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验收资料附件1.doc
52页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验收资料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天水市麦积区竣工总结报告天水市麦积区藉河示范区项目办二○○五年五月二十日目 录前言1.项目区概况. ..................11.1 项目区的位置及范围. ............51.2 自然条件. .................51.3 社会经济状况. ...............71.4 水土流失情况. ...............102.项目执行情况. .................112.1项目建设任务. ...............112.2 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42.3 项目建设评价 . ..............193.投资投劳情况 . ................363.1 投资情况 . .................363.2 投劳情况. ................. 374.综合治理效益. .................375.主要做法和特点. ................416.存在问题和建议. ................48-1-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天水市麦积区竣工总结报告前言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是我国黄河流域第一个水土保持区域性示范区,一九九八年十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立项实施。
其目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要建设一个结构科学合理,科技含量高,形成产业化经营,具有城郊型特色,达到高质量标准、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示范效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以探索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树立一个大型水土保持示范样板工程几年来,天水市麦积区各级党政部门,把工程建设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全面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工作,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示范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经过六年连续治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治理措施任务,达到了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项目建设坚持 “依靠科技、综合开发、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创建精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示范区” 的指导思想主要建设内-2-容是兴修水平梯田、营造水保林、发展经济林果、人工种草,修建治沟骨干工程、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苗圃和北山公园环境工程建设,并开展科研项目推广应用、技术培训、项目监测等支持服务工作项目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六年的综合治理,计划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80 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 6400 公顷,营造水保林 4630 公顷,发展经济林果 6200 公顷,人工种草 770 公顷,新增治沟骨干工程 2 座,淤地坝 5 座,谷坊 926 道,沟头防护 254 处。
治理结束后,项目区治理程度由 1998 年的 23.88%提高到82.81%,林草覆盖率由 1998 年的 13.96%提高到 54.28%,人均产粮由 347 公斤提高到 396 公斤,人均纯收入由 884 元提高到 1333元,受益群众 10 万人项目于一九九八年十月开始实施,到二 00 四年十二月结束,历时六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86.64 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 103.69%,其中完成梯田 5498.96 公顷,水保林 4946.58 公顷,经济林果 7169.26 公顷,人工种草 1049.41 公顷,修建治沟骨干工程 2 座,淤地坝 4 座,谷坊 1022 道,沟头防护 283 处,水窖 1000眼配套修建道路 402 公里,桥涵 12 处项目的实施,适应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要求,对治理我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我区经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措施配套齐全、管理运行规范、三大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的综合治理精品-3-工程,为今后的治理工作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并且培养了一大批水土保持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
为了搞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二 00 五年一月,市、区两级成立了验收领导小组,制定了验收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开展了自查验收工作,完成了验收成果报告提交验收成果有:1、《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竣工总结报告》2、《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技术总结报告》3、《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效益分析报告》4、《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经费使用情况报告》5、《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三条高效开发示范流域总结报告》6、《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十四条小流域总结报告》7、《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苗圃总结报告》8、《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北山公园环境工程总结报告》9、《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监测工作总结报告》10、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十七条小流域-4-竣工验收表11、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麦积区十七条小流域规划图与竣工图-5-1. 项目区概况1.1 项目区的位置及范围天水市麦积区藉河示范区地处麦积区中部,包括藉河下游及渭河流域部分区域,位于东经 105 度 30 分 13 秒至 106 度 00 分45 秒,北纬 34 度 23 分 28 秒至 34 度 38 分 14 秒。
东接本区伯阳镇,南邻麦积镇、西连秦州区,北靠清水县东西最长 46.75 公里,南北最宽 30.5 公里,总面积为 354.78 平方公里,其中治理区面积293.29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 82.67%,有水土流失面积 266.65平方公里川区面积(非治理区面积)61.49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 17.33%项目区是我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涉及花牛、马跑泉、甘泉、社棠、道北、新阳、渭南、伯阳七镇和一个办事处,122 个行政村,2004 年底,有总人口 273490 人农业人口 100541 人,21538 农户1.2 自然条件1.2.1 地形、地貌麦积区藉河示范区地处秦岭山脉和陇西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地貌特征为梁状山地与河谷地,形成了梁、峁、沟、川相间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在 1000 米—2310 米之间,相对高差为 1310 米区域内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地表起伏,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是第四纪黄土覆盖,-6-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侵蚀沟坡有第三纪红土出露,地面自然坡度在5 度—35 度之间,沟壑密度为 3.3 公里/平方公里,1.2.2 气象、水文项目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0.7℃,≥10℃活动积温为 2513℃,无霜期 184 天,日照时数为 2099 小时,太阳总辐射量 121.2 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08 毫米,降水在季节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8、9 三个月内,占全年降水量的 54.6%,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 2560.42 万立方米,年均径流模数为 8.73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7 毫米。
示范区内光照、气温、降水总量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但是,干旱、连阴雨、冰雹、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尤其在北部浅山干旱区尤为严重,植被少、土层浅薄,坡地多,水土流失十分严重1.2.3 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类型比较繁杂,海拔由高到低依次分布的土类是褐色土、黄绵土、黑垆土、红土、淀土褐色土主要分布于南部的秦岭山地,该土质地粘重,土性紧实结构较好,抗旱能力强,自然肥力较高黄绵土主要分布于梁峁沟壑,土层深厚,耕性良好,土性绵酥,结持力小,遇暴雨易遭水蚀黑垆土主要分布于河道南北两山,质地良好,保水保肥,耕性好红土主要分布于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坡,土性僵板,质地粘重,结持力大,透性差,遇水易饱和,不抗蚀淀土是河谷川道区冲积洪积而成,经过人为耕作、灌淤、-7-施肥已成为示范区最好的土壤示范区植被稀疏,无天然植被,人工植被主要是人工栽植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果及人工草地,主要树种有刺槐、泡桐、 椿、杨、柳,苹果、桃、杏、梨、葡萄、花椒等人工种草有紫花苜蓿、红豆草等1.3 社会经济状况麦积区藉河示范区处在城郊范围内,属农、工、商、贸综合区,为典型的城郊型水土保持示范区示范区共涉及八个乡镇办事处,122 个行政村,治理前,有总人口 23.2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37万人,城市人口 13.91 万人,农业劳动力 4.05 万个,农业人口密度 320 人/平方公里。
治理前后人口变化情况见表一:麦积区藉河示范区人口情况表表一年份 总人口(人) 农业人口(人) 农业户(户)农业劳动力(个)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998 232756 93724 19741 40486 3202004 273490 100541 21538 44056 343增减 9562 6817 1797 3570 23治理前,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293.29 平方公里,其中:农地面积 17333.05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 59.10%,农村人均耕地 0.18公顷;林地面积 1522.11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 5.19%,经果林面积1835.48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 6.26%;草地面积 486.28 公顷,占总-8-土地面积 1.66%;荒地面积 2476.73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 8.44%;居民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 1640.27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 5.59%;水域用地面积 319.95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 1.09%;未利用地面积3475.42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 11.85%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见表二:麦积区藉河示范区土地利用情况表表二农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它用地年份总面积(公顷)面积(公顷)占%面积(公顷)占%面积(公顷)占%面积(公顷)占%面积(公 顷)占%1998 29328.9 17333.05 59.1 3357.59 11.45 486.28 1.66 2467.73 8.44 5675.25 19.352004 29328.9 9035.36 30.81 15493.43 52.76 1535.69 5.24 0 0 3284.42 11.2增减±%-47.87 361.44 215.8 -100 -42.13示范区虽处在城郊范围,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川少山多,山区面积占示范区总面积的 82.1%,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农村占大头的农业区,多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农地面积的 85%。
经过六年治理,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林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林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品种增多,品质优良,已成为支柱产业示范区畜牧业发展比较快,养殖大户-9-增多,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初步显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示范区处于城郊,区位优势明显,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工副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的形成已初具规模示范区2004 年农业总产值为 30929.88 万元,比治理前增长了 140.98%,其中种植业产值 5369.33 万元,占总产值 17.36%;林业产值1467.86 万元,占总产值 4.75%;果业产值 18566.18 万元,占总产值 60.03%;畜牧业产值 575.92 万元,占总产值 1.86%;工副业产值 4950.59 万元,占总产值 16.01%,人均纯收入 1694 元, 人均粮食 330 公斤,治理前后农村经济变化情况见表三:麦积区藉河示范区农村经济变化情况表表三年份农业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