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0独立柱基础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14页0120独立柱基础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独立柱基础项目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2.1.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2.1.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2.1.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2.1.4、做完技术交底2.2、材质要求2.2.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2.2.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验2.2.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2.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2.2.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质量符合现行标准2.2.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表面无老锈和油污必要时做化学分析2.2.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2.3、工器具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钢筋加工机械、木制井字架等3、操作工艺工艺流程清理——砼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3.1、清理及垫层浇灌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立即进行垫层砼施工,垫层砼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3.2、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砼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做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砼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独立柱基钢筋绑扎示意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3.3、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子木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3.4、清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3.5混凝土现场搅拌3.5.1、每次浇筑砼前1.5h左右,由土建工长或砼工长填写"砼浇筑申请书",一式3份,施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土建工长留一份,交试验员一份,资料员一份归档3.5.2、试验员依据砼浇筑申请书填写有关资料做砂石含水率调整砼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每盘的材料用量,写配合比板,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校核后,挂在搅拌机旁醒目处定磅秤或电子秤及水继电器3.5.3、材料用量、投放:水、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计量误差为±2%,砂石料的计量误差为土3%。
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外加剂液剂3.5.4、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掺外加剂时,不少于90秒,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20秒自落式搅拌机: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的基础上增加30秒3.5.5、当一个配合比第一次使用时,应由施工技术负责人主持,做砼开盘鉴定如果砼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3.6、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砼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Ocm厚砼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0.5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3.7、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人的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上层振捣棒插入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3.8、混凝土找平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3.9、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3.10、混凝土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3.11、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士棱角破坏4、质量标准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4.1、钢筋工程4.1.1、钢筋加工工程<1>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4>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0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③钢筋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第4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2>一般项目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2>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是1%。
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②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③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11<1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②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③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绑扎搭接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钢筋强度、外形、直径及混凝土强度等指标经计算确定,并根据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等进行修正为了方便施工及验收,给出了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及确定了纵向受压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压钢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O.25倍;②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③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④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