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pdf
8页1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一、选择题1.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2.主张 “ 教育生物起源说” 的是()A.沛西 .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尔若3.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4.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5.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6.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7.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8.与《爱弥儿》 、 《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 《林哈德与葛笃德》B. 《荷马史诗》C. 《理想国》D. 《大教学论》9.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10.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11.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12. 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 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A.柏拉图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B.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发展C.柏拉图灵魂论D.亚里士多德灵魂论13.西塞罗的代表作是()A. 《论雄辩家》B. 《雄辩术原理》C. 《忏悔录》D. 《大教学论》14.古罗马培养雄辩家的学校主要是()A.文法学校B.初等学校C.卢达斯D.修辞学校15. 《雄辩术原理》是谁的著作()A.西塞罗B.苏格拉底C.昆体良D.第斯多惠16.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学,引发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的是()A.夸美纽斯B.柏拉图C.奥古斯丁D.昆体良2 17.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A.贵族特权教育B.特殊的家庭教育C.私立学校教育D.公立学校教育18.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A.科学性B.民主性C.平等性D.宗教性19.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全部学科的“王冠”A.科学B.神学C.哲学D.数学20.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是()A.法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21.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A. 《乌托邦》B. 《太阳城》C. 《巨人传》D. 《散文传》22.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的文化革命()A.奴隶主阶级B.封建阶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23.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A.蒙旦B.拉伯雷C.莫尔D.维多里诺24.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产生于()A.德国B.尼德兰C.法国D.英国25.宗教改革中,主张将教会权力置于国家之下,由国家办教育的是()A.路德派的教育改革B.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C.英国国教教育改革D.天主教教育改革26.耶稣会教育中的精英学科是指()A.逻辑学B.哲学和神学C.天文学D.神学和文学27.新教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天主教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的()A.贵族性B.世俗性C.宗教性D.群众性28.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A.自然教育B.绅士教育C.要素教育D.科学教育29.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撰写了()A.《爱弥尔》B.《教育论》C.《教育漫话》D.《人的教育》30.以下几位哪一位不是英国的教育家()A.爱尔维修B.斯宾塞C.赫胥黎D.培根31.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A.主张教育万能B.强调教育的贵族性C.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心理D.提倡科学教育3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撰写了著名教育哲理小说()A.《林哈德与葛笃德》B.《爱弥儿》C.《教育诗篇》D.《巨人传》33.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A.狄德罗B.爱尔维修C.卢梭D.夸美纽斯34.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3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35.19 世纪初,对德国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革的是()A.黑格尔B.洪堡C.费希特D.赫尔巴特36. 1810 年德国文教总管洪堡所创立的()对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A.文教部B.帝国大学C.慕尼黑大学D.柏林大学37. 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第斯多惠C.福禄倍尔D.洪堡38. 美国的教育领导体制,是典型的()A.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C.中央地方共权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39. 被称“俄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A.别林斯基B.乌申斯基C.皮洛果夫D.托尔斯泰40.1871 年 7 月,日本成立了统一领导全国教育事业的机构()A.帝国大学B.文部省C.国家教育委员会D.教育部41.夸美纽斯是17 世纪的伟大家教育 ()A.法国B.美国C.德意志D.捷克42.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存在两个重要教育原则是()A.直观性巩固性B.顺应自然直观性C.顺应自然泛智D.泛智直观性43.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是指()A.教育内容泛化B.教育对象泛化C.教育方法泛化D.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泛化44.卢梭的教育思想都反映在()A. 《论教育》B. 《爱弥儿》C. 《十日谈》D. 《泛智学校》46.裴斯泰洛齐是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A.自然主义B.经验主义C.实用主义D.要素主义47.裴斯泰洛齐是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A.瑞士B.瑞典C.德国D.法国48.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A. 《忏悔录》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林哈德与葛杜德》D. 《少年维特之烦恼》49.______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家。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福禄培尔D.卢梭50.赫尔巴特是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51.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并建成一门科学的思想家是()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蒙台梭利D.赫尔巴特52.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实际上是针对提出的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53.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4 A.卢梭B.凯兴斯泰纳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54.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创办于()A.意大利B.法国C.美国D.德国55.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是以为主要特征的 ()A.恩物与游戏B.活动与游戏C.活动与工作D.工作与纪律56.福禄培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名称为()A.恩物B.串珠C.工作D.玩具57.蒙台梭利是20 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A.德国B.美国C.瑞士D.意大利58.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是()A.自主B.自由C.纪律D.平衡59.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代表作是()A. 《论教学》B. 《教育学》C. 《发展性教学》D. 《集体主义教育》60. “教育即生活”是____的教育观点A.赫尔巴特B.杜威C.马卡连柯D.柏拉图61.杜威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___。
A. 《普通教育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教育论》D. 《人的教育》6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是以为中心的教育 ()A.儿童B.家庭C.社会D.活动二、辨析题1.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答: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8 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接受母亲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这一阶段,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但是,7~8 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这个阶段的教育虽然也是在家庭中进行,但是与一般家庭教育相差甚远,受教育者是在别人的家庭接受教育的14~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 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所以说, 认为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是正确的,但是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民的教育则是不对的,它是属于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2. 杜威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但这不表示杜威就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5 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因而, 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只是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杜威又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能够维持民主主义社会,能够管理国家,具有制造、 生产的真实本领,这就反映了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理论相矛盾的一面所以, 对于教育有无目的,杜威自身存在矛盾,他不否认教育的具体目的,但反对人们给教育加上社会的功利性的目的,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者,只能说他界定教育目的角度与众不同三、简答题1. 简述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 也称“产婆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苏格拉底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得到一般性的概念这种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 通过自我判断去获得知识但由于苏格拉底视知识为人类头脑中所固有,因而他的启发法带有思辩性2. 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答:主要内容包括:(1)高度肯定教育作用在理想国中,爱智慧、掌握真理的哲学家居于统治地位,有勇敢美德的军人居于辅佐地位,第三类人则是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哲学家是生来含有黄金的人,军人生来含有白银,手工业者和农民则生来只含有铜和铁一个人属于哪一类, 不是决定于他的血统和财产,而是决定于其天赋、 及在教育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才德2)理想国的教育特点: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这种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学习与实际锻炼始终结合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重视早期教育, 认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实际就是看问题的立脚点和世界观的转变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看到真理、 本质理念,认识最高的理念——善。
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游戏必须是合法的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节制的思想,认为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3. 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答:“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6 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 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 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