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翻译的解构主义流派.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84300319
  • 上传时间:2024-08-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5.31K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方翻译理论翻译的解构主义流派2008年6月 概述一、一、受逻各斯中心主义受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影响的结构影响的结构 主义翻译观主义翻译观            结构主义的翻译观认为,原文有固定确切的意义,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因而在翻译中译者必须仰视原文及其作者,将其作为翻译中的本原,把再现原文当做中心任务,以求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二、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的代表人物:二、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的代表人物:            德里达    本亚明    韦努蒂 三、解构主义思潮出现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大的三、解构主义思潮出现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    1、对结构主义和解释—接受理论的批判    2、将解构主义引入翻译理论,形成了解构主义的翻译流派:1)主张用辨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2)原文意义只是在上下文中暂时被确定下来;3)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寻找原文意义,发掘出使原文存活的因素;4)主张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3、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不是“求同”,而是要“存异” “异延异延”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德里达与德里达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1、从方法论上批评了结构主义的结构中心论。

      1、从方法论上批评了结构主义的结构中心论1)解构哲学的目标,就是要拆除“结构主义”             所认为的具有中心指涉结构的整体性同一性;2)解构的方式是用“意义链”(a chain of            signification)去取代“结构”,从而避免结构的先     验同一性 3)在德里达看来,结构主义的“结构”中心性整体性是建立在“在场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这种关于“在场”的信念是限制人们理解世界的具体知识2、从本体论上批判了海德格尔寻求终极真理的2、从本体论上批判了海德格尔寻求终极真理的形而上学观形而上学观1)德里达认为,西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从本质上认定某一认识真理的方法优于另外一些方法,这使得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建立在一正一反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 2)德里达指出,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的       二元项对立并非是平等并    置,而且存在着等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所证     明的是二元对立的前一项    优于或先于后一项,因而前项是首位的、本质     的、中心的、本原的,而    后项则是次要的、非本质的、边缘的、衍生的 3、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策略3、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策略1)德里达称西方哲学为“在场的形而上学”,而他的解构主义理论就是要颠覆这一认为只有一个本原,一个中心,一种绝对真理的“在场的形而上学”。

      2)他得出了几种瓦解在场(presence)的解构主义策略:异延(difference),播撒(dissemination)、踪迹(trace)、替补(substitution)等概念 二、德里达从解构主义思想入手讨论意义的本质二、德里达从解构主义思想入手讨论意义的本质和文本的意义和文本的意义1、1、Difference(异延)是德里达自创的瓦解结构(异延)是德里达自创的瓦解结构主义意义确定性的关键性术语主义意义确定性的关键性术语 1)Difference包含了拉丁文differ的双重含义,即一、不同,相异;二、推迟、延期他这样做本身就有一种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语音为中心的语言理论的嘲讽2)传统符号学理论普遍认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是紧密结合的德里达则认为:①人们从符号中寻找意义时所得到的不过是能指的能指,解释的解释 ②每个符号都是由无限延续的符号的差异构成的,“异延”表明符号总是“区分”和“延搁”的双重运动在空间(共时态上),符号总是为其他符号所限定,从而具有了“非同一的,与其他符号相区别的意思”,使词的意义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有赖于其他符号,而只能在语境关系的区别中决定;在时间(历时态上),符号是一系列差异区分的产物,总是延搁所指的在场,“使意欲暂时不能得到实现或满足,把意义意欲付诸实践时所用的方法抹煞或减弱其效果”。

      ③这种由符号的共时态区分引出的历时态的延搁,加深了符号意义的不确定性本质④可见德里达把意义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不像结构主义那样将意义视为一个“终点”或“固定点”3)德里达自创的“异延”这个概念对翻译有两点启示与意义:①德里达用此词首先对本体论的“存在”这个概念提出疑问:在场(presence)就是存在吗?“异延”在场就是缺席,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德里达用包括“异延”在内的这些概念构成一张网状结构,宣告了本原的不复存在,文本的永不完整性 ②德里达用“异延”这个概念旨在说明:意义在它的被解释过程中,不断推迟到来,处于缺席状态,不仅没有到场出现在“现在”,而且把这样的不出现或缺席作为它的意义4)“异延”的存在造成了现时的不在场,使意义无法确定 德里达认为,虽然不存在现时在场,但有延时的在场,它是前者留下的踪迹(trace),顺着踪迹,就可能暂时找出其意义 2、在文本的意义理论方面,德里达坚持文本作2、在文本的意义理论方面,德里达坚持文本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的不确定性为一个动态过程的不确定性1)文本是一切,因而蕴藏着解释的无限可能性;2)文本不是不确定的,所以其符号性与其他文本构成一种不断运动的参照关系;3)文本是一个永远超出自身意义的索取过程。

      3、因此,德里达认为,文本是一个开放,不完3、因此,德里达认为,文本是一个开放,不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封闭而完整的系统整的体系,而不是封闭而完整的系统   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1 1、翻译的性质、作用、翻译的性质、作用1)德里达认为,翻译应该重新定义 即翻译不仅仅只定义为掌握某种内容的跨越活动,同时更主要的是为“播散”和“逃遁”(escape)等跨越时间场所提供论坛(forum)2)他的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将自己的解构理论建立在非等同、非对等和不可传达的基础之上 3)他认为,翻译是不断修改或推迟原文的过程以置换原文他对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一种文本对另一种文本有调节的转换翻译的性质)4)德里达认为,各种语言在语义、句法和语音的差异上造成各不相同的表意方式,通过翻译我们对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各语言的特定表达方式可以达到更深刻和更准确的认识翻译的作用)5)因此,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一篇译文的价值取决于它对语言差异的反映程度和对这种差异强调的程度 6)德里达是从探索语言本质的角度来谈翻译的他旨在强调通过翻译才能揭示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不是谈具体的翻译原则或方法。

      7)德里达用“转换”的概念取代“翻译”旨在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修改和转换,原文在成长、成熟,最终得到“再生”(renewal) 2、德里达还从解构主义的观点重新阐述了原文2、德里达还从解构主义的观点重新阐述了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与译文的关系1)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不是传统翻译理论所主张的“模式—复制”的关系,而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即平等互补的关系2)译文是另一个早先存在的译文的翻译,原先的译文又是更早的译文的翻译,如此向前不断循环,直至无限,即成为德里达所说的所谓“无限回归的意义链” 3)解构主义认为,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创作本身是一个无数形式的文本互相抄印翻版的无限循环的过程4)“互文性”否定了原作的权威性与创造性,甚至连作者的著作权都不承认这样,也就无所谓原文于译文之分了这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 3、与德里达持相似观点的解构主义代表人物3、与德里达持相似观点的解构主义代表人物1)罗朗·巴特:“作者死了”  文本一旦完成,语言符号即开始起作用读者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读来解释文本的意义他也否认言语本身有任何中心意义,因此可以对文本做多种解释。

      这时,作者已无法限制读者对文本的解释,起作用的是语言符号和读者对语言符号的解读2)解构主义者认为,原文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译文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存在下去只有对原文不断的翻译和对疑问不断的阅读,原文才得以存在下去 3)米歇尔·福柯:文本存在着历史性l不同的时期对许多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原文便总是在不断地被改写和重建而且译者每次阅读和翻译也都改变了原作因此,纯粹意义上的原文并不存在,原文的地位也不应高于译文l他提出以“作者功能”取代“作者”概念,明确在写作和文本中不存在绝对的主体性地位,有的只是“作者功能” l福柯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否定作者,否定传统意义上表现的创造的主体并努力去揭示那控制和驾驶个体如何言说的内在力量—权利l福柯对原文概念的解构,从另一侧面旨在说明,译者是创造的主体,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生语言从而降低了原文本的权威作用,并大大提高了读者和译者的作用和地位 4、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翻译理论和实4、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践的启示1)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2)从侧面说明了翻译的重要5、德里达的翻译思想的消极影响5、德里达的翻译思想的消极影响1)德里达提出的“异延”概念会使人们否认或怀疑翻译的作用,因为翻译不再可能传达任何意义,而且对翻译的研究产生的作用也会不断“异延”,甚至它对我们显现的意义也会永远是“缺席”或“不在场”的。

      2)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强调原文意义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那么不同的读者(当然包括译者)就可以有不同的阐释,使译者的理解和对译文的衡量失去了客观有效的标准3)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宣称作者和原文的死亡,实则否定了作者的权威性,否定了原文本的创造性抹煞了译文与原文的区别,实际上也抹煞了翻译本身这种酷似积极的反叛最终只能让解构主义翻译理论陷入混乱 “纯语言”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本亚明一、本亚明一、本亚明《《译者的任务译者的任务》》阐述的语言哲学:阐述的语言哲学:““纯语言纯语言””(pure language)(pure language)问题1、翻译必须在1、翻译必须在““纯语言纯语言””的关照下方能进行的关照下方能进行1)翻译的首要目的  通过协调语言的多元性使它们相互联结,相互补充,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独特语言,即“纯语言”或“共同语”(universal language) 2)“纯语言”的概念如下图,该图的横向箭头表示原文与译文在“意指方式”上相互呼应,纵/折箭头表示原文与译文在“意指”上相互补充,然后共同形成一个“意指集合”,即“纯语言” “纯语言”是抽象的,故用虚线表示。

      纯语言原文译文1译文2其他译文 3) “纯语言”是超越任何具体语言的抽象语言,是神秘而虚无的4) “纯语言”在翻译理论中有双重作用:l一方面,它指一种抽象的语言,这种语言具单义(univocality)和纯粹意义(pure meaning)的特点,它存在于一系列具体语言中,而又不受遮蔽l另一方面, “纯语言”概念是本亚明把握语言的差异性与补充性的手段 2、本亚明从2、本亚明从““纯语言纯语言””出发,论述了可译性问出发,论述了可译性问题1)他认为,尽管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意指方式(mode of intention),但仍然可能指称同一事物这种不同意指方式见的同一关系,更见证了“纯语言”的存在2)译者的任务是从一符号的众多意义中进行判断,找出本意,才能达到沟通3)本亚明认为,原语的符号本身就包含了可译性,而可译性决定了原文和疑问的本质换句话说,原文的可译与不可译,取决于原文本身有无翻译的价值 4)语言的可译性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l其一是可译性本身显示了语言背后的隐含意义l其二是可译性也表现了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之间的己/异(self/other)结构关系5)问一部作品是否可译是一个双重问题:l一是在这部作品的全体读者中能不能找到一个称职的译者;l二是这部作品的本质是否将自己授予翻译,并在充分考虑到翻译这种样式的重要性之后,呼唤着读者。

      3、译者的任务是延续原作的生命3、译者的任务是延续原作的生命1)本亚明认为,翻译像哲学、像批评或文学批评、像历史 德曼(1986)解释说,翻译像哲学,因为翻译像哲学一样都具有批评性翻译更像批评或像文学批评,因为翻译与文艺批评一样,打破了原文的稳定性,在翻译和理论化的过程中,给原文界定了一种规范的形式翻译像历史,因为我们不能把历史理解为成熟或运动的自然过程;相反,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的变化 2)如果我们要理解译文于原文的关系,不能从自然过程的角度去理解,把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理解为相似或派生的关系我们应从译文的角度来理解原文3)译文与原文在意义或内容上无关,只是语言之间的关系4)翻译可以说是生命的延续,译文成为原文永恒的来世,译者的任务是延续原作的生命 4、译文与原文是平等互补的关系4、译文与原文是平等互补的关系1)译者要利用语言之间的差异,借外语来倾覆原语的秩序,又把潜藏于原文中,原语无法表达的意念展现出来2)翻译本身就不应求同,而应存异l在“纯语言”思想关照下,原文与译文的传统的“模式—复制”关系转为平等互补关系l翻译的标准也由传统的“等值”或“逼近”(aprocimation)转变为在意指方式上的相互“呼应”(echo)。

        3)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语言的意指方式)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翻译本身是一种不同于原文的意指方式形式的改变破坏了原来的统一体,译文无法达到像原文那样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因此,“等值”就无从谈起 5、翻译不是译意思,而是译形式5、翻译不是译意思,而是译形式1)本亚明认为,翻译不应以原文意思为根据,而应当详细地再现原作意思的表现形式2)翻译的重点从传递原文的信息或内容转移到语言所具有的特定的表达方式3)译出的作品和原来的作品应当存在于一个共同的延续体中,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独立体 6、逐行对照式的直译即逐字翻译是最理想的译6、逐行对照式的直译即逐字翻译是最理想的译法1)在本亚明看来,要再现原作形式,就只有死抠原作字眼2)译文的自由与忠实原著似乎总是处于冲突状态要逐字翻译才能解决忠实与自由翻译这一矛盾3)所有的文本中潜在的意义都蕴藏在字里行间,透过直译法,原有的语言得以吸纳新的元素,使表达更趋成熟 二、德曼对二、德曼对《《译者的任务译者的任务》》的深刻阐释的深刻阐释1、德曼首先肯定了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的重要地位2、德曼的不可译论的观点1)本亚明认为译文与原文没有相似之处,即文本的不可译性。

                                        2)德曼认为,就翻译而言,译文是“碎片的碎片”原文和译文都是“纯语言”的碎片3)用碎片拼接起来的花瓶,永远不可能有原来的神韵,更何况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碎片因此,译者力求忠于原文的努力是徒劳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3、翻译纯粹是语言之间的活动,与语言以外3、翻译纯粹是语言之间的活动,与语言以外的世界无涉的世界无涉1)他认为,就翻译而言,译者的任务不是寻找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是语言本身(碎片)的形式特征,或者说是语言所具有的特定的表达方式,才能完成碎片粘接的任务 2)译者与原文的关系是语言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意义的问题,想表达某种意思的愿望,以及想说什么的需要都是完全不存在的翻译是一种从语言到语言的关系,而不是那种与可以复制、解释或模仿的语外意义的关系 3)翻译的重要性,不在于传递原文的基本意义或内容,而是在于经过翻译之后,原语和译语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可以看出翻译对作为整体的语言的意义—即翻译使我们对各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可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三、本亚明及其阐释者们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给三、本亚明及其阐释者们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的启示1、促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考虑翻译的一些基本1、促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考虑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 使我们更多的考虑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语言的本质,各具体语言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的问题以及译文和原文的关系问题 2、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翻译的作用和地位问题2、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翻译的作用和地位问题 解构主义告诉我们,译文是原文的来世,没有译文就没有原文同时,译文和原文都是体现“纯语言”的碎片,这也意味着原文与译 文的地位是平等的译文是不同于原文的一个新的文本这从根本上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 3、使我们在翻译研究中更重视语言问题3、使我们在翻译研究中更重视语言问题 本亚明和德曼关于语言的本质和意义问题,最终可以通过对翻译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而揭示出来,因为翻译最能揭示出语言之间的差 异性和互补性因此,我们在翻译研究中,还应注意语言的问题  四、本亚明和德曼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消极和四、本亚明和德曼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消极和局限1、他们关于原文与译文无相似性的论点,走向1、他们关于原文与译文无相似性的论点,走向了极端尽管他们试图说明语言之间的关系,了极端尽管他们试图说明语言之间的关系,但对翻译实践而言,则有消极影响。

      但对翻译实践而言,则有消极影响2、受荷尔德林和洪堡唯心主义语言观影响,本2、受荷尔德林和洪堡唯心主义语言观影响,本亚明把神秘的直觉论和美学观点一并融于翻译亚明把神秘的直觉论和美学观点一并融于翻译理论中,把上帝的某些特征,包括上帝的不可理论中,把上帝的某些特征,包括上帝的不可知性,统统变为语言的特征,从而引出某种不知性,统统变为语言的特征,从而引出某种不可译论和翻译研究中的神秘主义可译论和翻译研究中的神秘主义 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与韦努蒂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与韦努蒂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主张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主张 总论:韦努蒂详尽研究了自德莱顿以来的总论:韦努蒂详尽研究了自德莱顿以来的西方翻译史,批判了以往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西方翻译史,批判了以往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抵抗式解构主义翻译策略抵抗式解构主义翻译策略 1、1、《《译者的隐身译者的隐身》》:对:对““通顺的翻译通顺的翻译””的质疑1)韦努蒂认为,以往翻译传统,是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价值观来塑造外国文本的其提倡的翻译原则就是“通顺的翻译”和“归化”的翻译。

      2)韦努蒂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差异3)《译者的隐身》是指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即”所谓“不可见性” (invisibility)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略抵抗策略””( (resistancyresistancy) )1)韦努蒂首先追溯了英美文化中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的历史l从10世纪的英国开始,通顺的翻译就成了英语翻译的规范通顺的翻译要求译文读起来不像是翻译,而像英语原文创造的作品这种主张,在理论上是把语言看成是交际的工具;在实践上,强调通俗易懂,避免多义或歧义l语言被看作是表达个人感情的手段,把翻译看作是恢复外国作家所要表达的意义 l翻译的目的是使另一种文化变得可以理解这一目的往往包含着一种把外国文本完全归化的危险l以这个角度来说,归化的翻译也起到了巩固目的语文化规范的作用就英美文化而言,这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表现2)韦努蒂写《译者的隐身》的目的,就是要反对传统的通顺策略,在译文要看得见译者,以抵御和反对当今尤其是在英语国家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规范。

      3)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是以解构主义观点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他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的能指链来替代原语文本中的所指链的过程4 ) 韦 努 蒂 也 追 溯 了 异 化 翻 译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历史l异化的翻译保留了外国文本中之异,但破坏了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译文在忠于原文时,就背离目的语文化的规范 l异化的翻译抑制民族中心主义对原文的篡改,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下,尤其需要这种策略上的文化干预,以反对英语国家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反对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l异化的翻译在英语里可以成为抵御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文化上的自我欣赏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以维护民主的地缘政治的关系 5)韦努蒂批评了当代英美的翻译流派中以奈达为代表的归化翻译理论l说奈达是想把英语中透明话语的限制,强加在每一种外国文化上,以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这是用通顺的翻译策略,把归化隐藏在透明度之中这与其说是文化交流,还不如说是为了归化的目的对外国文本进行文化侵略  l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l他称这种翻译策略为“抵抗”(resistancy):这种翻译不仅避免译文通顺,而且对目的语文化提出挑战,以内为通顺的翻译是以目的语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对外国文本进行篡改所谓“抵抗”,就是抵抗目的语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 6)“抵抗式翻译”不适合于科技翻译,因为科技翻译主要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7)韦努蒂主张异化的翻译,是要发展一种理论的、批评的和文本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把翻译作为研究和实践差异的场所,而不是当今普遍认为的那种同一性 3、异化翻译体现的翻译思想3、异化翻译体现的翻译思想1)韦努蒂追溯了异化的翻译传统在德国和英美文化中的影响2)异化翻译的前提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交际因语言社团之间和语言社团之内的文化差异而复杂化3)翻译是一个语言和文化之间求同的过程—尤其是寻求相似的信息和相似的表达形式或技巧—需要进行这样的寻求,正因为是译者经常面对着差异但译者永远不能,也永远不应把所有的差异都抹掉 4)异化的翻译表现了一种自主的意识形态,把差异放在异国文化之中;它追求文化的多样性,突出原语文本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并在目的语中改变文化价值的等级5)但异化的翻译充满危险,也难以出版,出版了也往往受到非议。

      现代主义的实验也没能推翻透明性翻译在今天的主导地位异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英美文化中只是处于边缘的地位 4、抵抗策略&流畅策略:韦努蒂的对策4、抵抗策略&流畅策略:韦努蒂的对策1)流畅策略的弊端: 阻止语言脱离概念所指、传意功能与自我表达的范畴;掩饰了许多翻译和阅读译文时所依赖着的多种背景因素;抹掉了外语文本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等等2)韦努蒂的对策: 他提倡译者应尽量让翻译“现形”,以抵抗性的策略来代替传统的流畅译法;理论家应该把翻译历史“历史化”,要追溯流畅译法的历史进程,从而为当代翻译理论闯出一条新途径 二、作者对韦努蒂抵抗式翻译策略的评价二、作者对韦努蒂抵抗式翻译策略的评价1、他把归化的翻译与异化的翻译不仅仅看作是1、他把归化的翻译与异化的翻译不仅仅看作是翻译的原则和方法问题,而是像翻译研究派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问题,而是像翻译研究派一样,结合政治、历史和文化进行考察样,结合政治、历史和文化进行考察2、他指出,翻译的透明性是通过通顺翻译的策2、他指出,翻译的透明性是通过通顺翻译的策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规划的翻译来实现的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规划的翻译来实现的。

      在英美文化中,实际上是以英美文化的规范、在英美文化中,实际上是以英美文化的规范、价值观和美学观为标准来归化外国文本和外国价值观和美学观为标准来归化外国文本和外国文化,表现了英美的民族中心主义文化,表现了英美的民族中心主义 3、韦努蒂批判了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倾向,并3、韦努蒂批判了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倾向,并对此进行挑战,提出了抵抗式翻译的策略,以对此进行挑战,提出了抵抗式翻译的策略,以在英美文化中表现处于边缘地位的外国文化,在英美文化中表现处于边缘地位的外国文化,即要为外国文化在英美文化中争得独立的地位即要为外国文化在英美文化中争得独立的地位 4、作者的观点:4、作者的观点:1)归化和异化的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各自不能互相替代的作用,完成各自的使命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其所,永远并存 2)但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最终取决于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赞助人的力量以及翻译诗学,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对象 三、解构学派的核心翻译观及其得失三、解构学派的核心翻译观及其得失1、解构主义是一种结构消解式的批评,是一个1、解构主义是一种结构消解式的批评,是一个反传统、反理性、反权威的怀疑主义思潮反传统、反理性、反权威的怀疑主义思潮。

      1)它以解释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以拆解结构、瓦解系统、消除中心、否认本质为特征2)它从结构内部寻找缺口,发现不合逻辑的因素,然后打破它的封闭性,让它朝着一切可能性开放,并使外部因素与其内部因素达到自由结合,主张多元性看问题 2、解构主义学派打破了结构主义模式翻译学的2、解构主义学派打破了结构主义模式翻译学的封闭性 解构主义学派把翻译学不仅仅设定在语言学领域之中,把语言不再看成是由句法—语义规律设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把排除在结构之外的若干因素如主体(包括作者、译者)、语境、受体(读者),传播渠道等也纳入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元的研究 3、解构主义以多元视角展开翻译研究,并形3、解构主义以多元视角展开翻译研究,并形成了多元的翻译理论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成了多元的翻译理论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建立,正是从一种多元建构的角度的学科的建立,正是从一种多元建构的角度来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功不来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功不可没4、解构学派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认为4、解构学派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由文本本身,而是由译者决文本的意义不是由文本本身,而是由译者决定的,过分夸大了翻译的再创造性。

      定的,过分夸大了翻译的再创造性5、解构主义学派热衷于理论的探索,却忽视5、解构主义学派热衷于理论的探索,却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 6、解构主义学派还存在以下弱点:6、解构主义学派还存在以下弱点:1)解构派反对意义的确定性,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因而难以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有点以偏概全并且它没有同时提出对话生成意义的制约性机制,那就会使人们对意义的理解失去一切判据2)如果说译作果如解构派所言,根本无须忠实于原作,那么翻译批评似乎也就失去了依据与意义,翻译研究也就变得没有必要了 3)仅凭译作使得原作再生这一点,似乎并不能说明译作可以不尊敬原作,还须得提供能够证明译作若是尊重了原作或是忠实于原作就不能使原作得以再生的反证4)解构派一方面认为译作根本无须忠实于原作,坚信只有将原作“置之死地”而后才能令其“再生”,一方面又主张异化的翻译,本身就自相矛盾 5)解构派反对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目的在于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倾向这里他们所强调的是目的语文化要尊重原语的文化价值观,表面看是在要求平等,而实际上却绝非如此,因为异化翻译的实质是要目的语文化的读者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而接受原语文化的价值观。

      6)解构派翻译研究最明显的一个弱点是它缺乏对语言问题的研究 7、我们应该把解构主义作为阐释、研究现代7、我们应该把解构主义作为阐释、研究现代翻译文本的方法论和作为指导具体翻译实践翻译文本的方法论和作为指导具体翻译实践的可操作方法区别开来的可操作方法区别开来8、我国学者吕俊先生认为中国译界大多强调8、我国学者吕俊先生认为中国译界大多强调和注重的是解构主义的和注重的是解构主义的““解构解构””的一面,而的一面,而忽略了解构后的忽略了解构后的 ““重构重构””问题,译界应把两者问题,译界应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正确把握和了解解构主义的翻译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正确把握和了解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  Thank youGood  Luck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