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拟穴青蟹2种地理群体的形态与养殖比较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0792203
  • 上传时间:2021-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5M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拟穴青蟹2种地理群体的形态与养殖比较研究 喻国洪 金中文 王扬才  徐开崇摘要:为探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2个地理群体的形态特征区分和养殖生长性状特征,通过测量形态指标和养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宁波和越南2个地方种群青蟹,在甲长/甲宽(CL/CW)、腹部宽/甲宽(AW/CM)、体高/甲宽(BH/CW)、大螯不动指长/甲宽(FFLC/CW)、第一步足长节长/甲宽(MLP1/CW)、第二步足长节长/甲宽(MLP2/CW)、第三步足长节长/甲宽(MLP3/CW)、第四步足指节长/甲宽(MLP4/CW)的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养殖成活率也高于越南群体越南群体青蟹在浙江沿海养殖不具比较优势关键词:拟穴青蟹;地理种群;形态特征;生长比较: S968.25+1文献标志码: A:1002-1302(2020)07-0203-06青蟹种类分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4种[1-2],我国主要分布的是拟穴青蟹[3]。

      分布于我国的拟穴青蟹其遗传多样性按地理位置从南向北递减,我国拟穴青蟹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琼州海峡对拟穴青蟹的基因流产生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北部湾独特的地理水文环境使北部湾拟穴青蟹群体与大陆拟穴青蟹其他群体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中国东南部海域和越南海域的青蟹属中4个种类的种间差异[2],分布于我国沿海的拟穴青蟹已分化为南北2个种群[4-6]种群的分化可能会给我国拟穴青蟹养殖造成很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种群其养殖生物学也有诸多不同,在养殖上需要对不同的种群进行有区别的对待,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4]近年来,南方蟹苗頻繁输入浙江的同时,也出现了从越南引进种蟹在国内繁育或直接从越南引入蟹苗现象因此,需要了解越南蟹苗与北方种群的性状特征的差异及养殖适应性,以给养殖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蟹苗选取拟穴青蟹越南种系和浙江宁波种系2种越南蟹苗从三门市场购买,宁波种系蟹苗为笔者所在项目组自行繁育,亲本来源于宁波三门湾海域蟹苗均为稚蟹1期(C1)养殖试验池塘池塘规格为25.0 m25.0 m1.0 m,共3口,浙江宁波种系1口,越南种系的2口,放养密度约为400 ind/池放养初期投喂冷冻桡足类和丰年虫成虫,之后投喂冻杂鱼。

      1.2 样品采集与数据测量参照Keenan等的方法[7]测量青蟹形态学指标,每个月捕捞测量1次,长度(mm)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并精确至小数点后2位,体质量(g)采用天平测量,并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甲宽(或甲长)日增长率=(Ln-Ln-1)/养殖天数100%,Ln为第n天的长度,Ln-1为第n天的前一次测量长度,体质量日增长率=(Wn-Wn-1)/养殖天数100%,Wn为第n天的质量,Wn-1为第n天的前一次的质量成活率=(试验结束时的数量/放养量)100%1.3 数据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得的每个青蟹形态学指标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组别进行显著性分析,形状对体质量的关系建立曲线回归方程[8-9]2 结果2.1 2种青蟹形态特征2个地方种群的甲长/甲宽(CL/CW)、腹部宽/甲宽(AW/CM)、体高/甲宽(BH/CW)、大螯不动指长/甲宽(FFLC/CW)、第一步足长节长/甲宽(MLP1/CW)、第二步足长节长/甲宽(MLP2/CW)、第三步足长节长/甲宽(MLP3/CW)、第四步足指节长/甲宽(MLP4/CW)的比值存在显著差异,S比Y甲长/甲宽(CL/CW)更大,腹部宽/甲宽(AW/CM)更大,体高/甲宽(BH/CW)更小,说明甲壳更圆,第一步足长节长/甲宽(MLP1/CW)、第二步足长节长/甲宽(MLP2/CW)、第三步足长节长/甲宽(MLP3/CW)、第四步足指节长/甲宽(MLP4/CW)更小;雌雄蟹在额缘宽/甲宽(CFW/CW)、腹部宽/甲宽(AW/CM)、额缘侧齿距/甲宽(DFLS/CW)、第一步足长节长/甲宽(MLP1/CW)、第二步足长节长/甲宽(MLP2/CW)、第三步足长节长/甲宽(MLP3/CW)、第二侧齿间距/额缘宽(DLS2/CFW)的比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额缘宽(CFW)雌性S比Y宽,体高(BH)Y比S高(厚),大螯不动指(FFLC)Y更长,第1~4部足长节Y更长,第2侧齿间距DLS2雌性S比Y宽,雄性则相反(表1、图1)2.2 甲宽、甲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由图2可知,甲宽和甲长对体质量(W)的相关分析中,甲宽与体质量关系密切(P0.05),S♂甲宽对体质量呈幂函数曲线方程(POW): y=0.128 7x3.344,r2=0.976;S♀甲宽对体质量呈三次曲线方程(CUB):y=6.117 5x-0.527 2x2+0.168 4x3-2.308 6,r2=0.987;Y♂甲宽对体质量呈三次曲线方程,y=16.441 5x-4.211 2x2+0.469 0x3-5.412 1,r2=0.988;Y♀甲宽对体质量呈幂函数曲线方程,y=0.145 2x3.201 6,r2=0.9812.3 生长性状比较2.3.1 形态增长由图3可知,2个种群的蟹个体呈显著差异S♂的CW为(9.6671.682) cm、CL为(6.7201.145) cm、W为(216.53394.434) g,S♀的CW为(10 2421.368) cm,CL为(7.2210.882) cm,W为(197.84261.627) g,Y♂的CW为(8.9151.286) cm,CL为(6.2470.909) cm,W为(156.61868.11) g,Y♀的CW为(9.1191.356) cm,CL为(6.3270.890) cm,W为(140.56359.593) g。

      各月雄蟹和雌蟹的生长有明显区别,雄蟹5、7月时,CW、CL、W在2个种群蟹增长差异极显著(P0.05),9月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雌蟹在5月时,CW、CL、W增长差异显著(P0.05),10月增长差异显著(P<0.01)2.3.2 日增长量由图4可知,甲宽(CW)7月雄蟹比雌蟹增长快,S比Y增长快,8—9月生长速度放缓,10月S雄蟹显著增长甲长(CL),7月显著增长,8—10月生长放缓,10月Y雄蟹显著增长体质量5—9月呈线性增长,9月增质量幅度最大,10月放缓,S雌蟹增质量最显著2.3.3 成活率由表2可知,浙江宁波种群蟹S的成活率为14.50%,越南种群蟹Y的平均成活率为11.00%,S的成活率高于Y3 讨论3.1 2个种群蟹的形态特征2地种群的拟穴青蟹在外形和色泽方面很难辨别,需要通过形态指标测量比对特征加以区分,但形态学上判别这2个种群目前尚无明确标准[4]通过分析2地种群的甲长/甲宽(CL/CW)、腹部宽/甲宽(AW/CM)、体高/甲宽(BH/CW)、大螯不动指长/甲宽(FFLC/CW)、第一步足长节長/甲宽(MLP1/CW)、第二步足长节长/甲宽(MLP2/CW)、第三步足长节长/甲宽(MLP3/CW)、第四步足指节长/甲宽(MLP4/CW)比值存在显著差异,S蟹比Y蟹CL/CW更大,AW/CM更大,BH/CW更小,说明S蟹甲壳更圆,步足长节更短。

      PW4/CW和PW4/PL4,S♂比Y♂大,说明S♂的PW4更宽,额缘宽,而Y♀比S♀宽第2侧齿间距S♀比Y♀宽;以上形态比值可作为区分拟穴青蟹南北方种群参考指标但稚蟹(蟹苗)的特征区分更加困难,由于形态学指标受环境影响,可塑性大,进行分类鉴别依据不够可靠,需进一步采用分子标记的方法验证[10]北方种群的个体主要分布于纬度较高的江浙沿岸海域,纬度越低则个体数量越少;南方种群的个体主要分布于纬度较低的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海域,纬度越高则个体数量越少因此,有待研究更准确和便捷的方法以区分南北方种群蟹苗3.2 生长适应性蟹类呈蜕壳生长,蜕壳后形态和体质量呈“阶梯式”增大[11-14],稚蟹和幼蟹蜕壳周期短、增长快,养殖50 d后体质量呈跳跃式增长[15]青蟹的增长与环境关系密切,8月Y蟹的CW、CL日增长量高于S蟹,可能与Y种群蟹适应高温环境有关,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拟穴青蟹的北方种群比南方种群对温度具有更有效的代谢补偿能力,我国东南沿海拟穴青蟹的北方种群比南方种群更能适应低温环境[6]据统计分析,性成熟雄蟹甲宽11.0 cm以上,雌蟹甲宽11.5 cm以上,在试验结束时,S♂成熟比例为26.67%,S♀为26.32%,Y♂成熟比例为11.76%,Y♀为12.50%,S蟹的成熟比例高于Y蟹。

      养殖结果说明,越南种群蟹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适应性4 结论浙江宁波和越南2地拟穴青蟹种群的甲长/甲宽(CL/CW)、腹部宽/甲宽(AW/CM)、体高/甲宽(BH/CW)、大螯不动指长/甲宽(FFLC/CW)、第一步足长节长/甲宽(MLP1/CW)、第二步足长节长/甲宽(MLP2/CW)、第三步足长节长/甲宽(MLP3/CW)、第四步足指节长/甲宽(MLP4/CW)比值存在显著差异,三门蟹比越南蟹甲长/甲宽(CL/CW)更大,腹部宽/甲宽(AW/CM)更大,体高/甲宽(BH/CW)更小,说明甲壳更圆;试验结束时,浙江种群比越南种群个体大,呈显著差异,成活率也高于越南蟹各月的生长速度有明显区别,雄蟹在5、7月,CW、CL、W 2个种群蟹增长呈显著差异,8月无明显差异,9月增长呈显著差异;雌蟹在5月CW、CL、W增长呈显著差异,7—9月无明差异,10月增长具有显著差异越南蟹在浙江沿海养殖不具有比较优势致谢:感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郑亮、王蒙恩2位同学参与试验工作参考文献:[1]林 琪,李少菁,黎中宝,等.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J]. 水产学报,2007,31(2):211-219.[2]林 琪. 中国青蟹属种类组成和拟穴青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8.[3]马凌波,张凤英,乔振国,等.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线粒体CO[QX(Y15]Ⅰ[QX)]基因部分序列分析[J]. 水产学报,2006,30(4):463-468.[4]王桂忠,李少菁,陈志刚. 青蟹(Scylla spp.)养殖现状及拟穴青蟹(S. paramamosain)种群生物学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5(5):617-623.[5]许晓军.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应用[D]. 厦门:厦门大学,2009:115.[6]劉子明,王桂忠,李少菁,等. 低温季节不同种群拟穴青蟹线粒体呼吸速率和酶活性的差异[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7(3):354-362.[7]Keenan C P,Davies P J F,Mann D L. A revision of the genus Scylla de Hann,1833 (Crustacea:Decapoda:Brachyura:Portunidae)[J]. Raffles Bull Zool,1998,46:217-245.[8]Jiang W,Ma H Y,Ma C Y,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traits and their effects on body weight of G1 individuals in the mud crab (Scylla paramamosain)[J]. Genetics and 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