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评管仲.docx
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孔子评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宏伟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把齐桓公推上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位置,可以说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孔子在论语中曾屡屡提到管仲,对管仲有赞扬也有批评,可以说是一分为二,十分中肯 《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先是从批评开始的,孔子认为管仲一是器量小,二是为官不俭,三是不知礼原文是这样说的:“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路和子贡听到孔子批评管仲,也过来凑喧嚷,子路说:“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公子纠和小白(齐桓公)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无道,政局混乱,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去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小白到莒国避难,后来鲍叔牙辅佐小白抢先一步登上王位,齐桓公即位后把公子纠杀了,召忽以身殉节,管仲没有这样做,子路认为管仲不仁孔子告诉子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意思是说管仲不以兵车之力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这就是仁。
子贡也认为他们的老师从不轻易把仁这个称号授予任何人,孔子曾经说过,能在千乘之国管理赋税的子路、能在千室之邑当邑宰的冉有和能束带立于朝、可从事外交工作的公西赤都称不上仁,据此类推,子贡认为管仲也不例外,他说:“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客观的,孔子告诉子贡,没有管仲,我们到今天为止可能还处在夷狄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我们不能由于他没有以身殉死而认为他不仁 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当有人再次问到管仲时,他说:“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据史料记载,伯氏有罪,管仲下令剥夺了伯氏的采邑,但伯氏毫无怨言,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简单,所以孔子说管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编者按】: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令人信服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