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浅论.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13550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7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语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浅论    摘 要: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本义并非指方位它们的组配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有着丰富的文化涵义Keys:汉语 方位词 语义 组配 文化涵义方位词是表示空间、时间、方位的词,是最基本的词汇之一,它可单用或与其他词组合构成方位结构,表示方向、处所和时间等概念东、西、南、北”作为方位词,现在没有人会怀疑什么,但是如果探究其根源的话,则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拟对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东、西、南、北”从语源、组合规律及文化意义方面进行初步探析一、方位词“东、西、南、北”的语义方位词是表示事物方向和位置的词语东、西、南、北”是定至四方的方位词汉民族根据太阳确定四方,日出之向为东,日落之向为西,阳光正射之向为南,背阳之向为北东”具有新生、光明、温暖的特点,“北”有死亡、阴暗、寒冷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蕴现代人对于上面的解释觉得不足为奇而实际上现在人们熟知的表示四方的“东、西、南、北”其本义并非如此现在表示方位的“东、西、南、北”等字源自甲骨文、金文如下所示:“东(東)”,甲骨文中“东”字就象束着的囊袋,两端无底。

      徐中舒认为“‘东’是古 ‘橐’字”,《汉语大字典》也释“东”的甲骨文象实物囊中括其两端之间,为“橐”字的初文,后世借为“东西”、“东方”之“东”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东”的小篆字形被释作“动也……日在木中”,是个会意字可见,东的表方位义是后起的西”,甲骨文、金文中“西”字皆象形为鸟巢,其小篆字体上为“鸟”的省写,下似鸟巢,乃鸟栖息于巢上,本义为“鸟入巢息止”许慎解释为“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为“东西”之“西”许氏解释“东”、“西”的字形和本义都跟太阳的升落有关左民安在《汉字例话》中亦云“‘西’字本文就是‘栖’”南”,甲骨文中“南”字象形钟之类的乐器,本义乐器,亦指乐曲名《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韵会》:“南,亦雅乐名……《周南》、《召南》亦乐名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由字之形象而言,余以为殆钟镈之类之乐器……钟镈皆南陈,故其字孳乳为‘东南’之‘南’北”,甲骨文中“北”字象两人背靠背,金文、小篆皆会意二人相背,乃“背”之古字《说文解字》释曰“北,苝也,从二人相背唐兰《释四方之名》:“北由二人相背,引申而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依文字学之观点言之,四方之名均无专字,仅就他字引申或假借为之也。

      由此可见,东、西、南、北这四个现在表示方向的词与其古字本义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是后来假借为四方之名,用来了表示方位的概念这反映了词汇的发展演变二、方位词“东、西、南、北”的组配规律方位词的组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东、西、南、北”这四个单纯方位词在言语交际中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成对出现,比如“东西”、“西南”、“南北”等即使单用在成语或类似于成语的固定短语中,它们也是成对出现,前呼后应如“东张西望”、“东拉西扯”、“南辕北辙”、“南来北往”等古代典籍中历来都有将“东、西、南、北”连接起来使用的情况比如:(1)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礼记?檀弓》)(2)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3)人性之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4)支离东北凤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五首》)(5)东涂西抹非无意,皱面朱铅太不宜陆游《剑南诗稿·山房》)(6)今国子虽有学宦之名,而无教授之时,何异免丝燕麦,南箕北斗哉!(《魏书·李崇传》)当这几个单纯方位词连接起来用时,每一个词出现的顺序和可能连接的情况都有着严整的规律比如,“东”可以出现在“西、南、北”的前边,可以顺向和“西、南、北”分别连接;“西”可以出现在“东”的后边,“南、北”的前边,可以顺向和“南、北”分别连接;“南”可以出现在“东、西”的后边,“北”的前边,可以顺向和“北”连接;“北”可以出现在“东、西、南”的后边,但是却不能顺向和“东、西、南”连接。

      试比较:东 东——西 东——南 东——北西 西——南 西——北 西——东(不能组配) 南 南——北 南——东 南——西(后二者不能组配)北 北——东 北——西 北——南(东、西、南不能出现在北的后面)从上面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得出“东、西、南、北”四个词的组配的顺序及规律另外,即使在单用而成对出现的成语或固定短语中,这种出现次序或可能成对出现的状况也是有规律的如例(5),“东”在“西”前,“东、西”成对出现;例(6),“南”在“北”前,“南、北”成对出现其他如:东食西宿 东奔西跑 南腔北调 天南海北三、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涵义语言是社会的镜子,而词汇是民族文化经过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因此,词义、词义演变、词语运用都可以折射出社会制度、习俗的镜象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和“东”相对,“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故古人以东向为尊,西向为卑南”是太阳经常照射到的地方,和“南”相对,“北”则是太阳不能经常照射到的地方,所以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南”、“北”相对而言,则南向为尊,北向为卑这显然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在文化心理上的反映比如:(7)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史记·项羽本纪》)(8)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人,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日:‘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大戴礼·武王践祚》)古人室内的席位就东西而言,以东向为尊,西向为卑;南北而言,南向为尊,北向为卑所以当有客人来时,主人一般将客人安排在西边或北边的位置上(面向东或面向南),以示尊敬而主人则坐在东边或南边的位置上(面向西或面向北),以示卑下例(7)中项羽、项伯设鸿门宴欲杀刘邦,而将对方视为切菜板上之鱼肉,并不是把对方作为尊客佳宾看待,因此席位的安排和“先王”的“道”相反,把己方放在尊位,对方安排在卑位例(8)武王以王者身分见尚父,故“南面而立”,如此,尚父必“北面”,这不合“先王之道”;后武王以主人身分见宾,“东面而立”,尚父以宾师身分“西面”可见古人对自己在“四方”中所处的位置是极其重视的古时的“南面”(面向南)、“北面”(面向北)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9)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易经?说卦》)(10)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11)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韩非子?有度》)(12)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之礼《汉书?于定国传》)(13)遇敌处战则必北。

      《荀子?议兵》)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南面而坐,如例(9)后来“南面”引申为泛指帝王或大臣的统治,如例(10)北面”有两个意义:一指对人称臣古代君主南面而坐,臣子朝见时则面朝北,故为扩北面,如例(11)二指学生敬师之礼老师面朝南讲,学生面朝北听,例(12)的“北面”即指行学生之礼北面”既为称臣,称臣由败而至,所以也有“败、败逃”之意义,如例(13)与“东”相对的“西”是太阳沉落的地方,象征着黑暗、死亡、恐怖和不祥《论衡?四讳》:“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惧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古人将西方与不祥、死亡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把“死亡”称为“上西天”,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反映二十八宿中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被看做是西方“白虎”,死亡事宜都由白虎主掌因此白虎七宿的命名都与“刺杀、收敛”之义有关东属阳,西属阴,这样东和男子、西与女性有了联系《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馀骑,夫骑居上头诗中女子罗敷自述其夫居官高贵,乃“东方千骑”,形容夫婿的显赫后以“东方骑”指女子的贵婿东床,也指女婿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室,也指太子在古代文献中,女子所在的方位常常写在西边。

      南朝梁武帝《拟明月照高楼》:“君如东扶景,妾似西柳烟范成大《归州竹枝歌》之一:“东邻男儿得湘累,西舍女儿生汉妃西厢”、“西楼”都指女子的住所西风古称“少女风”,东风古称“少男风”这是西阴东阳文化内涵的反映南方(阳面)为尊,北方(阴面)为卑《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韵府》引无名氏诗:“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古人常用“南枝”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因梅花的南枝开得早,开得旺,所以又用“南枝”指代梅花人的荣华富贵与草木的繁荣茂盛相似,所以南又有富贵的象征意义古诗文中常以“东南”与“富贵”相伴,“西北”与“贫寒”相随,体现了汉民族的四方传统文化观念古代以坐北向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上司会下属,都是面向南方,所以有“南北称臣”之说南主生,北主死,所以北方是幽暗之地,死亡之所,是收敛幽藏万物的地方《论衡·说日》:“北方,阴也《尸子》卷下:“北方,伏方地,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美恶不异《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闭藏之域也古代埋葬死人时大都埋在居住区的北面,而且有的还讲究要朝北《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历史上有名的墓葬场就在洛阳城北面的北邙山上。

      古人认为死人幽灵都生活在北方,人初死,活人要上屋顶面向北方召唤死者灵魂回到死者身上,这叫“复”人死即属阴间鬼神,所以停尸也须停放在北堂四、结语综上所述,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在来源、组配规律、文化内涵上有自己的特点汉语词汇是随着汉民族历史的发展而演变过来的,汉语词汇尤其是基本词汇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方位词“东西南北”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通过对方位词“东西南北”文化意义的研究,我们发现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尊卑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不仅受民族创痛文化方位的影响,而且与民族语言心理密切相关一方面“东西南北”方位的自然意义影响着汉民族的传统方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汉民族的传统方位文化也影响制约着方位词“东西南北”的使用因此,词汇与文化是相辅相成,互动制约的,对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意义进行解读是汉语基本词汇研究中的一个方面,有助于汉语基本词汇的全面研究Reference:[1]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2]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文史知识编辑部.古代礼制风俗漫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3.[4]道尔吉.汉语方位词的文化涵义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5).[5]范庆华.“东、西、南、北”及其文化内涵[J].汉语学习,1991,(2).[6]张德鑫.方位词的文化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6,(3).[7]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贾吉峰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100081;河北保定学院教育系 07100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