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的绘画南北宗论.doc
7页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学院: 艺术学院 班级: 2009 级美本三班 姓名: 姚莹萍 指导教师: 陈俊堂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8 日目 录一 董其昌简介 ∙∙∙∙∙∙∙∙∙∙∙∙∙∙∙∙∙∙∙∙∙∙∙∙∙∙∙∙∙∙∙∙∙∙∙∙∙∙∙∙∙∙∙∙∙∙∙∙∙∙∙∙∙∙∙∙∙∙∙∙∙∙∙∙∙∙∙∙∙∙∙∙∙∙∙∙∙∙∙∙∙∙∙∙∙∙∙∙∙∙∙∙∙∙∙∙∙∙∙∙∙∙∙∙∙∙∙∙∙∙∙∙∙∙∙(1)(一)董其昌生平 ∙∙∙∙∙∙∙∙∙∙∙∙∙∙∙∙∙∙∙∙∙∙∙∙∙∙∙∙∙∙∙∙∙∙∙∙∙∙∙∙∙∙∙∙∙∙∙∙∙∙∙∙∙∙∙∙∙∙∙∙∙∙∙∙∙∙∙∙∙∙∙∙∙∙∙∙∙∙∙∙∙∙∙∙∙∙∙∙∙∙∙∙∙∙∙∙∙∙∙∙∙∙(1)二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1)(一) “南北宗”论提出的背景 ∙∙∙∙∙∙∙∙∙∙∙∙∙∙∙∙∙∙∙∙∙∙∙∙∙∙∙∙∙∙∙∙∙∙∙∙∙∙∙∙∙∙∙∙∙∙∙∙∙∙∙∙∙∙∙∙∙∙∙∙∙∙∙∙∙∙∙∙∙∙∙∙∙∙∙∙∙∙∙∙(1)(二) “南北宗”论划分依据 ∙∙∙∙∙∙∙∙∙∙∙∙∙∙∙∙∙∙∙∙∙∙∙∙∙∙∙∙∙∙∙∙∙∙∙∙∙∙∙∙∙∙∙∙∙∙∙∙∙∙∙∙∙∙∙∙∙∙∙∙∙∙∙∙∙∙∙∙∙∙∙∙∙∙∙∙∙∙∙∙∙∙∙∙(2)1 艺术特色 ∙∙∙∙∙∙∙∙∙∙∙∙∙∙∙∙∙∙∙∙∙∙∙∙∙∙∙∙∙∙∙∙∙∙∙∙∙∙∙∙∙∙∙∙∙∙∙∙∙∙∙∙∙∙∙∙∙∙∙∙∙∙∙∙∙∙∙∙∙∙∙∙∙∙∙∙∙∙∙∙∙∙∙∙∙∙∙∙∙∙∙∙∙∙∙∙∙∙∙∙∙∙∙∙∙(4)2 作画态度 ∙∙∙∙∙∙∙∙∙∙∙∙∙∙∙∙∙∙∙∙∙∙∙∙∙∙∙∙∙∙∙∙∙∙∙∙∙∙∙∙∙∙∙∙∙∙∙∙∙∙∙∙∙∙∙∙∙∙∙∙∙∙∙∙∙∙∙∙∙∙∙∙∙∙∙∙∙∙∙∙∙∙∙∙∙∙∙∙∙∙∙∙∙∙∙∙∙∙∙∙∙∙∙∙∙∙∙∙∙∙∙∙∙∙∙∙∙∙∙∙∙∙(5)三 董其昌影响 ∙∙∙∙∙∙∙∙∙∙∙∙∙∙∙∙∙∙∙∙∙∙∙∙∙∙∙∙∙∙∙∙∙∙∙∙∙∙∙∙∙∙∙∙∙∙∙∙∙∙∙∙∙∙∙∙∙∙∙∙∙∙∙∙∙∙∙∙∙∙∙∙∙∙∙∙∙∙∙∙∙∙∙∙∙∙∙∙∙∙∙∙∙∙∙∙∙∙∙∙∙∙∙∙∙∙∙∙∙∙∙∙∙∙∙(6)参考文献 ∙∙∙∙∙∙∙∙∙∙∙∙∙∙∙∙∙∙∙∙∙∙∙∙∙∙∙∙∙∙∙∙∙∙∙∙∙∙∙∙∙∙∙∙∙∙∙∙∙∙∙∙∙∙∙∙∙∙∙∙∙∙∙∙∙∙∙∙∙∙∙∙∙∙∙∙∙∙∙∙∙∙∙∙∙∙∙∙∙∙∙∙∙∙∙∙∙∙∙∙∙∙∙∙∙∙∙∙∙∙∙∙∙∙∙∙∙∙∙∙∙∙∙∙∙(6)1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
人们通常以他的籍贯,任职,著述称董华亭,等他对明末的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标榜南北分宗的绘画观念,成为艺术界的思想 董其昌出生于公元 1555 年,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农民阶级举行多次大规模起义1572 年张居正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明朝各个方面得到好转江南自然经济优越,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充分的发展董其昌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江南,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 经济条件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保证董其昌 17 岁第一次接触书法但是,少年的董其昌对书法并不感兴趣因为书法影响力松江府学成绩,他深受打击,经过三年的苦练,书法明显提高23 岁董其昌对丹青有着极大的兴趣尽管董其昌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一心想颗考取功名万历年十七年,董其昌 35 岁,在北京会试考中进士,他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仕途身居官场的董其昌并没有因公务放弃对书画的追求当时皇室极端腐朽,神宗皇帝不问朝政,党派之争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期间与当时著名文人陶周望、袁博修游戏禅悦从此之后,董其昌忽官忽隐名日益重,四方证文者益多,求画者不计其数皆以重金董其昌由一个中产家庭变为霸地万顷,产业数量惊人的大地主。
妻妾成群,奴仆列队天启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市明王朝的旧都,迁都北京后,正式的官员皆在北京曾多次告退,闲居家达二十几年期间艺术上达到高峰想念八十二岁总体上说,董其昌还是成功的在官场中一直做到礼部尚书的显赫之职,在艺术界成就颇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艺术思想,尤其是“南北宗”论在明代无论是政界还是文艺界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高度 董其昌不仅仅是一位善于吟诗作赋的书画家,也是位美术理论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皆其派也艺术思想,特别是他的“南北宗” 论,影响深远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的提出并不实话哦无根据,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下的在董其昌之前,艺术界就有人提出相似的观点,例如詹景凤在《跛元饶自然山水家法》中指出:“山水有二派,一为逸家,又谓隶家,始自王维直至沈、文;一为作家,又谓行家,使自李思训、直至戴进、周臣另有兼逸、作之妙者,范宽、郭熙、李公麟为之祖陈继儒在提出:山水自唐使变,盖有两宗,李思训及至南宋四家为一派,板细无士气,似禅宗之神秀;王维及至元四家为一派,虚和萧散,此有慧能之禅与董其昌论述比较,分派的称为和列入各派的历代画家有所不同,但是都以唐代王维和李思训为对立两派,并均持扬王抑李的观点,他们之间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可见,于董其昌同时代的许多人,都在思考、探讨“南北宗”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前奏,很不完善,董其昌自己进一度的概括了“南北宗”论对古人绘画传统十分尊重,一生几乎从未间断过对古人的学和借鉴董其昌对于禅宗有很深的造诣,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上烙上佛学的影子当时文人中兴起一股研究的风气,董其昌与一些著名学者、禅师高僧相互讨论佛学的心得又一次董其昌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寺里拜见一位很有名望的高僧,探讨佛理,他在席间提出颇有见解的问题,竟把大师给难倒了,由此可见董其昌在禅学上的深厚功力这股风气影响了董其昌“南北宗”的提出2“南北宗”论的提出,同样离不开董其昌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追溯到唐朝,自唐走到衰败之时,文人士大夫之间就普遍存在一种失落、虚幻的情绪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得封闭、内向,个性也趋向细腻、脆弱、多愁善感,尽管他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然希望入仕、参政,但内心却想隐居独善其身这种心态唐代文人如此,宋代文人也如此到了明朝,党派锋争,此起彼伏,百姓生灵涂炭面对国家混乱文人士大夫却无能无力,便只能放弃对身外的追求——虚实结合,构图淳秀,意韵幽淡南宗 ”的艺术风格和精神与他们的内心世界相符,南宗“露骨” 、“粗横”风格与谈们脆弱敏感的心灵所不和。
由此可见,董其昌的“南北宗” 论并不是偶然的产物他的“南北宗” 论划分以艺术特色和绘画思想为本首先,“南北宗 ”在艺术特色上的区别北宗”呈现出钢劲、雄浑、燥动、具有阳刚之;追求气魄雄伟,情感激昂,境界真是,绘画以写实见长,多精细刻画北宗以李思训、以马、夏为最为代表人物李思训为李唐宗室,地位显赫艺术特色上:细笔勾勒山石外轮廓,略有皴檫,上加青绿重色,画法工致、赋色浓丽,画面金壁辉煌奠定了山水画工整严谨一派的基础李思训把青绿山水推向成熟,与后来的王维、荆浩、关仝等画风迥异董其昌在创作“南北宗”论时,把李思训推为“北宗”之祖马远、夏圭南宋画家洒脱的水墨刚劲派山水景物造型多用大斧劈皴,笔力刚健,形象明确,丰富了山水的表现技法《踏歌图》刚性的线条,强烈的大斧劈皴,画奇骏坚实的山峰南宗”艺术特色上:柔润、清淡、雅静、具阴柔之美;审美追求重天趣、绘画方法上讲求形式,崇尚简逸笔墨代表人物有:王维、董源、巨然、米家父子、元四家王维唐代画家,善写山水景物,笔法生动特多奇趣,用线收、放并用,而远离铁线描之均匀用力,其山峰、云势可与造化竟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维的皴法,勾轮廓之后添加皴法,看上去新奇,却更好的表现力山石形状,至于轮廓、皴法之外。
再渲淡,山石阴阳向背,层次都出来董其昌在创“南北宗”论时,把他王维推为北宗之祖董源五代南唐画家,生于山水秀美的南方董源的画也有“有色如李思训”,他的画存世量很少,披麻皴笔法湿润,有天趣,不像李思训的线条那样刚硬、死板,更不像李思训的庄严呈现出“平淡天真”风格《潇湘图》是其风格具体体现董其昌心中的“南宗”一系的实际首领巨然以董源为师,但是笔墨更为湿润,线条更为柔和作品给人一宁静亲切而又平易的氛围,使幽处可居,平处可行,奇处可惊,表现了优美的景色笔法稳健,气韵清雅,画中充满了一种超脱的意趣米家父子”指米芾、其子米有仁,山水画法出自董源专画云山雾,不拘形色勾皴以多层烘染和横点子的排比为主要形式,以求含蓄、空蒙的神奇之趣,并巧妙利用了生纸的特性,使积、破、渲等水墨技巧得以充分发挥所做山水多用水墨点染,这种水墨横点积叠画法,崇尚笔墨,董其昌把他归为南宗3“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所画山水重于笔墨倪瓒《鱼庄秋霁图》作画三段式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用披麻皴,设色清淡,力求古朴形式上重水墨或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以上是从艺术特色上看“南北宗”绘画的不同。
但艺术形式并不是区别南北的唯一标准其实,“元四家”的画出于赵孟頫,但赵孟頫不列于南宗画家董其昌云:幽淡而言,则赵吴兴犹逊迂翁,其胸气有别也画家的“胸此”乃是“南北”分总的重要标志黄家、贵族、文人、工匠、各有各自的“胸气”董其昌虽然是个官僚文人,和王维一样,从开始害怕官场争斗,到厌恶官场争斗,向往隐逸,直到最后真正以隐逸为高尚他在官场身不由己,但内心深处和文人士大夫一样追求自由,向往逍遥,因而对皇家贵族的人以及贵族阶级的人,他大多和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高逸之士自视甚高,同样看不起工匠所以,董其昌就按照画家的身份和作画的目的区别“南北宗”他将皇家画家和为皇家服务的院画家为北宗,这些画家作画的目的为皇家服务,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在精神上遭受折磨而把文人士大夫的隐逸之士和具有放逸思想的人称之为“北宗”这些画家作画不为取宠,只为自娱,他们随性作画,精神是愉悦因此他将王维、李思训列为“南北宗”首李思训是唐代李姓皇帝的宗室,董其昌认为他的画属于“习者之流”李唐继承了李思训作画精细、设色清丽赵伯驹、赵伯是宋太祖的第十七代,风格“设色精工”马远、夏圭等人是南宋院画家,用笔源于李思训侧壁重落的“勾斫”法,“水墨苍劲”。
南宗”以王维为首王维,字摩诘唐代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创举在以诗入画,并以水墨代替青绿渲染,大大发展了水墨山水的笔墨意趣为文人山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王维对董其昌来讲,一直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偶像,王维顺理成章地成为“南宗”自首荆浩隐居山中,以绘画自见,能把胸中的各种想法投射到水墨淋漓的影响中,达到和自然景物的匹配,并以此激发观众的联想可以说,他的画全都是自娱自乐,完全符合董其昌所说的南宗董源,为南唐后苑副使他的画“平淡天真”,“岚气清润”,董其昌对他的特殊感情和他他对元、明画家的极大影响,董源在“南宗”画家中在重要地位董其昌把米芾、米友仁父子作为“南宗”的中心米氏山水表现江南山水的烟雨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米氏以前,山水崇尚传神的描绘自然,米氏父子则用简笔淡墨来作画这一新画风开始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芾是董其昌主张“寄乐于画,以画养身的理论”而米芾的简单,随性,正和董其昌的理论相同元四家”以绘画作品表现生活情趣他们的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诗文加以阐述注重标榜“写胸中逸气”和“自娱”而不趋于社会审美爱好王蒙也曾留恋官场吴镇做《渔夫图》,抒发超脱、自明高雅的情怀,是生活理想的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