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楼》《登幽州台歌》教案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pdf
2页登幽州台歌黄鹤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登幽州台歌表达的人生感慨2 学习诗歌通过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3 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理解登幽州台歌表达的人生感慨学习诗歌通过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形式师生互动式教学步骤1 导入课文: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凝练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和奇特的构思使诗歌的理解要困难一些因此理解一首诗要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最后在熟读成诵陈子昂简介:约 659-700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登幽州台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 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出了人生的孤独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天地之广大, 衬托出人生之渺小当时的陈子昂屡遭挫折,陷入失落与悲愤之中,沧桑感随之而起因此“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悲怆的感情3 背诵诗歌4 李白崔颢黄鹤楼的故事(李白题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有个好事的和尚,在李白的题词前加了两句: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5 黄鹤楼简介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滕王阁)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黄鹤楼历经沧桑, 屡毁屡建, 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1884)八月, 1984 年底重建既是名楼,神话传说很多当然,始建的目的还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宴会、会客、吟诗、赏景的旅游胜地黄鹤楼作为文人们聚集的地方,流传了很多有关的诗,其中最近的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6 诗歌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写作者登上黄鹤楼,看长江滚滚急流,望白云悠悠而去, 不禁想起神话传说中仙人骑鹤而去的故事,可是此时, 除了黄鹤楼, 什么也没有了这四句下笔突兀,景物寥廓, 情感空寂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陈子昂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所传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晴川历历汉阳树烟波江上使人愁:五六句写的是繁荣的景致,但烘托的却是清冷的思乡之情, 即以荣景显伤情夕阳落山了,故乡在哪里?看着万古不息的江水,诗人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心里荡起游子的孤独与凄清7登幽州台歌黄鹤楼都表达了孤独、伤感的感情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怀,都表达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8 学生反复诵读背诵9 作业:写登幽州台歌黄鹤楼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