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专题06琵琶行并序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供借鉴.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yoush****ohua
  • 文档编号:287132330
  • 上传时间:2022-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9.1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专题06琵琶行并序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供借鉴6 琵琶行 并序(课时2)1.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行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就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泣的诗篇2.鉴赏诗歌的侧面烘托手法(1)内涵: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侧面烘托就是对事物的侧面描写它的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2)侧面烘托的常见类型:①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②物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闹衬静③以物托人(情感)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3)作用: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不仅可以使主体事物的特征得以强化,更加鲜明突出,而且还可以在对照中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主要事物的认识,从而收到单纯用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明确诗歌所写的主体事物→找出其他事物→根据诗歌主旨,联系诗句分析侧面手法→从表达内容、情感方面分析作用。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感斯言______________ 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 自言本是京城女______________转徙于江湖间______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______ 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______________ 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______商人重利轻别离___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_____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______3. 话;字;说话的声音;说;辗转;转动;更、越;创作;弹奏;替、给;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突然爆发出;整理1.全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2.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琵琶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3.本诗叙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请结合诗歌分析1)在“醉不成欢惨将别”时,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2)第一次琵琶演奏完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3)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更奏一曲,乐声进入高潮,但诗人不再做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境深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4.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花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此感叹。

      正像《唐宋诗醇》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后来这两句诗,已经脱离了本诗的原始意义,具有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应用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瑟(sè) 迁谪(zhé)B.憔悴(cuì) 霓裳(shǎng) 六幺(yāo) 嘈嘈(cáo)C.琵琶(bǎ) 暂歇(zàn) 乍破(zhà) 转徙(xǐ)D.冷涩(shè) 裂帛(bó) 湓江(pén) 银篦(bì)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B.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D.不可等闲视之4.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B.同是天涯沦落人 自言本是京城女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D.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5.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B.铮铮然有京都声沛公然其计,从之C.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得复见将军于此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6.下列画线的词语,修辞手法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7.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8.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一个演奏技艺精湛卓绝,身世悲凉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9.下列各句中,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订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来全面考虑B.处在“阿拉伯之春”漩涡中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不同的是,利比亚的卡扎菲已被西方武力支持的反对派打死,叙利亚的巴沙尔还在苦苦地挣扎中C.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

      《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突现人物内心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D.白居易的诗歌,不单《赋得古原草送别》人人皆知,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也众口传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11.默写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2)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中音乐描写非常出色对琵琶女的演奏,诗人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

      来形容旋律舒缓流畅,忽强忽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旋律由流畅婉转逐渐转为低沉凝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曲调的高亢雄壮6)《琵琶行》一诗中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开头“___________”,烘托了当时的惨淡气氛;听琵琶女演奏完毕又以“___________”,表现了听者陶醉其间如梦初醒的意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春听琵琶,兼简①长孙司户②白居易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③真珠钿撼铃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④如言都尉⑤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注】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由本诗的题目可知,诗人是在春天里听奏琵琶,触动情怀,写下这首诗,并把它寄给长孙司户,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绪B.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而是从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写起,意在用它们美妙动听的声音与琵琶声做比C.颔联中“商风”是指秋风,琵琶弹奏的声音令诗人想到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响声,形象地写出了琵琶音调的悲凉。

      D.颈联诗人由琵琶伤感的乐调联想到李陵深陷匈奴而思念京城和远嫁的王昭君厌弃边地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突出了乐调的悲切凄苦E.尾联中“迁客”指遭贬谪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一听到琵琶演奏就愁肠欲断、不忍再听,只是因为自己身处被贬谪的境地2.古人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妙在如音在耳、如奏在前,如李贺的《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