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骨科夹板固定四肢的临床应用方法.doc
3页浅析骨科夹板固定四肢的临床应用方法浅析骨科夹板固定四肢的临床应用方法夹板绷扎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中医骨伤科历来的传统治疗方法, 沿袭至今,经久不衰,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应用关键 所在是夹板的适度和绷扎的技巧总结几十年来,我院骨伤科夹板绷 扎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西医骨科在完成了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就谓完成治疗的70%而 中医骨科在整复骨折、对位满意后,作夹板绷扎外固定,仅只是完成 其治疗中的1/2,可以说正确把握好夹板的绷扎技巧,是我们骨伤 科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惊讶地发现,相 当数量的病人其骨折的再移位、成角或脱位,与夹板的适度和绷扎技 巧有关,严格地说,是医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骨折的再移位、成 角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夹板长度过短,杠杆力不强;2 夹板过宽或过狭,截面接触不够;3夹板超关节掌握不当,固定不充 分;4绷扎松紧度不适,绷扎顺序不对,使夹板的应力不齐;5绷扎 时不均匀,局部太密,或太稀;6夹板绷扎的时间掌握不好,有时太 短,有时太长以上几点均是骨折夹板绷扎外固定中常常出现的情况 其危害是有的会影响骨折的对位,有的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有的会影 响关节的功能恢复,有的会影响肌肉血管神经的恢复,甚至会出现医 源性的肌肉缺血、挛缩。
如: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等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把四肢常见骨折的夹板绷扎外固定方法 总结起来供同道商讨我们所使用夹板均为干杉树皮临时削切,依使 用部位切剪塑形而成,再衬垫棉花,外缠绷带其特点是:因人而已, 轻巧灵便、质地硬韧,舒适服贴,虽临时削切但熟练后亦不费时间, 夹板经敲击锤打后可随意弯曲以适应关节固定,外观美现分类分别 陈述如下1. 前臂骨折,含单一尺楼骨折或尺槎双骨折夹板要求:背侧 块前臂全长略过腕关节,背侧远端有缺口,避免尺骨头的直接受压, 掌侧方块,前臂全长,过腕关节至小鱼际肌远端尺侧夹板两侧缺11, 并有30度的尺倾角斜度绷扎要求:首先在肢体皮肤包扎一层纱布, 再将背掌侧夹板绷扎,要求从头至尾全程包扎,再将尺侧块夹板包扎2. 肘部骨折、脱位,含梯骨小头骨折、尺骨喙突骨折及肘关节 脱位等夹板要求:屈肘90度左右,近端至肱骨上1/4处,远端至 腕部绷扎要求:肢体皮肤全程纱布包扎,根据患肢屈肘要求决定夹 板屈肘度,将夹板绷扎,松紧适度,悬吊患肢3. 肘部骨折:肱骨骤上骨折等,夹板要求:肘段部内外侧夹板 二块,肘部有弧行缺口,肘托夹板一块绷扎要求:肢体皮肤全程纱 布包扎,肘部内外侧夹板包扎,再肘托绷扎,悬吊患肢。
4. 上臂骨折,含肱骨上中下1/3、中段骨折夹板要求:内外 前后四侧夹板,均要求与肱骨基本相等长,内侧可略短些,屈肘90 度夹板,前后夹板近端有一弧度缺I 1(沿肩部)绷扎要求:肢体皮肤 全程级布绷扎--层,前后夹板全程绷扎二层,再将内外侧夹板全程绷 扎,最后将屈肘托夹板绷扎其中顺序不要乱,切记不要3块或4块 一同绷扎或前后一侧等乱绷扎,否则影响绷扎效果5. 肩部骨折,主要包括: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 肱骨上段骨折夹板要求:前后外3侧夹板与上臂等长,前后夹板近 端有一弧度缺I 1(沿肩部)外侧夹板可超肩关节绷扎要求:肢体皮肤 全程纱布绷扎--层,前后二块夹板全程绷扎二层之后再加外侧夹板加 压绷扎6. 踝骨骨折,包括内踝、外踝及胫骨远端骨折,夹板要求:内 外夹板,与小腿相等长,夹板前方有弧形缺口,后侧夹板一块,跟腱 处有与跟腱相符的弧度,夹板与小腿等长,踝托夹板与小腿等长绷 扎要求,小腿全长纱布绷扎一层,先将内外侧夹板,全程绷扎2-3 层,再将后侧夹板绷扎,完毕再将踝托绷扎,不要将小腿内外后3块 夹板同时绷扎7. 小腿骨折,包括胫腓骨中段、下段1/3骨折夹板要求与绷 扎要求同上。
8. 膝周围骨折,含胫腓骨+ 1/3骨折、胫骨中骨折、股骨远 端骨折夹板要求:内外侧夹板二块,长度为小腿2/3加股骨1/2 之和,后侧夹板长度与内外侧夹板等长,踝托丁字夹板绷扎要求: 纱布将肢体夹板区内绷扎…层,内外的夹板全程绷扎2-3层后将后 侧夹板绷扎,再将踝托夹板绷扎、固定股骨远端骨折,需加前侧夹 板即可9. 大腿骨折,包括股骨中下段骨折、中段骨折、上1/3骨折 夹板要求:内外、前后、四块夹板与股骨干相等长,另加内外侧超关 节夹板固定,外侧最长,可过髓、膝关节,内侧要过膝关节,小腿丁 字夹板一块,即在踝托基础上,远端加一铅丝丁字支架绷扎要求: 夹板区内纱布绷扎一层,先绷扎内外的夹板,再绷扎前后夹板,再用 4道绷带捆扎4块夹板,再绷扎四块夹板,过髓部绷扎,小腿丁字夹 板最后绷扎,膝关节呈微位总之,夹板绷扎要把握以下儿点:夹板长度要适当,切不可太短, 要达到生物力学力量要求绷扎松紧要适合,不宜过紧过松,过紧影 响血运,过松则无效夹板绷扎要充分,夹板不可短斤缺两,绷扎不 可马虎观察细致,绷扎第2d — 3d观察肢端血运,绷扎1周左右要 观察绷扎是否已松动,调整要及时,当绷扎出现松动时要及时加固, 绷扎过紧时要及时调整放松,绷扎外观要美观。
参考文献:[1] 汤邦杰.中医伤科学血].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 张安祯,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