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V线路交跨教研及杆塔基础施工方案编制(DOC 19页).doc
25页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课题名称: 35KV输电线路交跨校验及线路基础测量 和施工方案编制专 业 输配电 学 生 指导教师 余虹云 评 阅 者 余虹云 教研室主任 余虹云 二O O九 年 五 月 十六 日引言 建设一条架空输电线路,必须符合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即要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又要保证安全运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网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电网线路输送能力偏低二是网络建设规模较小,结构较薄弱所以目前急需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加现有电网的输电能力,加大跨省、跨区送电力度,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电网运行效率,实现更大范围地资源优化配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要,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是今后电网建设的主攻方向纵观今年来的输电建设工程,每项都有各自的特点,设计中脱离工程实际,一味生搬硬套式无法保证设计质量与满足电网发展需求的。
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优化方案,科技攻关,不断搜索与创新,才能满足建设坚强电网的要求,才能开创工程设计“技术先进、安全合理”的全新局面本设计共分两大章,分别介绍35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校验和施工方案编制其中施工方案编制有分为正方形塔腿基坑复测、基坑操平找正、混凝土基础模板整理、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五个方面通过本次设计,使得我们理解设计线路所要做的相关事项,并能运用与实际生活中本设计采用了一些书本的资料,并根据《输电线路设计》《送电线路施工》《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等相关书籍设计而完成,重点突出设计中的计算及施工方案编制的要求由于时间仓促以及参考资料不足,同时自己对线路设计的水平有限,因此本设计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尽请谅解目录引言第一章 35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校验…………………………………11.1气象条件……………………………………………………………11.2导线计算参数………………………………………………………11.3比载应力计算………………………………………………………21.4临界档距的计算与判别……………………………………………41.5导线应力弧垂………………………………………………………51.6交跨校验……………………………………………………………6第二章 施工方案编制…………………………………………………72.1基坑操平找正………………………………………………………72.2方形塔腿基坑复测…………………………………………………82.3混凝土基础模板整理,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制…………………10结论参考文献 第一章35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校验1.1气象条件 高压数配电架空线路常年暴露在大气中,作用在它们上面的机械荷载时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机械计算的气象参数主要指风速、覆冰厚度和气温,称为设计用气象条件的三要素输电线路设计用气象条件的选取是否合理,对保证线路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具有决定意义本工程气象条件为标准气象区的第Ⅱ设计气象条件的组合如表1.1表1.1 第Ⅱ气象区气象条件各种情况气温t (℃)风速 v (m/s)冰厚 b(mm)最大风速10300最大覆冰-5105最低气温-1000年平均气温1500最高气温4000外过电压无风1500有风15100内过电压15150安装情况01001.2导线计算参数本设计采用185/30型号导线,根据导线型号,查表得导线计算参数如表1.2所示表1.2 185/30导线计算参数名称符号数据综合截面积(mm2)A210.93外径(mm)d18.88综合弹性系数(N/ mm2)E78450Mpa综合弹性伸长系数(mm2/N)β12.7×10-6综合线膨胀系数(1/℃)α19×10-6综合瞬间破坏应力(N/mm)σp284.4导线每公里重量(N)G732.6kg/km1.3导线比载计算1.3.1自重比载G——导线计算质量,kg/km;A——导线截面积,1.3.2冰重比载b——覆冰比载,mm;d——导线计算直径,mm;1.3.3覆冰时总比载1.3.4无冰时的风压比载V——设计风速C——风载体形系数,当导线直径d<17mm时,c=1.2,时c=1.1——风速不均匀系数采用表2-1所列数值表2-1设计风速20以下20~30以下30~35以下35以上1.00.850.750.71.3.5覆冰时的风压比载C——风载体形系数,覆冰时一律取c=1.21.3.6无冰有风时综合比载1.3.7有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1.3.8由已知数据代入各式得:(单位:)导线自重比载覆冰时冰重比载覆冰时垂直总比载无冰时风压比载计算:风速为10m/s时风速为15m/s时风速为30m/s时有冰有风时风压比载风速为10m/s时风速为15m/s时风速为30m/s时有冰有风综合比载1.3.9应力的计算。
单位:MPa)1.3.9.1最大使用应力1.3.9.2年平均运行应力、1.4临界档距地计算与判定表1.3 临界档距的计算与判别气象条件覆冰气温控制应力比载编号(从小到大)最低气温0-10113.76A最大覆冰5-5113.76B最大风速010113.76C年平均气温01571.1D各气象条件下的各自比载与允许应力如表1.3所示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计算表1.4ABC D控制 所以控制气象条件为年平均气温,控制应力为71.1Mpa——耐张段中各档档距1.5导线应力弧垂1.5.1公式导线应力: 弧垂:式中 已知条件:(1/℃) 年平均气温℃ 1.5.2高温时的应力 (40℃)=C÷1.5.3覆冰时的应力 (-5℃)= C÷1.5.4判定弧垂发生在何气象若最大弧垂发生在覆冰时,反之发生在高温时。
现有所以最大弧垂发生在高温时1.6交跨校验1.6.1公式 ——分别为最大弧垂是导线垂直比载和应力1.6.2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得:∵∴第二档中交叉跨越通信线的距离满足要求第二章施工方案编制2.1基坑操平找正2.1.1要求:(1)杆塔中心桩必须正确 (2)转角杆塔位移桩和分角桩必须正确3)根开、坑口、坑深尺寸必须符合该基础型式的尺寸要求2.1.2准备工具:经纬仪、木桩、锤子、钉子、皮尺、塔尺、垂球、水泥、电焊机、样板2.1.3地脚螺栓基础 地脚螺栓基础有等根开合不等根开基础两种,他们的操平找正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进行找正时,等根开基础用的是地脚螺栓内对角线找正,而不等根开基础用的是外对角线进行找正时,如图3-35所示其他的操平找正方法及步相同下面数据设为等根开2.1.3.1底模的操平找正1)安置仪器于塔位中心桩O前后视中心桩,转45°及135°钉水平辅助桩,桩顶部高出地脚螺栓5~10cm距基坑外角1m,桩面钉小钉(2)仪器调平,对四个基础坑操平(3)用铁丝将辅助桩连起来,交点为塔位中心O (4)用钢尺量取底模外角距离OA’’及底模内角距离OA’a——基础水平根开距离M——基础底模宽(5)在A”、A’处悬吊垂球,移动事先放于坑底的拼装好的底层模盒,使模盒内外角对准垂球尖端(6)底模找正后在模盒上边操平,直至符合要求为止2.1.3.2立柱模板操平找正立柱模板的操平找正基本同底层模板操平找正方法。
另外尚须注意:(1)检查立柱倾斜度(即垂直度)(2)检查4个立柱顶面高差及4个基础中心间相互距离,对角线距离2.1.3.3铁塔地脚螺栓找正铁塔每个基础有2~4根地脚螺栓,底脚螺栓间用箍筋焊接固定焊接时底脚螺栓套入按设计图纸钻孔的铁样板底脚螺栓焊成架子后,拆除铁样板,3-31a所示 混凝土浇灌到一定高度后,按规定埋入深度放入地脚螺栓架,用样板固定在基础内,如图3-31b所示所谓地脚螺栓找正,就是找正样板位置大样板如图3-32,4个塔腿底脚螺栓全部固定在一块井字形大样板上小样板用两条木板钉成十字形,按地脚螺栓规格和间距钻孔做成,样板要明显画出两螺栓中心对角线,只能用在一个基坑上,小样板是大样板1/4地脚螺栓找正步骤:(1)与线路中心线45°、135°方向定出4个水平辅助桩A、B、C、D用细铁丝连A和B、C和D,交点O即中心桩位(2)用钢尺在铁丝上从O点沿45°量取地脚螺栓外角(E+d)及内角(E-d),划上记号1和2(3)小样板找正:将地脚螺栓套入小样板内,放在立柱模板上,使对角上两地脚螺栓中心,与1、2点在一铅垂线上(4)大样板找正:将四个基础腿上地脚螺栓全部放入大样板孔内固定,自O点量到各地脚螺栓距离为(E+d)、(E-d)和E,基础中心之间距离x(5)地脚螺栓找正后,对4个立柱样板操平(6)样板固定后,按基础立柱标高测出基础面正确位置,在立柱模板上作记号。
按此记号适当调整各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面长度,使它们处于同一高度2.2正方形塔腿基坑复测2.2.1准备工作工具:光学经纬仪、卷尺、标杆、锤、桩、计数器等人员:派两人配合2.2.2步骤:1 首先计算相关尺寸 中心桩O到基坑中心的平距中心桩O到基坑近角点平距中心桩O到基坑远角点平距2仪器置杆塔中心点O,对准线路方向,量取距离X,确定一个辅助桩A倒转望远镜,以同样的距离X确定另一个辅助桩B再将仪器水平转90度(横担方向),以X距离确定辅助桩C,倒转望远镜,以X距离确定辅助桩D3仪器由线路方向(或横担方向)水平转45度,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