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1999年西安市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doc
9页11998/1999 年西安市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作者:虎晓岷,尹文,宋祖军,蔡春,刘健,王夏黎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关键词: 事故,交通;创伤和损伤,流行病学;西安 摘 要:目的 探讨西安市道路交通事故伤的一些流行病学特点 . 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西安市 1998/1999 年 6143 起道路交通事故资料. 结果 1999 年较上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特大事故明显增多,伤亡人员主要是 16~51 岁青壮年(占 67.17%) ,1d 中24:00~02:00 为交通事故高发时段,小型客车是主要的肇事车型,事故原因的 65.6%为司机责任,多发伤、多部位伤占交通事故伤的66.6%,颅脑损伤和失血性休克是主要致死原因 . 结论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交通管理是减少交通事故伤的有效方法. Keywords:accidents,traffic;wounds and injuries;epidemi-ology;Xi’an city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ter-istics and relative factors of injury with road traffic 2trauma(RTT)in Xi’an.METHODS 6143road traffic accidents( RTA)from1998to1999in Xi’an.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amounts of wounds and deaths with RTA,sever accidents increased remarkably in1999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1998.The cases of RTT ayage the of16 ~51accounted for67.17%.The accidents occurred mainly during24:00~02:00o’clock in a day.Cars were the main vehicles of casualties and the main reasons of RTA was due to drivers.Multiple trauma and common multiple trauma took for66.6%of all RTT.The first two common caus of death w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traumatic shock.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decrease RTT are by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on traffic safety and the management of traffic. 西安市完整的古城墙和古城及郊区道路布局与现代交通道路建设相交融,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车辆数量急剧增加,外来人口增多,剧增的交通需求与发展中的道路建设与其管理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近十多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城市成人群体最主要的死因,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3] ,我们旨在通过对西安市 1998/1999 年道路交通事故伤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为制定加强城市道路3建设与管理和减少交通事故伤发生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以西安市交通警察支队交通事故处理科、微机管理中心提供1998/1999 年西安市道路交通事故资料为依据,结合查阅各区交警大队事故记录材料和伤后送医院记录,及我院急诊中心《接诊病人登记》 、 《急诊抢救病人登记》 ,西安市急救中心《120 呼救登记》分类进行总结. 1.2 方法 用卫生统计学软件分析,一般事故是指 1 次造成重伤 1~2人,或轻伤 3~10 人,或财产损失不足 3 万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1 次造成死亡 3 人以上或重伤 11 人以上,或者死亡 1 人同时重伤8 人以上,或者死亡 2 人,同时重伤 5 人以上,或财产损失 6 万元以上的事故.死亡以事故发生后 7d 内死亡为限.事故原因包括事故主要责任方和同等责任方的事故原因. 2 结果 2.1 道路交通事故伤发生情况 1998/1999 年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 6143 起,1998 年受理4道路交通事故 3080 起,致伤 2019 人,死亡 465 人;1999 年为3063 起(较上年下降 0.55%) ,致伤 2213 人(上升 9.61%) ,死亡 519 人(上升 11.61%);特大交通事故 1998 年 7 起,1999 年16 起(上升 128.57%);其中城区交通事故 1998 年 2333 起,1999 年 2370 起(上升 1.59%) ,郊县交通事故 1998 年 745 起,1999 年 693 起(下降 6.98%);直接经济损失 1998 年 1124 万元,1999 年 926 万元(下降 17.59%). 伤亡人员年龄分布见 Tab1.伤亡的时间 06:00~08:00 发生 239 起(占 3.9%) ,死亡 64(占 6.6%) ,致伤 156(占 3.7%) ,上午 10:00~12:00 发生 516 起(占 8.4%) ,死亡 20 人(占 2.1%) ,致伤 449 人(占 10.6%) ,夜晚20:00~22:00 发生 1216 起(占 19.80%) ,死亡 212 人(占 21.50%) ,致伤 707 人(占 16.70%) ,午夜 24:00~2:00 发生 2473 起(40.25%) ,死亡 372(37.76% ) ,致伤 1777(41.98%) ,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交通伤与肇事车辆种类关系分析见 Tab2.事故原因:机动车司机疏忽大意占 12.8%,超速行驶占 13.2%,不按规定让行占8.79%,违章占道行驶占 6.3%,制动失灵 2.0%,判断错误和措施不当占 12%,酒后开车占 7.3%,非机动车违章占 8.2%,行人违章穿行占 11.28%,其他 10.93%.机动车与行人相碰撞是道路交通伤的主要类型占 39.5%.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于有标示、标线的路段3119 起(50.77%) ,无控制路段 1979 起(32.22%) ,其他 1044起(17.01%).表 1 交通事故伤亡人员年龄分布(略)表 2 交通伤与肇事车辆种类关系分析(略) 52.2 伤亡人员情况 本组伤员中机动车司机伤亡占 26.2%,机动车乘员伤亡占16.0%,骑自行车人员占 19.2%,行人 38.6%.本组共伤亡 5216 人,死亡 984 人,伤死率为 18.87%;按 AIS-90 方法 ISS 平均评分16±5,多发伤占 24.7%,多部位伤占 41.9%,单发伤占 31%,复合伤 2.4%.按致伤部位分体表软组织伤占 12.9%,四肢骨盆伤 24.2%,颅脑损伤占 35.2%,胸部伤占 10.7%,腹部伤占 6.4%,脊柱伤 6.0%,颌面伤 2.1%,其他伤占 2.5%.死亡原因分析: 本组死亡 984 例,主要死因为颅脑损伤(脑疝形成、原发性脑干损伤)占 54.8%,失血性休克占 22.36%,颈椎损伤 3.8%,而后期(3d 后)死亡占 19.04%,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为主. 3 讨论 虽然近几年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布局逐渐完善,高等级公路的总里程高速增长,随着管理加强和人们意识、观念转变,交通事故伤特点逐渐变化,本组资料为西安市区及城市间的交通事故,多发生在开放的、半开放的、行人与机动车混杂通行的道路或公路,笔者主要探讨西安市道路交通伤共同基本的流行病学特点. 本组道路交通事故伤中虽然 1999 年较上年交通事故数、直接经济损失有所下降,郊县交通事故也明显下降,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致伤人数和特大事故均明显增多,这一特点与全国车祸及其所致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4,5 ] ,交通事故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略有减缓特点相符合[2,3 ] .伤亡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16~31 岁占37.82%[6] ,31~51 岁占 29.35%,交通事故的高危人群以青壮年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交通事故伤对社会、家庭影响很大[7] .事故主要发生于凌晨 24:00~2:00,造成的伤亡也最多,夜间事故上升分析较多与下列因素有关:夜间运输量增大,公路照明和交通管理较差,司机过度疲劳、嗜睡等有关[3,8 , 9] .从肇事车辆类型看,以小型客车(小型机动车)为主,占事故的 53.9%,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也较多,据调查此车型出租车、个体公路运输业占大多数,其次为大型货车,占事故的 18.05%;事故原因超速行驶、司机疏忽大意、司机判断错误和措施不当占前三位,一半以上的责任为驾驶员所致[6,9] ;本组中在有标示、标线的路段事故发生反而增加.道路伤害的发生是由于人车路系统平衡破坏所致,在有路面公路中由于人车混杂,安全设施差,行人或驾驶员安全观念淡薄而导致车祸发生,交通运输量的增加也是交通事故增加的主要原因[5,10] . 多发伤和多部位伤二项占交通事故伤的 66.6%,从致伤部位看颅脑伤占 35.2%,四肢、骨盆伤占 24.2%,即颅脑、四肢为损伤最多的部位;造成死亡第一位的原因是颅脑损伤占 54.8%,休克占 22.36%为第二位原因,而后期死亡占 19.04%,以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为主[11,12] ;本组伤亡人员中行人占38.6%[13] ,为最多发生人群,我国行人、骑自行车的人较多,7在立交桥、坡道、隔离栏较少地区及道路开放地区主要以人车相撞事故为主,所以我国交通事故中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占据较大比例[14] .据报告道路交通事故所致伤亡人员死亡率上海市1985/1990 年为 10.9%,广州 1985/1990 年为 17.4%,合肥市16.80%,福州 19.1%[15] ,本组为 18.87%,基本近于其他城市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特大事故均逐年增加,而违章行车或行走、违章驾驶、措施不当等是导致交通事故主要原因,道路占次要地位[8] ,因此,减少交通事故及交通伤的关键在于加强道路交通法规的宣传及贯彻,树立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规范机动车驾驶,提高驾驶人员素质和技能,车辆数量的增容应与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相一致,发展立体交通,减少人车混流,有效缓解人车路的矛盾[5,10] ,同时应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综合管理,尤其是夜间交通的管理是降低交通事故伤最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Wang ZG.Epidemiology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 J].J Traffic Med,1998;26(3-4):91-99. [2]Wang ZG.Epidemiology of road traffic trauma in China-1996in retrospect [J].Chin J 8Traumatol,1998;14(4 ):242-246. [3]Wang ZG.Epidemiology of road traffic trauma in China-retro-spect in1998[ J].Chin J Traumatol,2000;16(5 ):308~312.[4]Cao WH,Wu T,An T.Study on the mortality of injary in Chi-nese population in arban and raral areas from1990to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