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15页《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我依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有关《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详细内容: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 诗词: 苏轼(北宋) 原文: 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二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芳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曾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 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元丰四年(1081)冬天作于黄州。
第一首写由雨转雪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其次首写醉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前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汉代苏武啮雪餐毡、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等典故,写自己与徐君猷的交情及自己的感谢之情;第四首描写晨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以及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妙愿望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 翻译: 其一 掩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样的枯叶静静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景色秀丽世间少有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屋里的时候胡须都结成冰了 其二 清早醉梦昏沉之中还未清醒,听到门前轣辘的车马之声传来,原来是徐守携酒造访怎能少了一杯淡酒让我与友人共赴醉乡呢?荒废的苗圃里种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树木枝叶青葱,酒器上的酒滴如珍宝般晶莹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尝到细细的芳香 其三 身居异地,困难困苦,雪里餐毡的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徐守驾车载满美酒前来照看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消散了酒宴上还听说伴侣已把我向朝廷推举,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惋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子却没有佳肴来款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其四 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如同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从前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充满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珍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宝一样宝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其五 我记不得姑苏万项风潮侵袭田野只记雪睛江上光明麦丰产满千车但我心愿是人饱我的愁自然也无舞女甩着绿袖子随风围着柳絮飞,歌女涂抹绛唇喝酒红得似烂樱珠酒杯之前我暖着手捋着霜白胡须 赏析: 这组词的小序简明交代了创作缘由,但词中的人物、故事、创作的状态想象可见,宛在目前 第一首写出门迎徐守所见情景,描绘由雨转雪之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上片由远及近地写黄州田园风光,三句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默示了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先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苏轼关怀农业的思想再描绘黄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苏轼消遣自然的心境暗随车”点出太守来访然后描写谈论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讴歌世间无”,突出了黄州景色的秀丽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
过片先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玑固然点化运用了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末句将雨雪人性化,转涉自己,颇富情趣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 其次首写与徐守畅饮,描述酣醉入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昨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上片写客人来访,表达一醉方休的愿望;下片写筹备菜肴,表现一饮千钟的兴致废圃寒蔬”是自谦所备寒俭,“小槽春酒”写来客所携酒之宝贵末句转写饮酒赏梅,似用特写镜头使全篇定格,颇有余味不尽之感 第三首写自己与太守徐君猷的交情及对徐守推举自己的感谢之情因遭谗贬黄州,作为知州的徐君猷对他倍加关怀,至为友善,亲自上疏相荐,此次又于大雪中过访,令非常打动词作经过汉代苏武啮雪餐毡、“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打动和真诚的谢忱典故的使用符合双方的身份和境况,而且颇富幽默感和诙谐感,冲淡了话题原来的沉重和严厉 第四首写晨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并用米珠薪桂写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上片以大笔勾画气象广阔之景,下片借典故抒发苦中作乐之慨,尤其是末句说独自吟诗,言外无红粉相伴,嬉戏谑浪,体现善自排遣、不忧不惧的心性气质,非常妩媚。
第五首写翌日酒醒所见所感,由瑞雪联想丰年,以至眼前幻化出麦千车的景象,由己及人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妙愿望上片写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清醒后却未把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产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片倒叙,转忆前一天徐君猷过访见访,席间对酌的情形翠袖绛唇的明媚与诃手镊霜的龙钟形成对比,上下片间诃手镊霜的龙钟与“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浩瀚胸怀形成对比这首词抒发了关怀和怜悯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好像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将景色美与人性美熔铸一体,极具感染力自己的形象鲜亮,尤其是“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杰出爱民情怀让人动容语言通俗、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谐趣 苏轼用《浣溪沙》词牌填词共有四十六首,主要涉及怀旧、宴游、赠友、咏物、农村等内容,描写的题材范围广泛在全部这些词作中,又以吟咏农村题材的联章组词最为闻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分别在徐州、黄州两地创作的两组联章词《浣溪沙五首》。
这两组词,基本属于“农村”题材,有详细的经受与大事作基础,有剧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当时词体创作传统的一种突破而对比徐、黄两地的各五首词作,固然它们有着相同的题材,但在创作背景、情感、思想、风格及联章整体所展现的格调等方面则迥异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徐州联章的核心主旨是“使君元是此中人”的与民同乐,黄州联章的核心主旨是“但令人饱我愁无”的忧民疾苦,二者比较起来,后者所达到的情感与思想的高度更是前者所无法比拟的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张、比方,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见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 宋代:张炎 半面妆凝镜里春同心带舞掌中身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湘皋犹有未归人 南歌子 宋代:程垓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隔浦莲 宋代:杨无咎 墙头低荫翠幄格磔鸣乌鹊好梦惊回处,余酲推枕犹觉新晴人意乐丽日明池阁卷帘D440 披衣散策,闲庭吟绕红药残英几许,尚可一供春酌天气今宵怕又恶东风且慢吹落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3 【诗词原文】 浣溪纱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 译文一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行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译文二 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洁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何苦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诗词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这时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状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反其意而用之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塞体现了擅长驾驭语意,并使其蕴涵韵味的本领,而句中折射的哲理、乐观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打动了很多的读者。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涵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喜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扩散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干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寂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扩散”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气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扩散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此际闲逛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