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分层突破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4.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迷****
  • 文档编号:147130207
  • 上传时间:2020-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3.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仁、礼、中庸B.私学C.理念论D.理想国E.百科全书式的学者F.吕克昂学园主题一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环境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思想理念论、理想国、哲学王、强调法治批判理念论、逻辑学、法治优于人治、“中庸之道”“仁”“礼”、中庸之道教育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建立“吕克昂”学园,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形成“逍遥学派”兴办私学,收徒讲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著作《国家篇》《政治学》“六经”影响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1.柏拉图、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A.都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的研究B.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 C.都曾提出了有关中庸的思想D.都是著名老师并收徒讲学【解析】 三者都是教育家,都曾收徒讲学,D项符合题意孔子的研究领域未涉及自然科学,A项错误;孔子在春秋时期是不被统治者推崇的,排除B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中庸思想,但是柏拉图没有提出过,C项错误答案】 D主题二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同之处及其哲学意义1.相同之处:他们三人的哲学思想都注重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2.哲学意义(1)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柏拉图是欧洲哲学史上建立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提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3)亚里士多德是集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创立了逻辑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2.(2016沈阳高二检测)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解析】 A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诞生之前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方向,不符合题意要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性的认识,故B项正确;C项为柏拉图的观点;D项为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缺陷,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项答案】 B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60分钟 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材料二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7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可知,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从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信息可知,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第二小问,从材料一“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和材料二“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信息进行概括出即可。

      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是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王;第二小问,从材料“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 (1)思想: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似: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2)要求: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王特点: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

      6分)(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梳理材料,理出其中的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表述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第二小问政治主张的实质也即维护谁的利益或者目的,结合相关知识可知其均为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第(2)问的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传播思想主张方面两者均通过兴办学校来实现,可具体列举相关史实;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予以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分析其主张不被接受的原因,一种政治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主要看其能否解决时代问题,是否脱离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等,从这些角度予以分析表述即可答案】 (1)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2)方式:通过兴办学校来传播思想,如孔子兴办私学,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是否:不被统治者接受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3.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根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9分)(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6分)【解析】 第(1)问,关于第一小问两者的“共同性”,分别展开认识,即社会秩序方面:注重社会和谐;个体品德方面:注重个体美德关于第二小问的“不同作用”,按照“礼”和“仁”依次展开认识,不要混淆关于第三小问的“列举”,需要学生回忆相关所学知识作答主要体现在:智慧;勇敢;自制(节制)等第(2)问,关于第一小问“原因”,重在把握材料二的内涵,即体现社会关系冲突。

      关于第二小问的“说明”,是建立在对第一小问的基础之上的,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即可【答案】 (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说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病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5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 中可以总结出“仁”,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可总结是“礼”,从“为政以德”总结为“德”;第二小问可以从史实总结孔子思想的“仁”“礼”“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等作用,即提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可知是求知的精神,从“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可知是追求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可知是追求中庸;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伦理观点“人之初,性相近”有中庸色彩,故亚里士多德与孔子在伦理学的相似观点是中庸答案】 (1)观点:①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②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统一2)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两位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二 吕克昂(亚里士多德创办)一直是许多才高善辩之士云集之所这个学园的教学风格不同于阿卡德米学园,它采用聚众教学与面向公众演讲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在设备方面也不如阿卡德米,大量的教学活动是在环体育场的林荫道上进行的——摘自王乐理《西方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9分)(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解析】 第(1)问,“吾将以教主尊孔子”“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梁启超认为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结合孔子创立儒学,创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6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5份).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