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doc
4页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笪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教师进修学校李丹梅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是教师关于教育法律认识的心理、观点、思想体系和教育法律知识的总称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但关系 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教 育法律知识欠缺、教育法制观念淡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倡导教师学法、懂法,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是我国教 育走上法制化轨道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农村小学教师法律意识培养1农紂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现状1.1教育法律知识水平低下农村小学教师对我国现行教育法律知识 的了解情况,是衡量目前农村小学教师法律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教师教育法 律知识是指教师对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认识的程度, 是衡量教师教育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树立 “法律至上”的观念,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人治”的观念时 期,没有“法律武器”的概念对教育法律法规整体认识模糊;对具体法条、 内容一知半解;对教师自身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也十分有限1.2教育法律意识淡薄教师的法律意识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种侵权行为的认识与看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 管理行为。
在现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的侵权问题己是一个较 为普遍的现象,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调查显示,有83.8%的农村小学教师认 为体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和管理学生,有15%的教师由于气愤而体罚学生有 59.4%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轻微体罚学生是可以接受 的行为,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体罚学生的现象较为严重农村小学教 师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说明农村小学教师的法律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1.3缺乏健康的教育法律心理健康的教育法律心理是指教师对教育 法律现象的各种感觉、情感、理解等心理倾向的总和,是教师合法行为的内在 动因和支配力量只有具备健康的教育法律心理,教师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法律 意识,自觉依法行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法律心理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 状态,认为在教学中“法”根本没有作用,教师应该有权利对学生实行体罚, 没有体罚,就难以确保师道尊严同吋农村小学教师权益意识模糊,合法权益 受到上级或其他组织及个人侵犯时,由于存在种种顾虑,“致使许多教师在权益 受到侵害后不敢或不愿意通过申诉维权,怕维权不成反遭报复,怕维权过程太 长、成本太高2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低下的原因2.1传统文化中教师观念的影响。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极端强调“师道尊 严”,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臣相提并论这种传统思想的教化至今仍然严重地侵 蚀着现代学校和社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师生民主观念仍不能为广大教师及 学生和家长所广泛接受作为教师,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侵犯学生权利和自由的 行为,认为自己有权对学生做任何处分;作为家长,认为教师是专门教育学生 的,“打孩子也是为孩子好”;作为学校也把惩罚学生作为加强学生管理和提高 教学效率的冇效手段2.2教育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和宣传不力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责 任划分不明确,再加上长期执行不力,使教师形成“教育法律只是摆设”的意 识,从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导致一些农村小学教师侵害学生的权益因教育 法律中的相关规定模糊,也未对其进行处置另外,教育、政法等相关部门对 教育法律的宣传不力,教师缺乏学习教育法律的环境氛围和动力,使得广大农 村小学教师对此认识不足2.3教师个人因素首先,农村小学教师主观上认识不足是影响教师自 身法律意识提高的主要原因人部分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教书,0的是 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认为法律是政府职能部门和官员们的事情,对知法、守法、 护法,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他们很少甚至从不主动学习与教育法律相关的知 识。
教师主观上认识不足,使其教育法律意识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次,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也制约着教育法律意识的提 高文化水平影响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接受、分析和判断能力农村小学教 师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其对教育法律理解较为浅显,运用较为生疏,并II不 能正确认识提高自身教育法律意识的作用,对一些教育法律法规难以理解甚至 产生敌对情绪,致使教师教育法律意识难以提高3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策略3.1加大法律知识的教育宣传,增强农村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农村小 学教师法律知识偏低、法律意识淡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部门应摒弃以往 的普法教育采取的将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汇编成册下发由教师自主学或偶尔 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模式,尽可能给农村教师提供教育法律培训的机 会,重点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师的 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提高教师对“法”的规范性和约束性的认识,从而能够 引导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依法施教的良好风气教师在掌握了相 关的教育法律知识以后,应加强教师的民主教育,启迪教师的法制意识,重视 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从而避免教师违法行为的发生。
3.2完善学校内部规则,形成学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氛围农村小 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领导应当从自身做起,以 完善学校内部规则为切入点,这就要求学校的内部规则不得与上位法律相抵触 学校虽然有权按照学校章程制定自治规则并依规则约束被管理者的行为,但学 校这一权利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学校自治规则本身的合法性之上否则,就会侵 犯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3.3建立完整、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和奋效的监督机制农村小学 教师在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侵权现象的发生,仅靠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 不够的,必须督促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化,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真正 意义上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教育督导机构,以便奋效地监督教育法律的执行情况, 以免恶性事件的再度发生参考文献1刘军.教师法对教师权益的保护及苏存在的问题.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 (2)2蔺艳娥.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制素质的缺失与理性追求.陝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3萧爱玲.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教育探索,2008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