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现有水平引发教师转变.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8743410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0.6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儿童“现有水平”引发教师“转变”    王仁超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理念更是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和推崇可是,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困扰着教师,还对幼儿的有效学习产生了阻碍随着科学活动的不断展开,笔者在探究过程中也收获了科学活动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新的发现,现就儿童的认知水平、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提供适宜性的材料和鼓励幼儿多种方式表达等方法,总结教师在科学活动实践过程中由儿童“现有水平”引发自身教育理念和行为的转变一、基于幼儿认知水平,调整活动核心经验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陆续颁布和实施,幼儿教师对课程的理念不断更新,在活动开展和实施方面也越来越考虑到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在教育活动的推动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即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会尝试自主设计活动,但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教师往往会陷入只围绕一个关键“核心经验”来进行设计的误区。

      科学活动的设计通常会围绕空气、声音、水、电、光和影子、物体的沉浮等科学经验来进行,但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把握不准,就会造成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现象,大大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实效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中,就出现了教师对班级幼儿认知经验判断不足导致活动设计过难的现象第一次活动:磁铁的秘密活动开始,教师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磁铁可以吸哪些东西,幼儿讲述可以吸螺丝、铁板、冰箱门等随后,教师引入“蓝色的是南极、红色的是北极”的概念,鼓励幼儿进行操作,最终发现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整个活动除了活动量较大之外,还包含许多复杂的科学概念,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处于非常吃力的学习状态,由此导致活动效益低下第二次活动:小车开动了活动开始,教师迁移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讲述“磁铁和磁铁在一起会怎么样”,然后提出问题:“磁铁和磁铁在一起只有相吸的现象吗?”随后,教师导入情境,引导幼儿用磁铁玩“停车”游戏(小车后面粘有一块磁铁),自然而然地发现“停车时”会出现“吸”和“推”两种现象,活动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发幼儿关注两块磁铁在一起有相吸和相斥两种现象。

      整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非常高,表现出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两次活动的核心经验从“认识磁铁南北两极,感知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调整为“感知和描述两块磁铁在一起相吸和相斥的现象”,前者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经验的学习,后者则更加注重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获得由此可见,第二次活动才更加贴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二、基于幼儿操作水平,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教师在设计和实践科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可面对不同层次幼儿的操作水平,幼儿对操作结果产生了分歧,很难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并得出结论活动的有效性无法提高,幼儿的已有经验也很难得到提升对此,有的教师不得不采用一些“事倍功半”的方法来促进幼儿操作,如限定规则、过度示范等,这些方法有悖于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则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操作环节时应考虑到面向全体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以满足大多数幼儿的操作需求对于一些能力较强或能力欠缺的幼儿,教师再进行个别关注和引导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陀螺”中,教師依据幼儿的操作水平不断调整和优化活动材料第一次活动:神奇的陀螺重点:通过在陀螺上增加多个重物,感知让陀螺保持平稳旋转的方法.幼儿都有玩陀螺的经历,知道陀螺用手一拧便能旋转。

      教师提出疑问:“如果在陀螺上增加一个油泥球,陀螺会怎么样?”引发幼儿进行猜测,并尝试将2个、3个、4个油泥球附在陀螺上,感知油泥球“对称排列”和“等分排列”时陀螺平稳旋转的现象教师的活动设计新颖,以幼儿自主操作感知和体验为主,各方面设想都很好但是,不同的幼儿在操作水平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有的幼儿将油泥球附在陀螺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严重侵占了自主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第一次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教师反思如何调整和优化活动设计,让幼儿有更多的探究和发现的时间在积极尝试多种材料后,教师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第二次活动:神奇的陀螺这一次,教师将油泥球换成了塑料夹子,方便幼儿拿取后夹在陀螺四周,且每个夹子等重,教师准备起来也方便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排列夹子的位置上通过自主探究,幼儿得出完整的结论:两个夹子必须“面对面”夹,陀螺才能保持平衡:三个夹子必须“等分”夹成三角形,陀螺才能平衡:四个夹子有多重夹取方式,如“上下各两个…‘上下两个分开…‘左右两个并在一起”……通过对材料进行优化,能够最大程度地化解幼儿在操作方面的困难,也缓解了教师在材料收集和准备方面的压力最重要的是,简单适宜的材料和幼儿的操作水平形成了有效“嫁接”,促进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观察、理解和发现,帮助幼儿明确了科学现象产生的背后的原因,提升了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适宜的材料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操作和摆弄材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系统的科学经验,还能促进幼儿在自然现象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将探究和发现的科学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基于幼儿表达水平,鼓励多种表达形式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积极操作,认真投入,有了许多发现,但他们无法将观察到的现象很好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同伴分享经验的时候,活动现场的气氛并不活跃,幼儿很难对观察和感知到的科学现象进行总结与提升,无法得出实验结论有的幼儿想要在集体面前表达,却又说不清楚,导致同伴无法理解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鼓励不同表达层次的幼儿用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一)边演示边讲述对于部分幼儿来说,一边回忆操作过程一边交流分享比较难以实现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边演示边讲述,这样不仅让讲述的幼儿在思维和语言组织上有了“支架”,还能让其他幼儿边看边听,有助于幼儿理解二)借助记录单讲述有的科学活动中所用到的操作材料非常丰富,为了便于幼儿在活动后进行交流,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记录单,让他们清楚地记录下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照记录单进行讲述三)配以身体动作讲述“记录”要紧贴幼儿操作的需要有的科学活动并不适合使用记录单,但幼儿仅用语言描述又难以完整表述实验现象,尤其是在较复杂的科学探究中对于—些特定的现象分析,教师可引导幼儿借助“身体语言”进行表述,这也符合幼儿的表达特点。

      活动案例:怎么滚幼儿在玩“推球进门”游戏时,通过操作发现圆柱积木滚动时是朝着前面或后面沿直线滚:纸杯滚动时呈“弧线”,如果推动力气稍大一些的话,纸杯还会呈“圆形”或“螺旋形”滚动观察结束后,幼儿在描述时出现了“问题”:他们无法用言语描述弧形和螺旋形在集体交流中,一名幼儿想到了办法,他一边用手指画出弧线一边说“纸杯是这样滚的”有了该幼儿的启发,其他幼儿也陆续进行了补充……可见,幼儿的表达是丰富多样的,每种方式都是来自其自身的表现完整清晰的表达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维,关注科学操作中的现象和问题,还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同伴形成互动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此时,教师应该做的是观察、理解和尊重幼儿,发掘幼儿自身的表达方法,引导其与同伴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幼儿有表达自己发现的机会在科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在不断发生转变基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操作水平和表达水平,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会更加轻松,因为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和活动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只有教师学会观察、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知道幼儿真正喜欢什么或需要什么,才能组织和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