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学复习大纲.docx
5页一、30年代文学思潮1、30s 发展特点:政治化、多元化、无产阶级文学2、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 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 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沈从文、新月派梁实秋)3、左翼革命思潮:一场以文学为手段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 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4、 京派:30s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在北京、天津形成的北方作 家群,基本特征是反对文学商业化、政治化,强调独立自由代表作家:沈从文、朱光潜 废名(《桥》、文集《桃园》、《枣》);萧乾(《篱下集》《栗子》、《梦之谷》《雨夕》);芦焚(师 陀)(《谷》)5、 海派: 30s 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和消遣文化畸形发展的产物代表 作家:张资平、叶灵凤、苏青等6、 “左联”:(1)时间地点: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霞飞路召 开2)发起人: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 阳翰笙等40余人(3)理论和行动纲领:艺术反封建阶级、反资产阶级,援助并从事无产阶 级艺术的产生。
4)主要文学活动:①创办刊物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成立 后的《拓荒者》、《萌芽》月刊等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③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④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⑤文学思想中体现为对 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7、 左翼小说:以左联的作家为主要阵营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无产阶级文学最基本、 主要的创作方法)(1)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无产阶级文学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指: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表现生活,从革命斗争中真实、具体地描绘现 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反映生活的本质2) 背景:①阶级矛盾尖锐②城乡巨变③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影响④作家个性化的探索(3) 特点:①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②政治化③思想性大于艺术性8、 30s小说成熟与繁荣的标志:①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②长篇小说的成熟③小说流派的涌 现:普罗小说(革命+恋爱):太阳社成员(将光慈、洪灵菲、郑伯奇、阳翰笙等) 蒋光慈:《新梦》、《哀中国》;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咆哮了的土地》9、 左联青年作家群:丁玲、张天翼、艾芜、沙汀、叶紫 玲:处女作《梦珂》、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张天翼:左联优秀讽刺小说家(写实)《小彼得》;30s: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基本主 题)《包氏父子》:讽刺小市民一心往上爬的庸俗观念,也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40s《华 威先生》 社会剖析小说: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主要是阶级分析法,对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分析, 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开创者:茅盾,其他代表作家: 吴组缃、沙汀等。
1)吴组缃:《箓竹山房》、《一千八百担》、《黄昏》(《西柳集》)、《饭余集》(2)沙汀:《兽道》、《在祠堂里》、《代理县长》(多用白描,善作客观化的叙述、讽刺和剖 析,风格含蓄而深沉)10、 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 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东北地方色 彩代表作家: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等1)萧红:散文化的抒情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描写作者“梦回呼兰河“,家乡 敬畏鬼神的风俗画面)(2)萧军: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3)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4)骆宾基:《边陲线上》11、 新感觉派小说:活跃于20s末至30s前半期的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和病态;喜 爱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色的人,揭示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对人性的戕害;主要阵地是《无 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1) 施蛰存:《江干集》、《娟子姑娘》、《追》;第一个正式的短篇集:《上元灯》;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说(心理小说):《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品行》(2) 刘呐鸥: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未成集《赤道下》(电影蒙太奇、意识流手法: 暴露资产阶级男女放纵、刺激的色情生活。
写出了大都市的病态和糜烂);《游戏》《两个时 间的不感症者》(3) 穆时英: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海派文学/洋场文学;《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 塑像》《夜总会里的五个人》12、 老舍 1)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连载于《小说月报》2) 其他作品:《猫城记》、《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3)作品类型:①以 写实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②以传统说话、 民间疆场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 等4) 创作特色:①浓郁的京味儿老舍总是以北京作为小说的背景,描绘古都北京的大杂 院、小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山水名胜、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真名北京的自 然景观在他笔下充满了诗意美同时,还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进行描绘②形象鲜明的市 民王国老舍创造的市民世界丰富多彩,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中下层市民形 象,诸如车夫、艺人、暗娼、教员、土匪等等,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文化审 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老舍善于对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性格进行文化的审视和批 判,同时也在这些市民人物上发现了善良不屈和坚忍不拔的秉性。
如在《四世同堂》中,一 方面从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的角度发掘北平市民阶层的某些共同思想弱点另一方面又从特 定的时代精神出发,表现北平人民在国破家亡危机时所作的不同形式的反抗④小说问题的 创新老舍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小说文体,有长篇、中篇、短篇,有写实小说、抒情小说、讽 刺小说,有童话、寓言、传记体小说,还有意识流小说等等⑤、说语言的地域风味老舍 小说的语言带有“打哈哈”的性质,既是对现实的不满,又是以笑代愤的发泄,还有自我解 嘲,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背景口语,俗白、凝练、纯净、生动而又风趣幽默5) 《骆驼祥子》:①简介:世纪20年代是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骆驼祥子》以二十年 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② 成就: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③ 赏析: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 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 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 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在 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 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 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 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 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 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 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 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 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 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 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 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
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 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 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6) 人物形象分析:①祥子一一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 惨的命运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 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 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 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终变的和其它的车夫一样,不再要强,养 成了烟酒等他过去从来不肯沾染的东西,也就让人觉得可以原谅了,所有的恶习似乎都不再 像过去那样不可饶恕了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 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 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②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 的井井有条。
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一一刘四爷一一拆穿, 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 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 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③ 社会层面:底层人民的困难生活;对不公平的黑暗社会的控诉 人性和文明的关系层面:现代都市文明对人性的腐蚀 哲学层面:命运(7) 《骆驼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作品紧紧把握祥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揭示其悲剧的客观原因:①军阀的混战,社会的动乱,大兵、特务的抢劫给祥子带来的灾难;②以刘四为代 表的车厂主的敲骨吸髓,杨先生、杨太太的侮辱,夏太太的引诱,陈二奶奶的迷信愚弄,都 给祥子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损害了祥子的身心;③虎妞的控制与摆布,不平等的夫妻关系, 更加深了祥子的身心创伤;主观上的原因:①祥子所走的个人主义奋斗道路,不是解救他的 根本办法;②祥子作为农民,思想上有自私褊狭、愚昧麻木的一面,与市民社会中的传统文 化心理弱质合流,越发膨胀起来13、茅盾(1)第一部小说:《幻灭》1927 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1930 年; 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大泽乡》《豹子头林冲》《石碣》1932-1933 年《子夜》《林家铺子》(1932);农村三部曲:《春蚕》(1932)《秋蚕》(1933)《残 冬》(1933)1937年后,创办《文艺阵地》;1941年《腐蚀》(日记体);1942 年《霜叶红似二月花》;抗 战胜利前《清明前后》(话剧剧本)(2 《子夜 (1933)(瞿秋白评:《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社会 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① 思想主题: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
② 艺术特色:a、严谨恢弘(采用多线交叉发展,然后两条主线先后发展的结构方法,情节发展紧凑、时间跨度小,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采用了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b、 典型人物塑造:心理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