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doc
28页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水环境及大气环境影响专项分析报告(简本)建设单位:三亚市污水处理公司评价单位: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二0一二年九月·海口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水环境及大气环境影响专项分析报告建设单位:三亚市污水处理公司编制单位: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3002号)项目负责:赵广孺(环评工程师登记证B30020080500)参加人员:李银金(环评岗证字第B30020023)陈 艳(环评岗证字第B30020019) 审 核:朱 文(环评工程师登记证B30020031200)审 定:钟同畅(高 工,环评岗证字第B30020003)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二○一二年九月·海口目 录1 总论 11.1前言 11.2编制依据 11.3评价目的 31.4评价与监测方法 31.5评价标准 41.6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91.7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01.8评价重点 101.9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102 建设项目概况 122.1现有工程概况 122.2改建工程概况 183 工程分析 323.1施工期工程分析 323.2营运期工程分析 323.3污染源汇总 344 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364.1自然环境概况 364.2社会经济概况 384.3区域供排水现状 39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5.2海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86 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26.1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526.2海水水质预测与评价 556.3恶臭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76.4污水提升泵站环境影响 597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617.1污水处理措施 617.2废气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627.3绿化措施分析 637.4环保投资 637.5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647.6“以新带老” 658 公众参与 678.1公众参与的意义 678.2公众参与的方法与原则 678.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719 结论与建议 759.1结论 759.2综合结论 799.3建议 79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简本1 建设项目概况1.1现有工程概况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8×104m3/d,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1996年11月开工建设,2001年竣工投产;二期工程于2007年12月开工建设,2009年试运行。
现将现有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简要介绍如下:1.1.1工程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2)建设单位:三亚市水务局;(3)建设地点:现有工程位于三亚市河东区红沙欧家园村南,项目位置见图2-1;(4)占地面积:144000m2(216亩);(5)劳动定员:现有劳动定员64人1.1.2建设规模工程污水处理规模8×104m3/d,其中2×104m3/d作为回用水使用(城市绿化)1.1.3服务范围河西区友谊路以南和河东东岛组成的旧城区、鹿回头、榆林、红沙一部分、红沙至田独沿线以及田独镇,还有三亚东河东岸两个居民小区1.1.4现有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BAF工艺,消毒方式采用紫外线+二氧化氯消毒;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采用卧螺式离心脱水机脱水后污泥外运至城市垃圾场处置或综合利用由于沉淀池的负荷问题,缺氧脱氮池一直未运行,具体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2三亚城市污水粗格栅排海或回用图1 三亚红沙污水处理厂现有工艺流程图曝气沉砂BAF生物滤池送水泵提升泵紫外消毒冲洗清水池沉淀池超细格栅细格栅清水池反冲洗空气反冲洗回收池提升泵污泥贮存污泥脱水脱水污泥外运处置加药提升泵缺氧池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简本1.2改建工程概况1.2.1工程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项目;(2)建设单位:三亚市污水处理公司;(3)建设性质:改扩建;(4)建设地点: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现有厂区用地内,无需新增厂外用地。
5)工程改造(新建)的构筑物(设备):隔油调节池、隔油气浮池、A2/O生化处理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滤布转盘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出水提升泵井、紫外消毒池、自控系统及其他相应的配套建设工程等;(6)投资额:项目建设投资为7353.58万元,全部来自地方财政支出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及其他费用7)建设期:10个月;(8)劳动定员:考虑本工程项目为改造工程,本工程人员编制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的总人员定额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该升级改造工程满员44人1.2.2建设规模本次升级改造工程不新增污水处理规模,仍为8×104m3/d,出水2×104m3/d作为回用水使用(城市绿化)1.2.3设计进出水水质根据有关要求和建厂后多年的水质监测结果,确定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进水水质;综合考虑,本项目出水水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的A 标准,各项指标严者确定本改建工程进出水水质指标如表1.2-1所示:表1.2-1 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项目BOD5CODcrSSTNNH3-NTP进水(mg/L)15030015038254.0出水(mg/L)≤10≤50≤10≤15≤5≤0.5去除率(%)≥93.3≥83.3≥93.3≥60.5≥80≥87.51.2.4氨氮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工艺三亚城市污水缺氧池硝化液回流厌氧池DN生物滤池提升泵清水池沉淀池超细格栅好氧池加药排海或回用滤布转盘紫外消毒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沉砂池提升泵提升泵CN生物滤池碳源反冲洗水反冲洗废水回流硝化液回流污泥回流辐流沉淀池5万吨/d,新增斜管沉淀池3万吨/d图2 三亚红沙污水处理厂氨氮升级改造工程工艺流程示意图1.2.4污泥处理方案目前本厂采用的污泥处理工艺为机械浓缩、离心脱水方案。
因离心机具有操作环境好,冲洗水用水量省,不需要加压且用地少等优势,氨氮升级改造后的混合剩余污泥,仍送往原有的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根据调查了解,之前三亚市红沙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联系有关农场,将污泥运送至农场用于农作物的培育土壤近期,污泥可随同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待该污泥处置中心建成后可送至该厂进行集中处置同时,建议建立污泥管理台账和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建立污泥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量、转移量、处理处置量及其去向等情况,定期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报告参照危险废物管理,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转出污泥时应如实填写转移联单;禁止污泥运输单位、处理处置单位接收无转移联单的污泥1.2.5消毒系统的改造本次氨氮升改工程处理出水仍采用紫外线消毒工程设计加宽原有的4条水渠,水渠宽度从原来的0.6m加宽至0.8m每条水渠增加一套紫外模块,共增加4套紫外模块,共 64支灯管,同时配套升级其它的装置经紫外线消毒后的净化污水,部分进入回用水泵房,送入城市绿化回用水管网回用;其余的自流进入原排海泵房压力排海1.2.6除臭系统设计本污水处理厂主要是收集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间、曝气沉砂池、A2/O池及贮泥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及污泥脱水间的臭气,采用生物滤池的方法进行除臭。
工程原来采用两套加拿大一体化除臭设备,最大处理量分别为8000m3/h、3400m3/h,分别位于粗栅格站西侧和脱水机房东侧,主要收集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沉砂池以及污泥脱水间的臭气现在新增的除臭系统,主要收集厌氧-缺氧池-好氧池的臭气根据要求脱臭各部分的设计尺寸,其中车间按照设计大小,而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构筑物则按照其超高部分计算各自的体积,各部分的换气次数则取平均每小时换气20次,由此,可计算得到要求除臭部分的规模为:55000m3/h,因此,本污水处理厂除臭的设计规模取为:55000 m3/h2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三亚河东区红沙片区红胶居委会附近,地块南面濒临榆林湾,东面与红沙居委会为邻,西面为红郊村,北侧临榆亚大道,地理坐标N18º14′13″,E109º33′07″2.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利用根据《三亚红沙海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0年2月24-25日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得知,污水处理厂厂界外大气环境监测的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一级标准。
厂界监测结果中,H2S、NH3监测值符合GB18918-2002中表5一级标准,臭气浓度监测值超出一级标准;距离红沙污水厂生产区200m外的监测点位,其H2S、NH3监测值符合TJ36-79表1居住区标准,臭气浓度监测值小于10根据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2年8月7日和8日对废气污染源的监测结果,该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物经生物除臭系统处理后,其排放标准值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表2的标准;该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系统对恶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臭气浓度、NH3的去除率分别为48.4%、40.1%,而对H2S的去除率高达77.9%2.1.2声环境质量项目位于三亚市河东区,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本污水处理厂厂界环境噪声昼间达标、夜间超标,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的2类标准2.1.3海水水质现状海水水质现状监测断面的3个监测点位中,罗郁村附近、榆林湾港区内监测点位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三类标准,水质属第一类水质;六道排污混合区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标准,水质属第一类水质。
说明该海域总体水质现状良好2.1.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用地目前场地已进行建设,原地表植被已清除,基地内植被多以人工植被为主项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一般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的污水排放方式为深海排放,根据评价等级要求确定评价范围为:以六道角海域排放口为圆心,调查半径8km的海域面积3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3.1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分析本项目附近无大河流经过,项目濒临榆林湾海域,该区域海水水质执行第三类海水水质保护目标;规划的三亚六道排污混合区位于三亚六道湾海域,主导功能为排污,混合区边界水质控制为第二类为保护项目附近海域水质,满足三亚市对海水水环境高质量的要求,经评价单位和项目业主、可研单位共同研究后,本项目处理达标后的部分尾水2×104m3/d作为市区城市绿化使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