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真武信仰研究综述.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40661542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1.9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真武信仰研究综述肖海明现代学者有关真武信仰的研究,一般认为以许道龄于1947年撰写的 《 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 》 一文为最早半个多世纪以来,真武信仰的研究从未间断,尤其是 近十多年来,随着各地真武信仰的逐步复兴,真武研究成果也比以前有了明显增多 大致来看,真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真武 ( 玄武 ) 起源研究、宋明 真武信仰研究、地域真武信仰研究、真武与道教文化研究 一) 真武 ( 玄武) 起源研究真武的起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1947年许道龄的《 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 一文分起源和蜕变两个部分,认为玄武起源于星辰崇拜,汉代时玄武原来为龟,西 汉末年才加上蛇,成为龟蛇相交形象 1 宗力、刘群在 《 中国民间诸神 》 一书中认 为,玄武最初的兽形星辰神的形象,源于星辰信仰,并认为以兽形灵物来命名星辰, 乃是改造原始的自然崇拜形式,把抽象的天体神动物化的一种手段 2 马书田在 《 华 夏诸神 》 一书中比较了各种起源说后,提出玄武起源于原始星辰崇拜与动物崇拜的 观点3 冯时在其 《 星汉流年 》 、 《 中国天文考古学 》 两书中认为,四象起源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玄武的早期形象为神鹿 4 。

      陈久金也在 《 从北方神鹿到北方神龟的转 变——关于图腾崇拜与四象观念形成的补充研究 》 一文中认为早期玄武为神鹿,为 北方胡人的图腾,战国以后夏民族的龟蛇图腾取代了胡人图腾鹿而成为北宫之象5 孙作云在 《 敦煌画中的神怪画 》 一文中则认为玄武起源于北方神禺强,其形为龟, 后演变为鲧,为鳖氏族酋长,相传鲧的妻子为 “ 修己” ,即 “ 修蛇” ,龟蛇合体的形 象,是上古以龟或鳖为图腾的氏族与以蛇为图腾的氏族相互通婚的遗留6 何新在《 诸神的起源 》 中也认为玄武源于水神玄冥,即鲧又因,玄冥之冥在上古音系中与 武相通,因此音近而通假,玄武一名由此而来7 张从军在 《 玄武与道教起源 》 一文中认为,龟、蛇崇拜先分别流行于南方和北方地区,到新石器晚期在山东地区开始243民俗研究 2006.3合流,最后形成龟蛇合体的玄武形象8 王小盾、叶昶在 《 玄武考原 》 一文中则从龟卜的角度来探讨玄武的起源,认为玄武的起源与卜兆的神龟有关9 何定杰 《 鬼神信 念的三个来源 》 认为真武是由天地神变化而来10 有关玄武起源问题港台还有一些重 要的著作,如黄兆汉的 《 玄帝考 》 11 等 二) 宋明真武信仰研究宋明是真武信仰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明代,真武信仰遍及全国,鼎盛一时。

      宋代玄武信仰的研究,主要有台湾庄宏谊的博士论文 《 十至十三世纪的宋代玄武神 信仰 》 ,该书重点讨论了宋代玄天上帝传记与经典的内容,帝王士庶奉道的情形及奉 神的斋醮仪式和相关法术王光德、杨立志 《 武当道教史略 》 第二章宋代真武崇拜 部分,也从宋皇室对真武神的崇奉、宋代的真武经典、宋代民间的真武信仰等方面 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12 唐代剑的 《 论真武神在宋代的塑造与流传 》 一文从真武在宋 代的演变、宋帝对真武的崇奉、真武在宋代的流传等方面论述了真武在宋代的塑造 与流传过程,并分析了宋人崇奉真武的原因13 曾召南在 《 宋元明皇室崇信真武缘由 刍议 》 一文中从宋朝当时所处的政治军事环境,宋皇室对真武的崇信等方面论述了 宋皇室把真武作为北疆的捍卫神的过程14 明代真武信仰研究成果较多,前引 《 武当 道教史略》 用了较大的篇幅来研究明代的武当道教、武当宫观及其影响梅莉以《 明清时期的真武信仰与武当山朝山进香 》( 2003年 ) 为题获得了武汉大学的博士学 位该文主要考察了明清皇室与真武信仰、社会各阶层对真武信仰的态度、真武的 神职与大众的崇信、晚清真武信仰的流变、明清时期真武信仰的地理分布、武当山 朝山进香等问题,其中地理分布一章颇有新意。

      马书田的 《 明成祖的政治与宗教 》 、 陈学霖的 《 “ 真武神 · 永乐像”传说溯源 》 、唐大潮的 《 明王朝与武当道教 》 、杨立志 的 《 明成祖与武当道教 》 、 《 明帝与武当山宫观经济考述 》 、 《 明帝崇奉真武神祀典 考述 》 、杨洪林 《 明成祖与武当山真武大帝 》 、赵本新 《 明成祖 “ 北建北京,南修武 当”的战略思想 》 等等,这些论文多发表在 《 世界宗教研究 》 、 《 武当学刊 》 、 《 郧 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等杂志,对明成祖以及明皇室与武当山道教、武当山的 关系从多方面、多角度作了深入的探讨,可视为真武信仰研究的亮点之一 三) 地域真武信仰研究明代以来,由于明皇室的大力提倡,真武信仰迅速遍及全国,直到现在一些地244真武信仰研究综述方真武信仰仍然相对较为流行,除武当山所在的湖北地区外,在两广地区、福建地区、台湾地区仍有一定的流行因此,相应的这些地区的真武信仰研究成果也相对 较多武当研究是一个影响波及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尤其是武当武术的研究更是著作 众多武当山相传为真武修道成神之地,武当山真武信仰的研究分散于武当研究的 各类文章之中,近年来, 《 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 、《 武当道教史略》 、《 武当山 志 》 、 《 武当山历代志书集注 》 、 《 武当传说故事 》 等书相继出版,尤其是 《 武当道 教史略 》 对历代真武信仰与武当山的关系多有论述。

      武当真武的研究文章前文已提 及数篇,最近庞丽君的 《 武当山道教九月初九真武斋醮法事实录——宗教人类学考 察报告 》 则是一篇通过对武当山道教九月初九真武圣寿斋醮法事的田野调查,从宗教 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斋醮仪式的源流及其社会功能的文章15 两广地区的真武研究,刘志伟的 《 神明的正统性与地方化——关于珠江三角洲 地区北帝崇拜的一个解释 》 和 《 大族阴影下的民间神祭祀:沙湾的北帝崇拜 》 两文, 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北帝崇拜由正统向民间的转变与调适;通过北帝祭祀活动, 考察一个特定社区中的宗族发展及其组织性格对地缘性的社区关系的影响等问题 16 罗一星的 《 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 、 《 明清佛山北帝崇拜的建构与发展 》 对 佛山北帝崇拜的建构与发展有较深入的研究17 肖海明的 《 北帝 ( 玄武 ) 崇拜与佛山 祖庙 》 、 《 佛山的北帝 ( 玄武 ) 崇拜初探 》( 1998年 ) 对佛山的北帝崇拜及其与社区 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8 邹卫东、冉春林 《 明清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北帝的崇拜》 以地方文献为主对明清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北帝崇拜作了回顾 19 邹卫东的 《 明清珠 江三角洲地区 “ 北帝”崇拜与社会经济 》( 2001年 ) 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北帝崇拜热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李世源 《 珠澳等地北帝庙探秘 》 ,从珠 海、澳门等地的北帝庙论述了南北文化大融合等问题20 陈久金 《 容县真武阁考源 》 一文通过考察容县真武阁的源流,对广西真武崇拜的原因以及壮族三月三的起源问 题进行了探讨 21福建地区的真武研究,在 《 道韵 》 第三辑中有较集中的表现,主要有黄清敏的《 福州真武信仰初探 》 、林剑华的 《 福建莆田北辰宫庙会记详 》 、李国宏的 《 永宁虎岫 寺玄武信仰调查与分析 》 、张亚群的 《 水崇拜与玄武信仰在泉州的分布特点 》 、王寒245民俗研究 2006.3枫的 《 泉州海外交通史迹法石真武庙 》 等,这些文章对福州、泉州一带的真武信仰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与研究,是我们了解福建一带真武信仰,进行对比研究的重要资 料 22 台湾地区的真武研究比中国内陆更为兴盛,蔡相辉 《 明郑台湾之真武崇祀 》 研 究了郑成功家族崇祀真武神的原因及修建宫观的情形23 高丽珍 《 台湾民俗宗教之空 间活动——以玄天上帝祭祀活动为例 》( 台湾,1988年) ,对玄天上帝在台湾的流 行、分布及原因,玄天上帝与秘密结社,玄天上帝作为觇童的保护神等问题作了讨 论何乃川、陈进国 《 论玄天上帝信仰在闽台的传播 》 一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诠释 了闽南、台湾的玄天上帝信仰现象,指出其传播虽然受到历史文化形态和现实社会 形态的双重制约,但在现代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却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赖宗贤《 台湾 “ 北极玄天上帝”信仰 》 对台湾的玄天上帝信仰及其著名庙宇作了介绍 24 四) 真武与道教文化研究此类研究如 《 道韵 》 第三辑的 “ 天部”以及 《 道韵 》 第四辑的部分文章,从玄 帝仪式、玄帝与丹道思想,玄帝与道教科技文化、科技哲学等方面,对真武与道教 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海外对真武的研究,比较早期的如Willem A. Grootaers,The Hagiography of the Chinese God Chen - wu 对真武神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讨论25 Susan Naquin and Chun- fang Yu: Pilgrimage in China,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 探讨了真武 信仰的源流,宋以来帝王对真武的崇奉,武当山宫观历史等问题 26 Stephen Little: 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 有关真武部分则对海内外所藏的部分真武图像进行了 评介与研究 27 有关玄武或真武图像的研究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研究玄武或真武图 像的文章,较著名的有林圣智的 《 明代道教图像学研究:以 〈 玄帝瑞应图 〉 为例 》 , 以明代玄天上帝图像为例,结合不同媒材,试图建立玄天上帝的图像系统,并初步 尝试道教图像学研究的系统化28 。

      还有Stephen Little: 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中 的 “ 真武:完美的战神” 部分有关海内外真武图像的研究,王清建的 《 论汉画中的 玄武形象 》 29 等这类文章非常少见,与玄武或真武较为常见的文献研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第二类是研究其它问题或使用材料时涉及到了真武图像,属于附带式的研246真武信仰研究综述究,如:郑阿财的 《 从敦煌文献看唐五代的玄武信仰 》 30 , 《 道韵 》 第三辑、第四辑的部分玄武研究文章,周天游主编的 《 唐墓壁画研究文集 》 31 等,这类文章或材料数 量比较多,但因作者的着眼点并非图像,使得有关真武图像的图文资料大多零星分 散《 真武灵应图册 》 是近几年面世的一套专门描绘真武大帝出生、修道、成仙和灵 应故事的明代道教绘画精品,原件实物由八十二幅单页工笔彩绘图画和八十三条题 记纸页组成,前者为传说中的真武大帝修道成仙、因果报应事迹画面,后者为同一 故事或长或短的题记有关该图册的介绍研究文章目前仅知有四篇:即史树青先生 的介绍文章;王育成的 《 新见明代彩绘真武图述略 》 32 , 《 明永乐彩绘 〈 真武灵应图 册 〉 初探 》 ;王卡的 《 〈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 目击记 》 33 。

      这些文章都是1998年《 真武灵应图册 》 在北京嘉德拍卖行拍卖前,几位专家应邀去鉴定后所写,由于时间 仓促,再加上资料所限,几位专家的文章只属初步的评介和研究但他们的研究,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论证 《 真武灵应图册 》 的价值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笔者的博士论文 《 走向神圣——真武图像的综合 研究 》 一文也是以 《 真武灵应图册 》 为基础,广泛收集历代单幅和系列真武图像资 料,运用艺术史中的图像学、文献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真武图像 的一个尝试 34 此外,尚有一些有关历代真武信仰的研究文章和通俗性的著作,比较零星分散, 这里不一一列举35 综上所述,学界对真武 ( 玄武 ) 起源研究、宋明真武信仰研究、地域真武信仰 研究、真武与道教文化研究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真武图像的研究总体来看,真武信仰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之中1 宗力、刘群:《 中国民间诸神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