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尊水平、心理韧性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关系.docx
5页浅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尊水平、心理韧性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关系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在我国也是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三大肾脏替代疗法,因肾源受限和腹膜透析的高感染率,现如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已成为治疗ESRD的首选方法之一MHD作为一种终身替代疗法,具有透析频率高、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长期频繁治疗的过程会带给患者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则会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加拿大学者Cousineau以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在2003年首次提出自我感受负担这一概念,McPherson在2007年对此概念加以修正和完善,指出自我感受负担主要由身体、情感、社会三方面构成[1-2]患者由于疾病和照顾需求影响他人而产生的移情担忧,导致抑郁、内疚、负担感和自我感觉降低,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消极情绪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安乐死或加速死亡的想法国外学者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其与疼痛、疲倦、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以及抑郁、焦虑、对活动失去兴趣等负性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3]。
我国在2008年由田秀丽[4]学者首次提出自我感受负担的概念,对于年龄、性别、家庭收入、透析次数、自我管理水平等因素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有较多的了解本研究将MHD患者的自尊水平、心理韧性纳入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中,探讨其相关性,为临床上降低MHD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我院血液透析室接受MHD治疗的患者168例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年龄25~70岁,男女不限;临床确诊为肾功能衰竭者[5],血肌酐>707mol/L;符合血液透析指征,且规律透析时间≥3个月,每周透析频率≥2次;病情较为稳定,意识清晰,理解及阅读能力正常,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肺、脑等严重脏器疾病者;合并精神性疾病或意识障碍者;合并严重视力、听力功能障碍者共纳入168例MHD患者,有效收回164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最终将16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见表11.2方法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询问和观察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问卷填写结束后核实其内容的完整性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血液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生活自理能力等内容。
②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6]:中文版包括经济负担(1项)、情感负担(4项)、身体负担(5项)3个维度10个条目,其中条目8为反向计分,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5分)表示“从不”到“总是”,总分10~50分,得分越高则自我感受负担越重该量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5最终得分<20分为无明显负担,20~29分为轻度负担,30~39分为中度负担,40~50分为重度负担③自尊量表(SES)[7]: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1~4分)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条目3、5、8、9、10为反向计分,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则自尊水平越高,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6④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8]:包括坚韧性、适应性、目标实现3个维度2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0~4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心理韧性越好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87观察指标:记录162例MHD患者的SPBS、SES、CD-RISC评分情况,分析SPBS评分与SES评分、CD-RISC评分的相关性。
表1162例MHD患者一般情况1.3统计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以(x±s)表示,计数数据以(%)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状况162例MHD患者SPBS总分的平均值为(26.51±5.17)分,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度水平,145例(89.5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其中轻度、中度分别为61.11%、28.40%,见表2;维度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以经济负担为主,其次为身体负担和情感负担,见表3表2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分级情况(x±s)表3MHD患者SPBS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x±s)2.2MHD患者自尊水平及心理韧性情况162例MHD患者SES评分平均值为(25.57±5.10)分;CD-RISC评分平均值为(35.78±9.10)分2.3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尊水平、心理韧性的相关性SPBS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SES评分、CD-RISC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见表4表4MHD患者SPBS评分与SES、CD-RISC评分的相关性3、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MHD患者心理状态研究的逐渐深入,自我感受负担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已逐渐引起临床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162例MHD患者SPBS总分的平均值为(26.51±5.17)分,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度水平,较李雪[9]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偏低,分析原因可能与纳入排出标准、样本量、目标人群经济收入、医疗资源、医疗政策不同有关既往研究表明[10],MHD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与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出、生活自理能力呈负相关本研究中,68.52%的MHD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所有患者均有医疗保险或公费治疗,59.26%的患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以上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我感受负担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负担本研究对MHD患者各个维度的自我感受负担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以经济负担为主,身体负担次之,情感负担最后,再次证实经济状况对患者心理负担有严重影响MHD属于长期替代治疗手段,除直接医疗花费较高外,因治疗消耗的时间、精力、交通费用所导致的间接费用也较高,而现阶段医疗保险实际报销额度可能达不到患者预期,因而大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会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导致SPBS评分升高,甚至部分患者会减少透析治疗频率,直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健康结局[11]由于经济负担可能导致预后不佳等严重后果,临床上应合理安排患者的透析治疗时间,尽量不影响或较少的影响患者工作,避免因病离职的情况发生,以保证收入来源[12]。
此外,医保部门应加强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提高患者对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并尽可能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13]本研究对MHD患者的自尊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SPBS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SES评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患者自尊水平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轻,与杨冬菊[14]等学者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长期高频率的血液透析治疗使得患者的社会参与度下降,部分影响工作甚至因病离职的患者易丧失自我价值感,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15]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在长期治疗中需依赖亲人的照护,对照顾者的自责、内疚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导致自尊感的下降[16]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需对MHD患者的自尊加以维护,鼓励其多与他人交流,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并尽量多的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社交水平,增加自我社会价值的认同[17]此外,对待家属的照护行为也要多加指导,避免过度照顾,鼓励患者尽量完成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提高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参与感和价值感,以减轻自我感受负担[18]相关文献报道称[19],心理韧性是影响MHD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韧性越高的患者则心理疾病越少,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的治疗越有利。
本研究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心理韧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而MHD患者CD-RISC评分普遍较低,说明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可能与昂贵的医疗费用、疾病造成的不适等有关[20]医护人员在透析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沟通并适当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心理韧性,促进心理健康的同时也有利于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21]综上所述,MHD患者普遍存在自我感受负担,其程度与患者自尊水平、心理韧性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增强自尊、提高心理韧性等手段来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促进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田秀丽.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体验的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08.[2]李珏,马立,周宇晖,等.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67-4869.[3]韩丹,李玙,刘娜,等.积极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8):1143-1146.[4]李岗,常向东.企业员工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1):1650-1654.[5]陈瑜,孙越异,裴涛,等.Connor-Davidson心理复原力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1):1040-1043.[6]李雪,孙晓晶.自我管理行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562-566.[7]杨冬菊,郑浩天,蒋晓莲,等.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自尊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8,17(4):262-264+271.[8]李雪,孙晓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4):258-263.[9]李雪,郝崴,李曾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尊、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484-486.[10]刘忆,孙金英.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水平、应对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200-202.[11]伍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分析及心理康复干预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9):1349-1352.[12]宋静,邓颖,杨宇成,等.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13):19-21.[13]刘洋,沙丽艳,郭中献,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5):2739-2741.郭丽丽,关玉霞,梁华,李孟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水平、心理韧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4):499-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