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7877531
  • 上传时间:2022-08-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一、鉴赏人物的切入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明确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二、人物形象鉴赏的答案组织落脚点(1)是一个()形象2)通过()手法(记叙、描写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表现出了人物()特点3)表达了作者()情感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析】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8•游子、思妇的形象远思乡诗往往传达出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如《行行重行行》中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练习:1、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析】(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2)诗人通过记述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的遭遇,(3)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2、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析】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3、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析】(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3)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4、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会昌二年,四十岁的杜牧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欢”,“欢伯”的简称,即酒问:诗中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述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析】第二句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霜”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最后一句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鉴赏诗歌中的景物一、景物形象鉴赏常见题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景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三:答案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二)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练习: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通过描写初春时的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绘制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04年高考)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随夫游宦吴越荆楚之间,相传她婚姻不遂,抑郁而终答: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2、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3、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