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练习试卷附解析.pdf
11页第 1 页 共 11 页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1 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练习试卷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3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分)1、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A.接受学习B.操作性条件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2、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派生类学习B.相关类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3、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4、凯 M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5、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A.中央教育审议会B.临时教育审议会C.学生管理局D.教学局6、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A.“明明德”B.“止于至善”C.“化民成俗”D.“明人伦”7、某硕士生将选题定为“高考改革研究”,导师否定了他的题目。
这一选题违背了()A.问题有研究价值B.问题提出有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C.问题表达必须具体明确D.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8、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A.系统性B.等级性C.制度化D.专门化9、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括中,不正确的是()第 2 页 共 11 页A.强制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方法的运用C.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10、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1、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A.蒙求B.名物蒙求C.童蒙须知D.三字经1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A.张之洞的劝学篇B.康有为的大同书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严复的救亡决论13、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14、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的是()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15、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6、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性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在家亲自给孩子上课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A.正向显性功能B.负向显性功能C.正向隐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17、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一般迁移D.普遍迁移18、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第 3 页 共 11 页D.穷理为主19、将要解决的问题、要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是()A.因果分析B.归纳分析C.比较分析D.系统分析20、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B.弦琴学校C.体操学校D.修辞学校21、“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22、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访谈法B.问卷法 +访谈法C.问卷法 +实验法D.实验法 +观察法23、“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24、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
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A.服从水平B.依从水平C.认同水平D.内化水平25、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6、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生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A.帕克B.布拉梅尔德C.赫钦斯D.梅伊曼27、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可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A.爱尔维修B.狄德罗C.拉夏洛泰D.卢梭28、“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 4 页 共 11 页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29、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法案是()A.大学令B.帝国大学令C.高等教育法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30、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31、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 世纪 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A.分析B.理解C.评价D.综合32、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3、研究者在某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经测验得到:三年(一)班(25 人)的平均分是 85 分,三年(二)班(29 人)的平均分是87 分。
问三年级的平均分是()A.85 分B.87 分C.86 分D.86.1 分34、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学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A.与理论的分离B.实践问题的解决C.教师的独立研究D.研究结论的迁移3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3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生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37、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A.联系儿童生活B.采用韵语形式第 5 页 共 11 页C.图文并茂D.内容生动有趣3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39、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40、1862 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
这类学院被称为()A.初级学院B.社区学院C.赠地学院D.技术学院41、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科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的两项基本原则是()A.“相关”与“集中”B.“平行”与“分配”C.“均衡”与“差异”D.“连续”与“顺序”42、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43、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解决普及教育额师资问题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44、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A.文雅教育B.文体教育C.职业教育D.军体教育45、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A.价值澄清模式B.认识发展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二、辨析题(共3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分)1、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2、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第 6 页 共 11 页3、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
三、简答题(共 5 小题,每题 15 分,共 75 分)1、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2、简述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伯来教育的共同特征3、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4、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5、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四、分析论述题(共3 小题,每题 30分,共 90 分)1、分析叶圣陶20-30 年的教育评论“变相的语文教案”-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0 世纪中期以来, 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 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1)1971 年,伊凡 ?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2)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 (ho me school) ”,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
进入21 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第 7 页 共 11 页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3、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两天数学课学习“8加 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最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 1”的例题,她似乎回了,但当换成“7加 1”、“9 加 1”等其它计算题时她又开始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啦? 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利对教学的启示第 8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 C2、 A3、 A4、 C 5、 B6、 B 考查的是大学中的三纲领7、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的基本要求有:问题有研究价值:问题提出有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达必须具体明确;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