表示,称为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容易看出,nnijaA)(AXZ 若与对的影响之比为,则与对的影响之比应为ixjxZijajxixZijjiaa1定义 1 若矩阵满足nnijaA)((i),(ii)()0ijaijjiaa1nji,, 2 , 1,L则称之为正互反矩阵(易见,)1iiani,, 1L关于如何确定的值,Saaty 等建议引用数字 1~9 及其倒数作为标度下表列出了ija1~9 标度的含义:表 1 判断矩阵标度的解释标度含义1 3 5 7 9 2,4,6,8 倒数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若因素 与因素的重要性之比为,那么因素与因素 重要性ijijaji之比为ijjiaa1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分级太多会超越人们的判断能力,既增加了作判断的难度,又容 易因此而提供虚假数据。
Saaty 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各种不同标度下人们判断结果的 正确性,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 1~9 标度最为合适最后,应该指出,一般地作次两两判断是必要的有人认为把所有元素都和2) 1( nn某个元素比较,即只作个比较就可以了这种作法的弊病在于,任何一个判断的失误1n 均可导致不合理的排序,而个别判断的失误对于难以定量的系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进行次比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的反复比较,从而导出一个合理2) 1( nn的排序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AmaxW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上述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 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如果比较 结果是前后完全一致的,则矩阵的元素还应当满足:A,(1)ikjkijaaankji,, 2 , 1,,L定义 2 满足关系式(1)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矩阵 需要检验构造出来的(正互反)判断矩阵是否严重地非一致,以便确定是否接受。
AA定理 1 正互反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必为正实数,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均Amax为正实数的其余特征值的模均严格小于Amax定理 2 若为一致矩阵,则A (i)必为正互反矩阵A(ii)的转置矩阵也是一致矩阵ATA(iii)的任意两行成比例,比例因子大于零,从而(同样,的任意A1)(rankAA两列也成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