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脊髓病变.ppt
46页脊 髓 疾 病,概述 一、复习解剖 (一)外部形状 1、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位,位于椎管内圆柱形,成人长42——45cm,占据椎管上2/3,发出32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1脊髓相应也分为31个节段,上与延髓相连,下形成脊髓圆锥,终止于1—2腰椎间在脊髓的颈段和腰段有两个梭形膨大,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颈膨大由颈5-胸2组成,支配上肢,腰膨大由腰1-骶2组成,支配下肢2.脊髓与脊柱的关系 脊髓各个节段都高于相应的脊柱 颈髓中下部和上胸髓高出一个椎骨 胸髓中部高出2个椎骨 胸髓下部高出3个椎骨 腰髓相当于胸椎10-12水平 骶髓相当于12胸椎和第1腰椎 腰骶段神经根在圆锥下垂直下行形成马尾3、脊髓由三层被膜包围,硬膜、蛛网膜、软膜蛛网膜与软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内充满脑脊液二)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上,外面为白质,内面是灰质,呈蝴蝶形,中间是中央管 灰质分为前角(下运动神经元),后角(痛温触觉的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侧角(交感副交感)三)脊髓的血管供应 1.脊髓前动脉:源于两侧椎动脉颅内部分,为全部脊髓供血 2.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测椎动脉颅内部分,左右各一根,沿脊髓全长后外侧沟下行。
脊髓的功能 1.传导各种感觉 2.维持肌张力 3.神经营养作用(前角) 4.内脏功能调节(侧角)-内脏运动、血管舒张、排汗、竖毛、大小便,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害的定位,主要依靠感觉丧失的水平、瘫痪肌肉的节段性神经支配、反射障碍的节段水平特征来定位,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一、脊髓节段性定位的基本原则 在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中,要注意明确下列问题: (一)是否为脊髓病 脊髓属节段性分布结构,有节段性及根性受累的特征,对定位有重要意义在病损节段可出现根性刺激征,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征象;脊髓病变水平以下则出现长束征(脊丘束、锥体束);在中央区受累则有感觉分离现象二)髓内还是髓外 脊髓病变的部位是在脊髓内外、上下、左右、还是腹背等八个方位进行分析,以明确病变范围其中髓内外的鉴别最为重要,髓外病变在肿廇、外伤、先天性畸形、粘连等压迫性病种为多;髓内病变以炎症、脱髓鞘、变性、缺血性病变为多见三)上下定位 如系多节段损害,则可按其出现的体征相应作定位诊断 (四)腹背定位 腹侧病变以运动障碍为首发且较重,背侧则以感觉症状为首发五)左右定位 如病变在脊髓的一侧,可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即同侧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逐渐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出现截瘫或四肢瘫。
二、脊髓损害的表现 主要表现: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括约肌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横贯性损害 1、基本特点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受损平面以下完全性 尿便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急性期可表现为脊髓休克:由于脊髓低级中枢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抑制控制,表现为损伤平面下呈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和尿储留等,一般持续2-6周后逐渐转为中枢性瘫痪,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和反射性排尿等瘫痪类型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征 尿便 2~6 周后,弛缓性,低下,消失,阴性,尿潴留,,,,,痉挛性,增高,亢进,阳性,尿失禁,,脊髓休克(spinal shock),⑵颈膨大(C5-T2)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肩部及上肢可有放射性根痛,括约肌功能障碍C8-T1侧角受损可见Horner征2、各平面损害表现: ⑴高颈段(C1-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因累及膈肌,呼吸功能出现障碍,神经根痛在颈部和上肢,大小便失禁,常伴有Horner征。
⑶胸髓(T3-12) 双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胸腹部神经根痛及束带压迫感病变平面以下出现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 ⑷腰膨大 (L1~S2) 双下肢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大小便失禁 ⑸圆锥(S3-5) 无瘫痪,该区主要分布至肛门和外生殖器部皮肤,损伤后出现会阴区感觉障碍另外,此区含支配膀胱逼尿肌和性反应的低级中枢,故还出现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 ⑹马尾 与圆锥损害相似,有自发性痛, 位于会阴部、股部和小腿㈡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触觉保留 脊髓空洞症,脊髓血肿,髓内肿瘤,后索:深感觉障碍 后角: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痨,脊髓肿瘤,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深感觉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对侧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 多见于髓外肿瘤,脊髓损伤,后索 深感觉障碍 侧索 病变对侧肢体上运动 神经元性瘫痪,后索 深感觉障碍 侧索 病变对侧肢体上运动 神经元性瘫痪 脊髓小脑束:共济失调,前角: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 动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体征 侧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前角: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体征,急性根痛,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突发病变水平相应部位根痛,迟缓性瘫,脊髓休克期后转变为痉挛性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保留(后索未受损)大小便障碍,脊髓疾病的定性诊断,各种脊髓疾病所引起脊髓的损害常具有特殊的好发部位,因此确定了病变在脊髓横断面上的位置后,便可以大体推测病变的性质,另外也可根据起病情况和病程经过来大体确定的性质,再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便可做出病因诊断。
一、根据病变部位确位疾病的性质,(一)后根 神经纤维瘤、神经根炎(带状疱疹)、椎间盘突出 (二)后根及后索 脊髓肿瘤、脊髓痨 (三)后索及脊髓小脑束 家族性共济失调症 (四)后根、后索及侧索 亚急性联合变性、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五)侧索及前角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变性病)六)前角及前根 脊髓前角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脊髓炎、脊髓前动脉坏死 (七)脊髓中央灰质及前角 脊髓空洞症、脊髓血肿、脊髓过伸性损伤、髓内肿瘤 (八)脊髓半切综合征 脊髓髓外肿瘤、脊髓外伤 (九)脊髓横断性损伤 脊髓外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晚期、硬脊膜下脓肿、转移癌、结核等二、根据起病情况及病程经过,(一)急性、亚急性起病 见于脊髓的炎症、血管病、外伤、硬膜外脓肿及血肿、椎间盘突出 (二)慢性起病 见于肿瘤、转移瘤、变性病、代谢营养障碍性脊髓病,慢性炎病 (三)病程长且进行性加重 见于肿瘤变性病、遗传病、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四)病程呈波动性 见于多发性硬化 (五)与生具有者 先天性疾病 (六)理化有毒因素接触史 放射性脊髓病、中毒性脊髓病脊髓病变的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与四个因素有关,对定位定性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1、病变部位:越高,运动麻痹、感觉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越广,2、 横截面上扩延的速度: 横贯性/不完全性 3、在纵轴上蔓延的程度: 数个节段、半侧(空洞、血肿、积水) 4、病变速度与病程,脊髓疾病诊断步骤: 1.是否脊髓病变/一般症状 2.确定病变的水平/节段 3.髓内或髓外 4.可能的病因、性质?,,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概 述,,病因及病理,1.病因:不清,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 染所致 2.病理: 部位:胸髓最常见,其次为颈髓和腰髓 范围:可累及1个节段或播散至多个节段 肉眼:脊髓肿胀,脊膜充血渗出,灰白质界限 不清 镜下: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灰白质细胞肿胀变性 胶质 细胞增生临床表现,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起病形式:急性起病,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 散在发病,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过劳、 外伤及受凉等诱因, 病前感染症状 (2)运动障碍:早期常见脊髓休克,截瘫、肢体肌张力低和腱 反射消失,无病理征 。
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 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 (3)感觉障碍:病变水平以下感觉缺失,感觉异常,随病情恢 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尿便储留,尿失禁,,2.急性上升性脊髓炎 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小时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亡3.脱髓鞘性脊髓炎 (1)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 (2)前驱感染不明显,进展缓慢,1-3周达峰 (3)脊髓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 肢无力或瘫痪,伴痲木感,感觉障碍平面 不明显,有尿便障碍辅 助 检 查,腰 穿: 压颈试验通畅,CSF压力正常,生化常规 正 常 电生理检查:VEP正常,下肢SEP波幅可明显减低, 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影像学检查:MRI检查病变部位脊髓增粗,病变节断 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 号、T2高信号诊断及鉴别诊断,诊 断: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MRI表现+脑 脊液等) 鉴别诊断: 1.急性硬膜外脓肿:病前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 染,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根痛,脊 柱叩痛,血WBC增高,椎管梗阻,CSF细 胞数和蛋白增加,CT和MRI有助于诊断 2.脊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结核中毒症状,脊柱X线椎体破坏, 椎间隙变窄,转移性肿瘤老年人多 见,有原发灶 3.脊髓出血:外伤和脊髓血管畸形引起,突然背痛,截瘫和括 约肌功能障碍,csf为血性,脊髓CT高密度影, DSA脊髓血管畸形,治 疗,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球蛋白 抗生素 B族维生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辅助呼吸。
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脊髓压迫,一、概述 由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的一组病症 临床以完全或不完全脊髓横贯性损害及椎管阻塞为特征 二、病因 1、脊柱病变----外伤、结核常见,,2、脊膜病变----髓外硬膜内肿瘤多见 3、脊髓病变----脊髓肿瘤多见 三、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类似急性脊髓炎 慢性脊髓压迫较常见(重点介绍) 1、神经根症状 早期后根受刺激,出现神经根痛,病变进展出现感觉障碍、肌束颤动、肌萎缩2、不完全横贯损害 脊髓一侧受压,三个主要传导束损害,表现Brown-Sequard综合征,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对侧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 3、完全性横贯损害 脊髓完全受压、椎管完全受阻,表现损害平面以下所有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障碍 髓内病变一般无根痛、椎管阻塞轻,感觉障碍由上向下发展,括约肌障碍出现早髓外病变有根痛,椎管阻塞明显,感觉障碍由下往上发展,括约肌障碍出现晚 五、辅助检查 1、腰穿:脑脊液蛋白高,压颈实验显示椎管完全 或不完全梗阻 2、脊柱X线平片:脊柱骨折、脱位、结核、骨质破 坏及椎管狭窄 3、脊髓造影:可显示梗阻平面 4、CT或MR检查:脊髓受压, 椎管内病变及性质,六、诊断和鉴别 (一)诊断要点 1、确定是否为压迫 2、确定损害节段及平面:(如前所述) 3、确定病变性质:,(二)鉴别诊断 1、急性脊髓炎:起病急,数小时-3天达高 峰。
2、脊髓空洞症:病程长,起病隐袭,根痛 少见,腰穿无梗阻,MRI可 见空洞七、治疗 一、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或(和)药物等治疗 二、对症治疗: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发生褥疮,保持大小 便通畅,防止尿路感染,对瘫肢进行按 摩、锻炼;如为高位瘫痪、注意护呼吸机 能和预防肺部感染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