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三立相声《马虎人》经典品格探究.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497833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三立相声《马虎人》经典品格探究马三立出身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父 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 鼓,哥哥马桂元是‘万人迷”李德的大弟子1929年,马三 立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蛤蟆”周德山为师,正式开始 学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马三立对生活的理解 和表现能力不断增强于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对那 些流传多年的相声名段进行修改加工,着力描摹小人物的市 井生活,在相声界独树一帜尤为难得的是,从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马老在无人捧喂的情况下,编创表演了《逗 你玩》、《偏方》、《家传秘方》、《起名字的艺术》等一系列单 口相声小段,令人回味无穷这些小段一方面融合了传统相 声幽默、讽刺的固有属性,一方面又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 形成马三立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虽身为相声泰斗,马三立却依旧保持着平民艺术家的质 朴本色他认定,自己只是一个凭相声养家糊口的艺人,只 有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才能留住观众马老钻研传统相声 的途径之一是广泛阅读古代笑话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 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先生所指出的:“说笑话是相声艺术单口 表演的母体千百年来,从邯郸淳的《笑林》到侯白的《启 颜录》,从冯梦龙的《笑府》到游戏主人的《笑林广记》,其 中收列的许多笑话遗存,表明中国民间的笑话说演传统从未 间断。

      [1]马老晚年的许多单口小段,便是从古代笑话中 汲取“包袱”素材,结合现实加工而成的,《马虎人》即为 一例其形成过程与审美价值,在马三立的同类节目中很有 代表性,具有经典品格对之进行学理性的审视,无疑具有 多重的意义特别面对相声创演一个时期以来长期低迷的堪 忧现实,今天的相声创演如要有所建树,重振雄风,窃以为 从大师们的经典里汲取营养与经验,应当是一种捷径我们知道,一段完整的传统相声,通常由“垫话”、‘瓢 把儿”、“正活”和“底”四部分构成垫话”就是开场 白,用以定场和吸引观众注意瓢把儿"也称“入活”, 是“垫话”与“正活”间的过渡,用于承上启下,引入正题正活”又称“活”,是相声的主体,一般由若干情节组成, 每个情节都能产生“包袱”底作为相声的结尾,多指 经过反复铺垫、渲染后抖出的“大包袱”,是一段相声达到 高潮的标志1990年的天津市春节联欢晚会上,马三立表演了单口相 声《马虎人》垫话”阶段,马老将自己与“马年”、“马 姓”、‘马之精神”巧妙地贯穿在一起,委婉地道出了生动 饱满的吉祥话,达到了很好的凝神效果:进入庚午马年了,咱们姓马的,属马的,更应当拿出马 拉松的干劲儿,发扬千里马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 力工作,超额完成任务,万马奔腾,马到成功。

      借此机会给 观众朋友们拜年瓢把儿”环节,马老承接上文,继续围绕“马”字做 文章,引出了正题一一“马虎人”之后,又以“同姓各宗” 为由进行歪讲,从业内马姓晚辈马季、马增惠身上抓喂,让 人忍俊不禁或许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理不歪,笑不来”:“我说个笑话吧让我说个带马字儿的,我就说个《马虎人》吧这人姓马,名字叫马虎’我也姓马,您 得听明白了,他跟我不是一家子,跟我可不是一码事我, 马三立,跟马连良、马玉涛是一家子,我们的祖先是汉朝伏 波将军马援马虎眼啊,马老二啊,马大哈啊,马寡妇开店 啊,马季啊,马增惠啊,他们都是一家子其实,类似的情况早在1985年春晚就出现过当时, 马三立在相声《大乐特乐》(又名《起名字的艺术》)中调侃 道:我这些年,倒霉就倒霉在名字上了你看看我这名字,马三立,马剩下三条腿,才凑合立着,一碰就倒啊马季的名字也不怎么样,应当叫马跃,万马奔腾,飞跃前进叫马 季,糟了,挺好的马让绳子把腿给系(季)住了,跑不了, 憋了一身肉入活”后,马老在情节布设上开始借鉴古代笑话下 面,笔者将“正活”分成两部分,逐一溯源正活上)说到马虎,,他早晨起来遛弯儿,到公园一看,有很多人在练太极拳马虎也想练,可是不会, 所以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练去了。

      刚要练,哟,不行,要拉屎马虎脱了裤子,蹲这儿就拉完 事后起身系裤子,往前一瞧,忘了这棵大树了,嘿,我说 我走不了呢,谁摆这儿棵大树扌当着我呀,走一退步,踩 一脚屎,哎呀,这是哪个兔崽子拉的?,回到家门口,忘 了自己住哪儿了瞅瞅这边,看看那边,他媳妇儿刚好出来,嗨,在这儿干吗呢?进来呀马虎一瞧,以为胡同里 有暗娼,问道:你爷们儿(丈夫)在家吗?吃饱了撑的, 给我进来’媳妇儿一手把他拽了进去这个好忘事的“马虎”,真可称得上是“健忘”的典型将人的言行描写得极不真实,极不合情理,从而引人发 笑,这就是荒诞法马老运用荒诞法,将“马虎”扌畧爪就忘、 丢三落四的弱点夸张到极致,讽刺了那些朝令夕改、对自己 言行不负责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明代陆灼的《艾子后语》 中,也有类似的内容笔者认为,马老在编创过程中,有可 能参考了其中一则名为《病忘》的笑话,具体如下:“齐有病忘者,行则忘止,卧则忘起其妻患(担忧) 之,谓曰:闻艾子滑稽多知,能愈膏肓之疾,盍往师之(何 不去向他请教)?’其人曰:善‘于是乘马挟弓矢而行 未一舍(走了不到三十里),内逼(内急),下马而便焉矢植于土(把箭往地上一插),马系于树便讫,左顾而睹其 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哪里射来的冷箭),几乎中予! 右顾而睹其马,喜曰:虽受虚惊,乃得一马。

      引辔将旋(牵 马欲走),忽自践其所遗粪,顿足曰:踏却犬粪,污吾履矣, 惜哉!鞭马,反向归路而行须臾抵家,徘徊门外曰:此 何人居,岂艾夫子所寓邪?’其妻适见之,知其又忘也,骂 之其人怅然曰:娘子素非相识,何故出语伤人? ” [2]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马老在遵循原文思路、保留 原文笑点的同时,摒弃了与时代不符的“骑马”情节,又将 “流矢”换成“大树”,进而推出了现代版病忘者一一”马 虎”另外,《病忘》之情节也非陆灼首创,我们从隋代侯 白的《启颜录・昏忘》中可找到其源头: ‘鄂县有一人多忘,将斧向田斫柴,并妇亦相随至田中遂急便转,因 放斧地上,旁便转讫,忽起见斧,大欢喜云:得一斧仍 作舞跳跃,遂即自踏着大便处,乃云:只应是有人因大便 遗却此斧’其妻见其昏忘,乃语之云:向者君自将斧斫柴, 为欲大便,放斧地上,何因遂即忘却?此人又熟看其妻面, 乃云:娘子何姓,不知何处记识此娘子? ” [3]“(正活下)一进屋,见墙上挂一相片,相片是他母 亲马虎仔细端详后说道:这娘儿们是谁?怎么看着眼 熟呢,哦,是白毛女媳妇儿说:嗨嗨嗨,谁白毛女?刚 才来电报了,德州的老舅死了咱妈去不了,你赶紧去一趟, 人到礼全。

      马虎’买票上了火车,坐了没多久,觉得腿痒, 便用长指甲使劲地挠旁边的老头儿不愿意了,问道:怎 么回事?有毛病?啊?我腿痒‘腿痒的话,你挠我腿 干吗?再挠我棉裤就烂了,挠你自己的‘哦,对‘马虎 一低头,又发现鞋带儿开了,系好后刚坐没一会儿,不行, 我得解小手‘老头儿说:厕所在那头‘马虎’站起就走, 老头儿连忙说:哎,鞋带儿,你鞋带儿跟我的系一块儿了马虎刚把鞋带儿分开,就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前 方到达车站为沧州车站‘马虎冒冒失失地下了车,出站 后才意识到是沧州而不是德州,但此时车已开马虎很 郁闷,唉,干脆,不管老舅大舅,不去了,回家’”以笔者观之,斜体字内容与《笑府•恍惚》确有异曲 同工之妙,且看原文:“三人同卧,一人觉腿痒甚,睡梦恍惚,竟将第二人腿 上竭力抓爬,痒终不减,抓之愈甚,遂至出血第二人手摸 湿处,认为第三人遗溺(尿)也,促之起第三人起溺,而 隔壁乃酒家,榨酒声滴沥不止,以为己溺未完,竟站至天 明"[4]抓痒而出血,出血而起溺,起溺而站至天明,一人之缘 起,三人来完成,皆为“恍惚”惹的祸感到痒,却不知抓 了别人的腿;觉得湿,却不知自己的腿已被抓破;听到滴沥 声,却不知是榨酒所致。

      由此,精神层面的“恍惚”被还原 成麻痹失调的肉体经验,离奇夸张的机械性混乱也在环环相 扣的描写中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令人拍案叫绝马老以“白毛女”为引子开启“正活下”,意在深化上 文"健忘"的主题而后,《笑府•恍惚》中抓腿情节的导 入,则使“健忘”的“马虎”罪加一等,成了 “恍惚”的 “代言人"细微的差别是,“马虎”还算手下留情,只把 邻座老头儿的棉裤抓破而已,并未达到抓之愈甚,遂至出 血”的境地接下来,马老举一反三地构思出“系鞋带”情 节和“下错站”情节,将其“恍惚”的弱点进一步渲染底”作为相声的结尾,是一段相声达到高潮的标志 这个“大包袱”,马老又是如何设计的呢?请看:"马虎在车站转悠,看到一件锂光瓦亮的东西,走 近一瞧,是杂品摊儿上的小镜子拿起瞅了瞅,生气了,瞪 了摆摊儿的一眼,心想:这小子,也不跟我打招呼,竟弄 我相片在这儿卖得亏我碰见了,万一让人买走该怎么办? 马虎’问:这个多少钱?四毛‘摆摊儿的说给你 四毛,别卖了啊马虎把镜子放在兜里,买票上车回了 家刚一进门,便对媳妇儿说:这趟真没白去,过来,瞧 这相片,‘马虎掏出镜子,万一我没把住,归了别人怎 么办?媳妇儿接过来一瞧,生气地说:刚出去两天,又 搞一个,还把相片拿来气我。

      老娘,看这相片,你儿子不要 我了‘婆婆瞅了瞅,说道:可不是嘛,又搞一个搞还不 搞个年轻的,这娘儿们岁数跟我差不多’”“健忘”的行为固然荒谬,“恍惚”的举止固然怪诞, 却都含有先天不足的成分,让人在捧腹大笑后或多或少心生 恻隐相比之下,后天不思进取所引发的“愚昧”才百分百 令人生畏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看 似正常的媳妇儿和婆婆原形毕露的一刻,马老对“愚昧”现 象的讽刺也达到了顶峰从题材上讲,“混淆镜中人”并非马老的专利翻开冯 梦龙的《笑府》,有一则名为《看镜》的笑话与此十分相像, 原文如下:“有出外生理(做买卖)者,妻嘱回时须买牙梳,夫问 其状,妻指新月示之夫货毕将归,忽忆妻语,因看月轮正 满,遂买一镜回妻照之骂曰:牙梳不买,如何反娶一妾! 母闻之往劝,忽见镜,照云:我儿有心费钱,如何娶个婆 子?’遂至诉讼,官差往拘之,见镜慌云:如何就有捉违 限的?’及审,置镜于案,官照见大怒云:夫妻不和事, 何必央乡官来讲! ” [5]原文中,不仅外出经商的丈夫迂腐呆滞,就连妻子、婆 婆、差役和县官也是如此明明从镜中见到自己,却毫无知 觉,反而将自己诬蔑为小妾、老太婆、新差役和乡官,由此 造成误会,闹出笑话。

      另外,夫妻竟因一把牙梳诉诸公堂, 而官府居然予以受理笔者认为,这大概能反映出明清时期 的“好讼"风气和夫妻伦理约束的弱化趋势经笔者考证,与《笑府•看镜》如出一辙的古代笑话并 不鲜见,单从侯白的《启颜录・昏忘》中就能找出两则:一 则为《痴人买奴》,[6]另一则为《同州憨夫》[7]倘若追本 溯源,则不能不提到三国时代魏国邯郸淳的《笑林》《笑林》 是我国第一部笑话集,原书早已失传,今仅存二十余则,散 见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中从留存至今的各则 看,多为嘲讽愚庸之作,《不识镜》便是一例:“有民妻不识镜,夫市之而归妻取照之,惊告其母曰: 某郎(我丈夫)又索一妇归也‘其母亦照曰:又领亲家 母来也’” [8]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三立编演的单口相 声《马虎人》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经典的品格第一,《马虎人》展示了古代笑话旺盛的生命力我国 的古代笑话,多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后经文人搜集整 理逐步系统化,成为民间文学的一支早在先秦时期,笑话 就已出现在《孟子》、《韩非子》、《庄子》等典籍中,此时的 笑话,多以寓言形式存在,旨在阐明事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