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母乳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docx
5页局部母乳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 吴金凤【摘 要】目的:观察局部母乳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的影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母乳进行脐部护理,对照组采用75%酒精进行脐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脐部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6.72+1.63)d,对照组为(8.39+1.45)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8+0.56)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43+0.72)d观察组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乙醇消毒相比,采用母乳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部脱落和脐部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母乳;新生儿;脐部;护理在新生儿中,肚脐是最容易受细菌定植的区域,新生儿断脐后,由于创面开放性,容易引起感染如不能给予有效的护理,轻者可致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而危及生命[1]因此,做好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极为重要我国经典的脐部护理方法是每日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带残端及脐周皮肤然而有关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以往的研究更多聚焦于一些干预性的措施,比如断脐时间的选择、局部抗菌素的使用等,而很少关注“自然”的做法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自然”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局部母乳法现对该院2017年03月至2018年03月收住入院的240例新生儿分别使用75%乙醇和母乳对脐部进行护理,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探讨母乳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住入院的新生儿2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给予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出生体重、胎龄、生产方式、Apgar评分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研究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对符合条件的患儿家属进行常规母乳宣教,告知母乳的采集、储存和运输事宜教给产妇最合适的挤奶方法,挤出的乳汁收集在一次性储奶袋里,在储奶袋上注明采集的日期、时间、患儿姓名、床号、住院号以及奶量,存放于专用冰箱内1.2.1 脐部护理方法对初生婴儿断脐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75%乙醇棉签旋转擦拭脐带断面及脐轮周围,待干,2次/d。
对照组予局部母乳法,即出生后3h开始,局部涂抹母乳于脐带残端,待干,2次/d护理前均洗手,护理后尿布均折叠至脐下水平,避免盆浴1.2.2 评价指标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率的差异用X2检验所有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实验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脐带残端脱落后创面愈合时间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3,P=0.002),见表23 讨论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桔僵化,于l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至14天才完全愈合但若护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的感染或脱落时间延迟本研究分别使用母乳和传统的75%乙醇消毒液对脐部进行护理,结果表明,局部母乳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乙醇护理,说明母乳可有效清除脐带脱落时的血痂及坏死组织,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促进脐部创面愈合新生儿脐部残端脱落越早,脐部感染的几率也会随之降低[2]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含有多种抗感染抗体,在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母乳是两类主要生长因子的来源[3],即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这些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肌肉和软骨修复及伤口愈合对全球母亲来说,母乳是免费和方便获得的,因而探索母乳的局部应用对保护婴儿免受脐带感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始了局部母乳在新生儿脐带护理方面的效果研究,而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国外学者Mousa等[4]对NICU新生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母乳护理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显著低于96%乙醇护理组,说明母乳可以代替其它外用抗菌剂应用于脐带护理,但还需建立多中心的研究,以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和证据本研究中,母乳护理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5.72+1.63)d,显著低于乙醇护理组(7.39+1.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母乳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脐部护理方法综上所述,局部母乳法能够缩短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消毒剂对新生儿皮肤的不良刺激及产后不必要的护理成本,是一种更加回归自然的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具有简单、廉价、非侵入性的特点,更新了传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观念,对提高我国新生儿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其潜在的好处和易普及性,这种“自然”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参考文献[1]马艳,张欢,李芳.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定植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6(9):2128-2130.[2]洪早红.新生儿预防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3(1):126-127.[3]Ginjala V, Pakkanen R. 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and 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n bovine colostrums samples[J]. J Immunoassay, 1998,19(23):195-207.[4]Ahmadpour-Kacho M, Zahedpasha Y, Hajian K,et al. The effect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human milk, ethyl alcohol 96%, and silver sulfadiazine on umbilical cord separation time in newborn infants. Arch Iran Med. 2006, 9(1):33-3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