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管理新规制度正版.doc
14页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质量管理文件第三章 年度质量目标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善计划第五章 检验、测量设备控制第六章 检验状态控制第七章 供给商管理第八章 进货检验第九章 过程控制和检验第十章 最终检验第十一章 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第十二章 用户服务管理第十三章 质量统计控制第十四章 管理评审第十五章 内部审核第十六章 应对风险和机遇方法第十七章 质量通用特征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全员质量管理行为,预防和降低质量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质量成本损失,提升对用户服务水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企业发展计划为依据,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 质量管理必需坚持“创新天线 确保质量 用户满意 完善体系 高效向前”方针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质量确保体系,确保质量达标第三条 质量管理必需努力构建“人人抓质量管理、个个懂质量管理、彼彼皆精益求精”质量工作格局,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八大标准第四条 公总经理遵照并向企业职员宣传落实以用户为关注焦点,以实现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思想,经过市场调研、估计或经过电子邮件和用户沟通方法,产品提交及每十二个月一次走访用户,征求用户对产品质量及改善方面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具体方法(包含对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要求),在企业内部各个层面进行沟通,确保用户要求得到确定并给予满足。
第五条 坚持根据上级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相关键地开展好意在强化质量意识、规范质量行为各项群众性生产活动第六条 本制度适适用于企业及所属各部门质量管理第二章 质量管理文件第一条 质量是本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满足用户要求,增强用户满意是我企业永恒追求为深入提升产品质量,能稳定地提供满足用户要求和适使用方法律、法规要求产品,企业应根据《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描述于《质量手册》之中《质量手册》是本企业质量管理纲领性文件,是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础依据,也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用户(第二方)评价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依据文件第二条为确保《质量手册》及《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要求内容得以有效地实施,企业需根据标准制订以下程序文件按要求进行落实程序文件应包含:文件控制程序、质量统计控制程序、质量信息管理程序、和用户相关过程控制程序、新产品试制过程控制程序、用户满意度调查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方法管理程序、预防方法管理程序。
第三条 文件控制控制具体措施依据“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实施第三章 年度质量目标 第一条 企业每十二个月质量目标作为年度质量工作依据,适适用于和质量相关之各项作业,各相关部门应负责分管质量目标项目标制订和统计工作,遵照年度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自工作中 第二条 质量部依据当年质量目标实施情况,于年底制订下年度质量目标,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可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直接呈总经理同意经同意“年度质量目标”应发放到各相关部门做为当年质量工作依据和努力方向定量目标应要求数据搜集和汇总统计部门第三条 定量目标统计部门对分管项目定时进行汇总统计,应于年度管理评审时,对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对质量目标未达成情况应进行分析和改善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善计划 第一条 企业每十二个月应编制适适用于企业实际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善计划,计划应包含: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等及其它方面和质量相关工作内容计划依据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适适用于企业内全部产品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 第二条 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善计划是在质量体系框架内,针对特定产品、服务、协议或项目,要求专门质量方法、资源和活动次序文件。
质量部主导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设计开发部负责新产品立项、设计文件输出、部品认可书编制生产工艺部部负责制订及完善产品工艺文件,并参与产品质量验证相关部门配合实施质量计划 第三条 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善计划中各责任部门,应不定时监控质量计划落实及完成情况,并应于年度管理评审时,对质量工作计划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对质量工作计划未达成要求情况应进行分析和改善第五章 检验、测量设备控制 第一条 为了确保检验、测量结果正确性和满足生产需要,责任部门应选择、配置适宜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并保持其所含有精度和功效检验、测量设备控制范围包含:企业全部检测仪器、检测量具等检测仪器、检测量具指外购、由法定计量单位定时检定检测用仪器、计量器具 第二条 质量部部负责仪器设备控制各使用单位和人员应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负责维护和保管 第三条 检验、测量设备控制具体措施依据“质量手册7.1.5”要求实施 第六章 检验状态控制 第一条 为了正确分清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是否经过检验,检验是否合格,责任部门应进行检验状态控制,以预防未经检验或不合格产品被误用、转序或交付检验状态控制范围包含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在制品和成品检验前后状态标识。
第二条质量部检验状态控制检验员分别负责进货、最终检验现场检验状态及生产现场在制品、成品检验状态标识仓库资组负责进货部品及成品入库后检验状态标识 第三条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具体措施依据“质量手册8.5.2”要求实施第七章 供给商管理 第一条 为了选定合格供给商,确保提供品质稳定、交期快速、价格合理、配合性佳部品,企业对供给商实施严格评价和考评,以满足本企业产品和生产需求 第二条 办公室主导供方评价和考评设计开发部、生产工艺部负责供方技术能力方面评价,并协同办公室进行供方预选质量部负责供方品质确保方面评鉴和考评总经理或实施副总负责供方确定同意 第三条 供方选择、评价择优标准:含有满足供货协议要求很好能力:提供产品满足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资源稳定,供货立即,价格合理;含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承接外协加工供方,应含有加工设备、人员、技术;择优:已经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供给产品质量稳定和推行协议很好多年伙伴第四条 办公室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依据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影响程度确定,如现场调查,产品试用等;选择评价供方时应考虑风险并进行控制,如:对军方代表要求控制采购产品,应邀请军方代表参与对供方评价选择;确定后合格供方应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经合格供方调查和评价后,对选定供方由办公室应编制《合格供方名目》,经总经理同意后作为选择供方和采购依据 第五条 当供货质量波动时,应重视信息沟通,必需时生产部会同技术开发部或质量部去现场调查处理,质量和协议不能满足时应对供方给予调整;新开辟供方应进行调查和评价;合格供方名册每十二个月复评一次,调整或补充,重新同意后实施第八章 进货检验 第一条 为了使进货部品及其在仓储期间符合本企业要求品质要求,企业进行严格进货检验,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部品不投产,满足生产和产品品质需要凡生产所需而采购各类部品均属检验范围 第二条 仓库负责进货点收、送检和存贮质量部负责部品进货检验及不合格品处理办公室负责退货和供方沟通 第三条 进货检验具体措施依据“质量手册8.4”要求实施第九章 过程控制和检验 第一条 自投料到产品发货全过程,责任部门应确定产品形成各阶段影响质量过程或原因,使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 第二条 生产工艺部、技术开发部分别负责产品设计、工艺文件制订办公室下达生产任务,生产工艺部作生产技术准备及安排生产,使现场文件和资料((包含图样、首件检验单、过程检验统计单、工艺卡片、工时定额派工单))、物料、工序、仪器设备、环境和人员等均处于受控状态。
质量部统计分析制程数据,对质量异常立即采取改善方法技术开发部对尤其制造中新产品、新部品试生产及工程变更后首次生产实施品质跟踪监控 第三条 过程控制具体措施依据“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及“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第四条 为了加强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检验控制,预防不合格品转序,责任部门应进行从部品投产到成品包装生产过程检验,生产出符适用户要求产成品 第五条 质量部负责过程首检、巡检跟踪监控技术开发部负责尤其制造中新产品、新部品试生产和工程变更后首次生产跟踪监控生产工艺部负责生产职员按要求对自行加工产品实施自检监控 第十章 最终检验 第一条 为加强质量控制,责任部门应进行成品最终检验,确保成品符合标准,满足用户要求,预防不合格品发货 第二条 生产工艺部负责最终全数检验和成品交送检技术开发部负责编制产品企业标准、成品交收技术规范质量部负责最终交收检验 第三条 最终检验具体措施依据“质量手册8.6”要求实施第十一章 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 第一条 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品标识、统计、隔离、评审、处理和通报实施控制,预防不合格品被误用和交付。
其中,不合格品指没有满足某个要求要求部品、在制品或成品 第二条 质量部归口管理不合格品控制检验员负责不合格品判别、标识、隔离、汇报,由质量部实施审理后处理决定各级审理人员按职责权限审理不合格产品 第三条 不合格品控制具体措施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第四条 责任部门应对现存不合格原因和潜在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必需控制,对企业品质活动全过程产生不合格及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不合格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方法,确保不合格得到纠正并预防再次发生 第五条 为了消除不合格,预防不合格再发生标准、方法和要求企业应对产品不合格、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包含用户埋怨),查清不合格产生原因,当确定不合格责任方,对提出纠正预防方法要求,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 第六条质量部负责纠正方法实施验证,并保留统计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事实,立即纠正,并认真分析产生原因,针对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纠正方法,举一反三进行整改,并将上述内容统计在《纠正方法表》对应栏目纠正方法应和问题大小、风险程度相适应质量部门充足利用质量统计、审核汇报、管理评审汇报、用户意见等信息,查明和分析不合格潜在原因,并依据风险程度,采取对应预防方法,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预防不合格发生,并将上述内容统计在《预防方法表》对应栏目。
第七条 纠正和预防具体措施依据“纠正方法管理程序”及“预防方法管理程序”实施第十二章 用户服务管理第一条 企业应确定和用户产品相关要求,如:用户要求要求,包含交付和交付后活动要求;用户未明示,但潜在要求或期望;适适用于产品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组织认为必需任何附加要求等第二条 企业应对和用户产品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在接收协议或订单和接收协议或订单更改之前,应确定和评审和产品相关要求、确保:产品要求已得到要求,和以前表述不一致协议或订单要求已得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