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显民族特色 构建和谐校园.doc
5页突显民族特色突显民族特色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张鲁镇本斋小学张鲁镇本斋小学本斋小学是以民族英雄马本斋命名的一处民族小学,建校以来,她栉风沐雨,走过了辉煌的 65 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关心,大力支持下,学校环境,教学设施有了显著提高,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去年全县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以后,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调整了办学思路经反复论证及有关领导的建议我们确立了“突显民族特色,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思路,具体做法如下:一、打造民族特色,引领学校和谐发展1.校园建设突显民族特色本斋小学是全省仅有的 个民族小学之一,再加上民族英雄马本斋在全国的知名度,各级领导经常到校视察工作,为此我们抓住这一机遇,争取到资金 万元,建成了能容纳 24 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大楼顶端的半球和新月标志,突显了伊斯兰风格,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校园文化突显民族特色本斋小学的服务范围以张鲁集五街为主,兼顾周围 8 个自然村针对辖区内回族同胞多、回族学生多的情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显民族特色,并提出“让每一件事物会倾诉,让每一位学生能展示,让每一位心灵可净化”的理念。
首先,利用校会和国旗下讲话,向学生讲明民族教育的重大意义,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是有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具有 5000 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墙壁上开辟民族画廊,分期介绍回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现状及风俗习惯;第三,利用校园广播、班校板报、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有关民族知识、民族政策等,开扩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情感,使他们感受我们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第四,举行“民族常识”知识竞赛,举办读书月和艺术节,突出民族传统项目,如回族的武术项目——查拳,秧歌等这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了学习效果,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将民族教育推向高潮3.革命传统教育突显民族特色张鲁集是回民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又是革命老区,回民英雄马本斋逝世后又曾葬于张鲁集南,马本斋烈士陵园是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我们都组织全体师生前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使学生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此外,我们还建立了高规格的德育展室,介绍本镇的先进英雄人物及解放后民族地区发生的显著变化,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使同学们进一步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了他们为报效祖国而发奋学习的热情。
4.校本课程突显民族特色在校本教材上,我们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编写了《民族教育》一书,内容涉及民族政策、民族概况、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民风民俗、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发生的显著变化占了大量篇幅教师由当地宗教界知名人士兼任,隔周一次5.“三结合”教育网突显民族特色我校地处回族居住区,外来汉族学生和回民学生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生活,回、汉小朋友只有发扬民族团结的精神,互相帮助,尊重各自的民族及生活习惯,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为此,我们成立了由回汉学生家长、教师、村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开设家长学校,统筹安排指导学校的民族教育工作,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以上这些民族特色的建设,对内提高了素质,对外树立了形象受到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赢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充分保证二、构建和谐校园,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和谐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学校发展追究的最高目标一年来,我们我们以市级课题《教师职业道德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突破口,具体做了以下工作:1. 用“爱满天下”,成就“真教育”“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更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同时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种“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与我们现阶段倡导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谋而合为此,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中小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我们在又印发了《赏识教育》,作为学习到性质教育理念的一个延续和补充老师都能认真阅读,从那些充满爱的故事中体会爱的力量,感受教育的魅力老师们有感而发,写体会,谈收获,明做法,用温暖人心的微笑和真诚的赏识对待学生,把爱的教育渗透在了每个老师每天的日常教学中 (1)、“微笑”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老师的微笑正是“真教育”最直接的体现我们要求教师:漫步校园,老师真诚的微笑要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进入课堂,老师灿烂的微笑是学生勤学向上的不竭动力;遇到困难,老师鼓励的微笑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犯了错误,老师理解的微笑能抹去学生内心的不安微笑已经成为本斋小学小学校园里一抹最和谐的风景不仅老师给学生微笑,学生还给老师的也是最甜美的微笑微笑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2)、赏识教育“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这说明老师的肯定和赞美足以影响和成就学生的一生学校要求老师门尽可能地去发现挖掘孩子们身上的某个瞬间的闪光点,让他们的优点在老师的赞美中不断得到强化,进而内化成孩子所具备某种优秀的品格赏识学生,不仅是赏识那些优秀的学生,更要赏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2、注重老师、学生、家长三要素的和谐发展及互动,实现和谐治校1)、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平等”原则 作为校园核心的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的影响巨大对学生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他们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对工作的焦虑感下降,心灵在这和谐关系中获得巨大满足,并不断发展和健全自己 我们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意识,即在教育全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成为全体学生衷心信赖的亲密伙伴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时时处处展开平等对话,要让学生敢说话,要尊重学生个性,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生活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关怀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厚爱处于暂时后进状态的学生 (2)、领导与教师的互动——“合作”原则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三者的合作才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第一,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对和谐校园的建设甚为重要作为一校之长,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要任人唯贤、率先垂范、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心中既要有学生,也要有教师;既要以法治校,制定规章制度,又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第二,作为领导班子的成员,既要相互尊重,以诚相见,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以维护班子内部的和谐团结,在校长的带领下管理好整个校园;又要作风正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领导班子的亲和力,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不摆架子 第三,教师之间的和谐发展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就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年轻教师要向年老教师讨教育人经验,年老教师要向年轻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等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因此,建设和谐校园,这三个教育主体内部的和谐及角色关系的转变至关重要,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三者利益的最大化。
(3)、学校与家长的互动——“理解”原则 学校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 这是实现学校与家长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班主任、科任老师应经常与家长沟通,在教育方法上形成共识,对学校实行的政策和措施给家长做必要的解释,最大限度地消除家长对学校产生的误解,形成教育的合力,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和谐 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同时要求教师不定时的进行“家访”,但是教师要注意选择合适时间和机会,比如召开家长会要避开农忙时节,去学生家“家访”也要选择学生生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从而增加师生间的感情,有助于教师和家长间的理解3、构建和谐的农村小学校园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认识到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以人为本”的方针指导下,坚持平等、合作、理解原则,注重老师、学生、家长间的良性互动以上所谈只是一个框架,学校具体情况不同还需要采取不同措施,这需要我们每个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添砖加瓦来完善它,从而实现真正的和谐校园本本 斋斋 小小 学学20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