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国与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探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0646377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5.6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国与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探析                    □ 吴铁稳 黄小沛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开端,不仅对近代中日关系,而且对东亚政局带来重要影响,故备受学术界关注这一事件以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结束,对该条约的相关论述,学术界大多集中于中日双方,而对英国与《北京专条》的签订关注较少笔者在前人基础上,拟利用中、英、日相关史料,通过对英国在中日《北京专条》签订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历史分析,认清英国积极参加调停的真正意图,进一步了解英国侵华野心一、英国与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改革与封建势力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转移国内矛盾,日本政府决定推行大陆政策,中国和朝鲜成为日本首选侵略对象1874年4月9日,日本以琉球漂民在台湾被“生番”杀害为借口,发兵侵犯台湾早在日本打算出兵之际,英国就密切关注事态发展4月9日,西乡从道率军舰从东京出发后,英国驻日公使巴夏礼即得知消息,出于对本国在华尤其是在台的巨大商业和战略利益,多次与日交涉[1]43—48,并把这一消息电告驻华大使威妥玛4月18日,英驻华使馆汉务参赞梅辉立向总理衙门递交威妥玛的一份备忘录,告知日本正派军队去台湾,并且询问生番之地归属等问题。

      总理衙门立即回复威妥玛,指出台湾“生番地方久属中国版图之内”,否认日本出兵台湾的合法性,坚决维护中国对台湾的全部主权5月,日军在琅桥登陆,出兵遭到台湾高山族人民的顽强抵抗和清政府的积极设防随着日军在台受阻,国际压力加大和日本国内的不稳定,日本政府明白无法占领台湾,却又不甘心,于是企图通过谈判达到侵略目的7、8月间,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与总理衙门进行多次交涉,由于他坚持“台湾生番为无主野蛮”的谬论,致使事态毫无进展,陷入困境这让威妥玛看到调停的契机,向总理衙门提出“台土通商”的建议无疑此建议将为英国商务扩展到整个台湾提供极大便利,清政府不同意,日本也不让其如愿,因此该建议也未成事实9月初,中日两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困境迫使日本参议兼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作为全权办理大臣来华此后,威妥玛积极主动地与中日双方交涉,企图充当调停者,但中日两国政府都没有正式邀请英国出任调停在此期间,大九保同总理衙门进行多次谈判,由于他仍旧从否认台湾东部为中国领土入手,对清政府进行讹诈,谈判没有任何结果10月10日,他扬言5日内如无解决之道,即回国决裂,但又提出以所谓“两便办法”解决争端后来中日双方皆有让步,但很快又因“兵费”问题而相持不下,谈判又陷入僵局。

      大久保转而寻求威妥玛的帮助,以求转圜交涉僵局10月25日,威妥玛来到总理衙门为日本索要兵费说词,“日本所欲两百万两,数并不多,非此不能了局”总理衙门害怕得罪威妥玛,使英国转而支持日本,权衡利弊后,答应给日本50万两银威妥玛马上将此消息告知大久保大久保表示可以考虑,双方当晚约定再行商谈至此,威妥玛才取得以调停者身份参与中日谈判资格10月25日晚,大久保如约来到英国公使馆与威妥玛商谈,表示愿意放弃对台湾领土,但要求中国以书面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10月26日,英国驻华使团根据威妥玛与大久保的意见拟定“中日北京专条”草案10月31日,中日两国在北京签订《北京专条》(该条约只是在草案的基础上作部分修改)[5]79-84,同时互换《会议凭单》(威妥玛以保证人的身份在《北京专条》和《会议凭单》上签字),其内容如下:“……兹以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国本意为该番是问,遂遣兵往彼,向该生番等诘责今与中国议明退兵并善后办法,开列三条于后:一、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二、前次所有遇害难民之家,中国议定给抚恤银银两,日本所在该处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先行议定筹补银两,别有议办之据。

      三、所有此事两国一切来往公文,彼此撤回注销,永为罢论至于该处生番,中国自宜设法妥为约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凶害另有《会议凭单》,规定:“……中国先准给抚恤银一十万两,又日本退兵在台地所有修道、建房等件……准给费银四十万两,亦经议定,准于日本国明治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日本国自行退兵,中国全数付给,均不得延期二、英国积极参与调停原因《北京专条》签订后,日本随之从台湾撤兵,该事件终于结束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英国人自始至终对日本侵台事件非常关注,积极参与调停活动英国的积极调停,是唯恐战事会损害英国的在华利益,并企图乘机敲诈清政府,扩大在华利益1.英国在华利益要求维护中国“和平”1840年代英国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炮舰的威力和一系列的条约特权为英国的对华贸易铺平道路自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一直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最大份额尤其是在7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被操控在英商手中贸易是西方国家的主要利益,也差不多是唯一的利益,为了这一点,和平与秩序的恢复是极重要的[8]61因此,只要日本出兵台湾,破坏中国的时局,影响其在华利益,那么英国就不会不闻不问另外,威妥玛就职以来,一直和总理衙门进行关于内地税(厘金)和长江上游对外国商船开放两个问题的谈判,但直到1874年,都没有得到使英商满意的解决方法[7]53。

      通过正常的外交方式无法获得商业特权,威妥玛于是尝试使用其他方法,如借日本侵台之机,讹诈清政府2.台湾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商业利益台湾屹立在我国东南海上,为亚洲东部岛弧之中坚,被称为“东南之锁钥”、“七省之藩篱”,为我国东南海疆门户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列强无不涎羡,英国也不例外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五次侵犯台湾,先后被台湾军民击退英国无法独占台湾,但是也绝不允许他国如愿,“必须防止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中国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台湾“百物殷实”,物产丰富自19世纪60年代台湾开放为通商口岸后,台湾商务被操控在英美资本家手中,主要出口物产是樟脑、糖、煤等樟脑为英美几家公司垄断,其出口数量在1873年达1430415磅而蔗糖与煤的出口总额在1873年也分别达到67493244磅、47447吨因此,英国在台湾拥有巨大的战略和商业利益,这就决定英国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之际,必然会为保证其在台利益的绝对优势而积极调停3.英国担心日本“南进”会影响其远东战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首先打开中国大门,一贯以远东霸主自居,其在华利益以在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岸为最重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同对琉球、澎湖列岛、福建、华中各地的侵略联系在一起,构成其“南进”的基本路线。

      如果日本占领台湾,并把对外扩张的战略重点放在“南进”上,就将无可避免损害英国的利益,引起英日矛盾激化当时英俄在远东尤其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日本“南进”,势必会对英国在远东的势力有所牵绊,俄国必会乘机扩张,甚至日本也会倒向俄国此外,日本占领台湾之际,美国的势力也自然随之而至台湾这必然会严重威胁到英国在台利益,甚至将英国势力完全排挤出台湾,破坏英国在香港和新加坡这些远东前哨港口的作用因此,为维护其远东利益,英国不得不积极参与调停,反对中日间发生战争,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三、《北京专条》的签订对英国的影响历时半年之久的日本侵台事件以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而告终不管是日本得以体面退兵,还是中国维护了在台主权,其实整个事件中,英国才是最大赢家1.英国获得更多在华利益当中日双方签订《北京专条》之时,这意味着英国所关注的保持中国领土完整及在华贸易优势的目的已经达到,毕竟防止中日开战,“对于我们(英国人)是很重要的;因为战争每年要费去中国300万镑,这笔钱要出自加重外国贸易的厘金为加强台防,清政府欲向外国订购武器威妥玛虽声称英国“中立”,但洋(英)商趋利若鹜,无不踊跃揽载台湾军需9月下旬,在赫德的建议和“帮助”之下,清政府以“筹借洋款,分摊各关”的方式,购买了当时最贵的英国马梯戈枪一两万支,这样三四十万两白银就流入英国军工企业的腰包。

      而此“洋款”是台防大臣沈葆祯于1874年6月向英商汇丰银行所筹借原先打算借债银500万两,后来实借银200万两,并且议明八厘起息,由海关关税作为抵押,十年本利偿清这次的贷款活动,为英国汇丰银行在19世纪80年代前期的在华盈利奠定了基础,为以后的贷款开了先例2.奠定以后英日外交的良好基础及促使日本“北进”对日本而言,这次军事行动本是西乡从道的一次军事冒险,出兵后的国内外形势也使决策者骑虎难下《北京专条》的签订,不仅使日本得以体面地退兵,而且条约除给予“抚恤银”、“筹补银”外,“保民义举”等字眼还给了日本窃取琉球主权的借口因此,日本政府对威妥玛颇为感激,随后 “威妥玛至日本,国王延见之际,深加慰劳”这样威妥玛通过调停,为英日两国以后的外交尤其是英日结盟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英国借条约达到“祸水北引”,促使日本“北进”,从东面牵制沙俄1874年《北京专条》的签订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从而堵住日本“南进”的借口,迫使日本不得不将对外扩张的战略重点放在“北进”上日本的“北进”,必然会引起日俄在远东地区的激烈争夺,从而使日本更加靠近和依仗英国,英国进而就可以假日本之手牵制俄国3.助长英国的侵华野心作为刚露头角的日本侵略者,不仅体面退兵,获得抚银,还有日后侵略琉球的借口。

      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让列强对其更为蔑视,对中国的侵略也更为猖狂凶狠英国人米契写道,“这件事……告诉了全世界,这里有一个富庶的帝国,愿意出钱而不愿意打仗此后,列强纷纷效仿日本利用清政府的愚弱和媚外来侵略中国,而威妥玛和赫德更是擅于乘中国之危,进行侵略、敲诈、恫吓取利1875年 “马嘉理事件”发生后,威妥玛别有居心,既欲在外交上立额外之功,亦特欺中国之愚弱最终英国政府以断交为威胁,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烟台条约》,为英国入侵云南和西藏打开方便之门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该条约中许多条款都是赫德所提出的,在文字上照顾清政府的体面,既满足清政府的虚荣心,又使法国获得实际利益,也让英国得到好处此外,战争期间清政府国库空虚,英国政府积极支持本国银行对清政府的放贷活动最终,借款都是由英国的银行包揽,这也掀起19世纪80年代列强争夺中国借款权的高潮纵观整个事件,可以看出,英国在《北京专条》签订过程中的“调停”完全是在“中立”的假面具下,坐收渔人之利此外,由中日双方的交涉亦可看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犹如母婴之互抱,唇齿之相依,合则存,分必危现今,“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经过海峡两岸人民的不懈奋斗,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文献[1]东亚同文会.对华回忆录[M].商务印书馆,1959.[2]宝鋆,等.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Z].卷93,沈云龙.近代中国史丛刊:第62辑[G].文海出版社,1966.[3]李鸿章.李文忠公选集(上册)[G].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八辑.台北:大通书局有限公司,1987.[4]佚名.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00辑[G].文海出版社,1983.[5]王庆成.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J].近代史研究,1996(4).[6]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1689-1901)[G].北京:三联书店,1957.[7]王绳祖.中英关系史论丛[M].人民出版社,1981.[8]朱宗玉,杨元华.从香港割让到女王访华:中英关系历史(1840-1986)[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9]陈碧笙.台湾地方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Leonard Gordon. Japan’s AbortiveColonial Venture in Taiwan, 1874[J]. TheJournal of Moder。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