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式交调设备技术条件和固定式交调设备与数据服务中心通讯协议.pdf
87页1 “固定式交调设备技术条件”和“固定式交调设备“固定式交调设备技术条件”和“固定式交调设备 与数据服务中心通讯协议”与数据服务中心通讯协议” (《关于加强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设备技术管理的指导意见》 (厅规划字[2007]52 号)文的修订稿) (2011.8.30) 一、一、固定式交调设备技术条件固定式交调设备技术条件 前言前言 本技术条件的制订旨在为各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机构选用固定式交调设备时 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参照,以保障交通流量数据采集的质量,满足公路交通情况 调查工作的需要 各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主管部门可在满足本技术条件的前提下, 根据当地的 实际情况制订适用于本地区的固定式交调设备技术要求, 供本地区各级公路交通情 况调查机构使用 本技术条件由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提出,由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归口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主要参加修订人员:于胜英、蒋琢、陈钟、郑文英、傅 冬梅 本技术条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马永庆、顾明臣、 王英平、杨建国等;主审:王旺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的使用对象为各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机构 本技术条件所列技术要 求、 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适用于各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机构在开展公路交通情况调 2 查工作时使用的固定式安装的、 用于采集和传输道路交通流动态信息的固定式交调 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
设备应在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同时,满足本技术条件的要求;没 有颁布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应满足本技术条件当国家或行业标准内容与本技术条 件的相关内容不一致时,应按本技术条件执行 2 引用的标准或文件引用的标准或文件 下列标准或文件由于本技术条件的引用也构成本技术条件的条文同时,在使 用本技术条件时应注意使用下列引用标准与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865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侯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 和导则: 振动(正弦) 》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2423.2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N: 温度变化》 GB/T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 GB/T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 验方案》 GB/T16422.2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 2 部分:氙弧灯》 GB/T 3453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3 GB 494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 19271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T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3681 《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3 术术语和定义语和定义 3.1 设备身份识别码 用以识别设备的生产厂商、调查内容、工作原理、数据传输方式等设备特征的 识别码,识别码规则见附录 A。
3.2 机动车车型分类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机动车型分类分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 一级分类将机动车划 分为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特大型车(含铰接车、拖挂车及集装箱车) 、拖拉 机、摩托车 6 类车型;二级分类将机动车划分为中小客车、大客车、小型货车、中 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含铰接车、拖挂车) 、集装箱车、拖拉机、摩托 车 9 类车型其详细分类见附录 B 3.3 机动车交通量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机动车的数量 3.4 机动车地点车速 机动车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速,亦称瞬间车速,单位为公里/小时 3.5 车头时距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 两连续车辆车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 隔,单位为秒 3.6 跟车百分比 指车头时距小于等于指定时间的车辆所占全部车辆的百分比 (用百分数表示) 3.7 车头间距 4 指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连续车辆中,前后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3.8 平均车头间距 在指定的时段内,通过某断面的所有车辆的车头间距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米 3.9 时间占有率 在某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观测时间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3.10 相对误差 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
3.11 机动车分类(型)总体相对误差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 在通过设备调查断面的机动车中, 设备识别机动车类 (型) 别的绝对误差与通过道路同一断面的机动车总数量的比率 3.12 机动车单类(型)识别相对误差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 在通过设备调查断面的机动车中, 设备识别某一车类 (型) 的绝对误差占通过道路同一断面的同一车类(型)机动车总数量的比率 3.13 数据服务中心 指负责接收、汇总、分析外场固定式交调设备所采集与传输的交通流数据,并 通过各种手段向行业、公众发布交通流信息的部门或机构,简称 DSC(Data Service Centre) 3.14 设备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 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段, 设备针对等长时段内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求和、 平均、 统计等处理,则该等长时段称为设备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以 1 分钟的整数倍计 3.15 设备的实时交通数据传输 具备数据网络传输功能的设备在每个交通数据处理周期结束后立刻向 DSC 传 输该周期的交通数据,此种数据传输方式称为实时交通数据传输 3.16 实时交通数据包差错率 根据设备实时交通数据传输的定义,设备每个实时交通数据包应包含一个交 通数据处理周期的数据。
设某时段内设备向 DSC 发送的实时交通数据包或设备从 5 其通信接口向外导出的实时交通数据包数量为 m, 在 m 中发生数据错误的交通数 据包数量为 m1,则该时段内实时交通数据包差错率为 m1/m 3.17 设备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 指设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即设备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 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 4 设备分级设备分级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设备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具体见表 1 表 1 设备分级一览表 Ⅰ级设备 Ⅱ级设备 Ⅲ级设备 机动车识别 符合附录 B 机动车 型二级分类要求 符合附录 B 机动车 型一级分类要求 区分一般机动车(不含 摩托车)及摩托车 流量 √ √ √ 地点车速 √ √ ○ 车头时距 √ √ ○ 跟车百分比 √ √ ○ 车头间距 √ √ ○ 时间占有率 √ √ ○ 交通数据网络传输 √ √ ○ 注:√代表必须具备的功能;○代表可具备的功能 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5.1 适用条件 5.1.1 安装环境:户外 5.1.2 大气压力:50kPa~106kPa 5.1.3 相对湿度:≤98% 6 5.1.4 环境温度 适合使用的环境温度分为三类,见表 2。
表 2 设备适合使用温度分类表 功能分级 适合使用温度分类 A B C Ⅰ级 -55℃~+45℃ -40℃~+55℃ -20℃~+70℃ Ⅱ级 Ⅲ级 5.1.5 电源容差 设备应能在以下电源条件下工作:交流电网电压 220V(1±15%) ,频率 50(1 ±4%)Hz设备可配备备用电源,以防止正常供电意外中断 5.2 外观质量 5.2.1 产品构件应完整、装配牢固、结构稳定,边角过渡圆滑,无飞边、毛刺 5.2.2 需要以一定角度在公路结构物或龙门架、立杆等处安装传感器的设备, 其安装连接件应设置可调节标志视认角度的机构,以便于安装施工;其活动零件应 灵活、无卡滞现象,机壳及安装连接件应无明显变形、凹凸等缺陷 5.2.3 外壳(包括控制机箱)及连接件的防护层色泽应均匀、无划伤、无裂痕、 无基体裸露等缺陷 5.2.4 控制机箱应牢固端正、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出线孔开口合适、切 口整齐,出线管与箱体连接密封良好;箱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清楚,走线横平竖 直,符合工艺和视觉美学要求;箱体应设有防盗锁,且防盗锁应采取防水、防锈措 施;箱门开闭灵活轻便,密封良好,箱体内外清洁 7 5.3 通信接口及通信规程 5.3.1 通信接口 设备应具备串行通信接口或 USB 接口, 串行通信接口可使用 RS-232C 阴性插座 或 RS-485 阳性插座。
串行通信接口与外部的连接应便于安装和维护,并采取防水、 防尘等措施 具备数据网络传输功能的设备还应具备 RJ45 网络接口或 SC/ST 光网络接口, 以便与相关网络设备互联 5.3.2 通信规程 应符合 GB/T 3453 的规定 注:在满足 5.3.1~5.3.2 的条件下,生产企业可以提供其它接口,但应向需方提供详细的接口参数, 以便于系统连接 5.4 电气安全性能 5.4.1 绝缘电阻 设备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状态下不应小于 100MΩ; 在湿热状态下不应小于 2MΩ 5.4.2 介电强度 设备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应能耐受频率为 50Hz、有效值为 1500V 的正 弦交流电压,历时 1 分钟,不应产生飞弧或击穿现象 5.4.3 安全接地 设备应设安全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机壳连接可靠,接地端子与机壳顶部 金属部位间的接触电阻应小于 0.1Ω 5.4.4 防雷击 设备应采用必要的防雷电和过电压保护措施,采用的接口、元器件和防护措施 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按 GB/T 19271 有关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的规定执行 5.4.5 防水及防尘 8 设备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雨雪、水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
设备外壳密封性能 应符合 GB/T 4208 的规定,不低于 IP55 级 5.5 环境适应性能 5.5.1 耐低温性能 根据设备的适合使用温度分类,在-20℃(或-40℃、-55℃)条件下,按本 技术条件 6.7.1 的方法试验 8h,试验中及试验后设备应能正常启动及工作 5.5.2 耐高温性能 根据设备的适合使用温度分类,在 70℃(或 55℃、45℃)条件下,按本技术 条件 6.7.2 的方法试验 8h,试验中及试验后设备应能正常启动及工作 5.5.3 耐湿热性能 在温度 40℃、相对湿度(98±2)%条件下,按本技术条件 6.7.3 的方法试验 48 小时,设备应能正常启动及工作 5.5.4 耐温度变化性能 设备应能耐受温度循环变化的影响 将设备在通电工作状态下放入温度交变试 验箱中(一台高温试验箱和一台低温试验箱) ,按本技术条件 6.7.4 的方法,在设 备适合使用温度的上限值保持 2h,在 2min 内转移到设备适合使用温度的下限值保 持 2h,在 2min 内再转移到设备适合使用温度的上限值,如此循环五次试验期间 及试验结束后,设备应启动及工作正常,并无其他损坏 5.5.5 耐机械振动性能 设备在通电工作时,在振动频率为 2Hz~150Hz 的范围内按本技术条件 6.7.5 的方法进行扫频试验。
试验后,设备应能正常工作,结构不损坏,零部件无松动 5.5.6 耐盐雾腐蚀性能 适合使用温度分类为 C 类的设备,其印刷电路板及元器件、外壳防腐层、连接 件及支撑件应采用耐盐雾腐蚀试验合格的产品, 并按本技术条件 6.7.6 的试验方法 进行试验试验后设备的印刷电路板及元器件、外壳防腐层、连接件及支撑件应无 锈蚀,经 24 小时恢复后设备应无功能退化现象 9 5.5.7 耐候性能 设备的外壳防腐层、 连接件及支撑件按本技术条件 6.7.7 试验方法进行耐候试 验后,设备外观应无明显褪色、粉化、龟裂、溶解、锈蚀等老化现象,非金属材料 的机械力学性能保留率应大于 90% 5.6 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