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认证考试大纲(中文).doc
11页2004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认证考试大纲(中文)第一局部 内部审计活动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 A.遵守内部审计协会制订的属性标准〔15-25%〕1、定义内部审计活动的目的、权利和责任a.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目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有明确的文件并经批准b.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目的、权利和责任是否与业务客户沟通c.考察对内部审计活动的目的、权利和责任的理解2、维护独立性和客观性a.促进独立性1〕理解组织独立性2〕认识到组织独立性的重要性3〕确定内部审计活动是否恰当地遵守并到达了组织独立性b.促进客观性1〕建立提升客观性的政策2〕评估个体客观性3〕维护个体客观性4〕认识并减少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损害3、确定是否可以获得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a.理解内部审计师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b.识别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4、开发或获得内部审计活动集体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5、实施应有的职业谨慎6、促进持续的职业开展a.开发并贯彻针对内部审计员工的持续职业开展方案b.通过后续职业开展方案增强员工能力7、提升内部审计活动的质量保证和改良a.建立并维护质量保证和改良方案b.监控质量保证和改良方案的效果。
c.向董事会或其他政府机构报告质量保证和改良方案d.实行质量保证步骤并建议改良内部审计活动业绩B.建立基于风险的审计方案以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优先性〔15-25%〕1、建立评估风险的框架2、运用框架来:a.识别潜在的业务资源〔如,审计领域、管理需求、法令〕b.评价组织风险c.寻求潜在的各种业务课题d.针对方案的业务收集和分析数据e.对风险优先性进行排序并确定其合理性3、识别内部审计资源需求4、与外部审计师、法律检察机构或其他内部保证职能部门共同协调内部审计工作5、选择业务a.参与业务选择程序b.选择业务c.沟通并获得董事会对业务方案的批准6、识别业务范围C.理解内部审计活动在组织治理中的作用〔10-20%〕1、获得董事会对审计章程的批准2、沟通业务方案3、报告重大的审计问题4、与董事会例行沟通重要的业绩表现5、讨论重大的风险领域6、向董事会提供企业范围内的风险评估7、检查内部审计职能在组织内部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地位8、监督符合商业规那么9、报告控制框架的效果10、帮助董事会评估外部审计的独立性11、评价董事会道德风气12、评价组织的道德风气13、评价符合特定领域的政策14、评价组织向董事会的报告机制15、实行后续审计并报告对法律机构检查的管理反应16、实行后续审计并报告对外部审计的管理反应17、评价业绩考核系统达成公司目标的充分性 18、支持形成舞弊警觉意识的公司文化,鼓励报告违法行为D.履行其他的内部审计作用和责任〔0-10%〕1、道德/合规性a.调查和建议解决关于道德/合规性的控告b.确定道德违背的处理c.促进形成健康的道德风气d.维护并提出商业行为政策〔如,利益冲突〕e.报告合规性2、风险管理a.开发并实施组织范围内的风险和控制框架b.协调组织范围内的风险评估c.向董事会报告公司风险评估d.检查运营不间断方案程序3、商业秘密a.确定保密漏洞b.报告合规性4、信息或物理平安a.确定平安漏洞b.确定平安漏洞的处理c.报告合规性E.治理、风险和控制知识根底〔15-25%〕1、可能的公司治理模型2、可能的控制框架3、风险词汇和概念4、风险管理技术5、不同组织结构的风险/控制含义6、不同领导方式的风险/控制含义7、变化管理8、冲突管理9、管理控制技术10、控制类型〔预防、检查、输入、输出〕F.方案业务〔15-25%〕1、启动与业务客户的初步沟通2、实行业务范围的初步调查a.获取业务客户的参与b.进行分析性检查c.执行基准d.实行会谈e.浏览以前的审计报告和其他的相关文件f.拟定程序g.开发问题清单3、完成详细的风险评估领域〔优化或评价风险/控制因素〕4、协调审计业务工作与a.外部审计师b.法律检察机构5、建立/改良业务目标和业务范围定稿6.确认或开发保证业务标准7.方案业务时考虑潜在的舞弊a.了解风险因素和舞弊危险信号b.确认与业务领域相关的常见舞弊类型c.确定在业务过程中是否需要特别考虑舞弊风险8、确定业务步骤9、确定实施业务所需的员工和资源10、建立充分的方案和业务监督11、准备业务工作方案 第二局部 实施内部审计业务A.实施业务〔25-35%〕1、调查并应用恰当的标准a.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职业实务框架〔道德标准、标准、实务公告〕b.其它专业、法律、法规标准2、实施业务时保持对舞弊发生的警觉意识a.注意舞弊的表现和征兆b.设计适当的业务步骤识别重大的舞弊风险c.使用审计测试发现舞弊d.确定受疑心的舞弊是否值得调查3、收集数据4、评估证据的相关性、充分性和胜任性5、分析和解释数据6、展开工作底稿7、检查工作底稿8、沟通中途进度9、得出结论10、适时展开建议11、报告业务结果a.召开退离会议b.准备报告或其他沟通c.批准业务报告d.确定报告的分发e.获得管理层的报告反应12、实施客户满意度调查13、完成业绩评估B.实施特定业务〔25-35%〕1、实施保证业务a.舞弊调查1〕确定调查应包括的适当人选2〕确定舞弊事实和范围〔如,会谈、审问和数据分析〕3〕向适当的团队报告结果4〕完善过程检查以改良预防舞弊的控制并建议改变b.风险与控制自评估1〕推动方法(a) 客户推动(b) 审计推动2〕问卷方法3〕自证明方法c.第三方审计d.质量审计业务e.尽责审计业务f.平安审计业务g.保密审计业务h.绩效审计业务i.运营〔效率、效果〕审计业务j.财务审计业务k.信息技术审计业务1〕操作系统〔a〕主机〔b〕工作站〔c〕效劳器2〕应用开发〔a〕应用系统验证〔b〕系统开发方法〔c〕变更控制〔d〕最终用户计算3〕数据和网络沟通4〕语音沟通5〕系统平安〔防火墙、访问控制〕6〕应急方案7〕数据库8〕数据中心运营9〕网站框架10〕软件许可2、实施咨询业务a.内部控制培训b.商业过程检查c.标准d.信息技术和系统开发e.绩效考核系统的设计C.监控业务结果〔5-15%〕1、确定适当的后续审计2、确定恰当的方法监控业务结果3、实施后续审计4、沟通监控方案和结果D.舞弊知识原理〔5-15%〕1、发现抽样2、审问技术3、法庭审计4、法律危险5、使用计算机分析数据6、危险信号7、舞弊类型E.业务工具〔15-25%〕1、抽样a.非统计抽样b.统计抽样2、统计分析〔过程控制技术〕3、数据收集技术a.会谈b.问卷c.核对表4、分析性检查工具a.比例分析b.变量分析〔预算与实际比照〕c.其它合理测试5、观察6、解决问题7、风险和控制自评估〔CSA〕8、计算机审计工具和技术a.嵌入式审计模块b.数据提取技术c.通用审计软件〔如,ACL,IDEA〕d.电子表格分析e.自动化工作底稿〔如,Lotus Notes, Auditor Assistant〕9、包括流程图在内的过程拟定 第三局部 商业分析和信息技术A.商业过程〔15-25%〕1、质量管理〔TQM〕2、ISO框架3、预测4、工程管理技术5、商业过程分析〔工作流分析、瓶颈管理、约束理论〕6、存货管理技术和概念7、营销定价目标和政策8、营销供给链管理9、人力资源a.个人绩效管理和衡量b.监督c.影响绩效的环境因素d.推进技术e.人力来源/供给f.培训和开展g.平安10、平衡计分卡B.财务会计和金融〔15-25%〕1、财务会计的根本概念和根本原那么〔报表、术语及其关系〕2、财务会计中间概念(如,债券、租赁、养老金、无形资产,研发费用)3、高级财务会计概念〔如,合并、重组、外汇交易〕4、财务报表分析5、资金评估本钱6、债务和权益类型7、金融工具〔衍生工具〕8、现金管理〔财政职能〕9、评估模型10、商业开展生命周期C.管理会计〔10-20%〕1、本钱概念〔如,吸收本钱、变动本钱,固定本钱〕2、资金预算3、运营预算4、转移价格5、量-本-利分析6、相关本钱7、本钱方法〔如,作业本钱法,标准本钱法〕8、责任会计D.法律、法规和经济学〔5-15%〕1、政府法律法规对商业的影响2、贸易法律法规3、税收筹划4、合同5、法律证据的性质和规那么6、重要经济参数E.信息技术〔IT 〕〔30-40%〕1、控制框架〔如,SAC, COBIT〕2、LAN, VAN, 和WAN3、电子汇兑〔EFT〕4、电子商务5、电子数据交换〔EDI〕6、IT运营的职能领域7、加密8、病毒9、信息保护10、评估IT 投资11、企业资源方案〔ERP〕软件(如,SAP R/3, Peoplesoft)第四局部 经营管理技术A 战略管理 (20%-25%) 1 企业战略管理 1.1 产业与市场分析 1.2 竞争分析与竞争战略 1.3 战略目标与战略实施 1.4 企业文化与组织绩效 1.5 变革管理 2 战略决策 1.1 组合战略分析 1.2 企业成长的模式选择 1.3 多元化战略 3 竞争分析的组合技术 3.1 纵向组合竞争战略 3.2 横向组合竞争战略 3.3 要素优势竞争战略 3.4 竞争技术 4 产品生命周期 4.1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4.2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竞争策略 4.3 技术领先与技术转让 5 企业的全球化 5.1 产品贸易与技术转移 5.2 全球市场与企业的全球化 5.3 企业全球化的环境分析 5.4 全球化企业的组织特征 5.5 跨文化管理 5.6 全球化企业的财务控制B 管理技术 〔10%-15%〕 1 战略与绩效 1.1 企业战略与目标管理 1.2 业务流程与企业组织 1.3 职位与绩效 1.4 鼓励与薪酬 1.5 新技术的意义 2 常用管理技术 1.1 工程管理与团队组织 1.2 绩效考评 1.3 领导与领导者 1.4 研究与开发 3 沟通与谈判 3.1 组织冲突与组织沟通 3.2 信息传递与组织协同 3.3 竞争与合作 3.4 增值谈判C 中国的经营环境 〔35%-40%〕 1 社会经济环境概述 1.1 宏观经济政策 1.2 中国市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