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的含义.docx
2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诗词的含义 篇一:古诗诗句和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土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挂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腾跃,含蓄沉重,既简朴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多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旋绕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峙雄伟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赞同1| 评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节令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心绪消极,面带忧愁之色。
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观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合适 那水波荡漾的晴天,风景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风景更加特殊假设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辉照人句解:在璀璨的阳光映照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秀美,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掩盖下,西湖周边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分外奇异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观多娇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山雪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踪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悄悄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可能,月中桂子只是传闻,那么钱塘潮奇观切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确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奇怪宏伟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由于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望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探索那美观的传闻,下句写自己悠闲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可能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节令,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时田园杂兴 【年头】南宋 【】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乳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解释] 1.肥:指果肉肥厚 2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3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4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5蛱(jiá)蝶:蝴蝶 6菜花:油菜花 7惟有:只有 8无:没有 9傍:靠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挚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繁茂。
其次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点燃,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曼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体验的处所结果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迷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成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美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释] 1.鹿柴:地名。
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简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邻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风景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由于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概括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 有声反衬整体的安宁通常处境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摈弃开,只听见无意传来的几声 “人语响”外观上看,这几声“人语响”貌似打破了安宁,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 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貌似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 猛烈比较,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切”(《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风景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篇二:古诗词的哲学寓意 【高中政治学习】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摄取养分,不断更新学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熟悉理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熟悉理应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秀美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边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熟悉论片面表达的是实践是熟悉的来源。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laquo;赋得古原送别raquo;,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进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对比完善的进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成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该句出自唐魏徵laquo;十渐不克终疏raquo;,其意为:聚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告成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头,不, 有量的积累就不成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打定,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确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日要留神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laquo;行路难raquo;,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确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进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进展的,道路那么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该句出自宋苏洵laquo;辨奸论raquo;,其意为:月亮周边展现晕圈就要起风,柱子下面的石基潮湿就要下雨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报告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成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熟悉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熟悉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该句出自宋陆游laquo;冬夜读书示子聿raquo;,其意为:从书上学到的学识终究显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学识,务必亲自加入实践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报告我们,实践是熟悉的根基,是熟悉的来源人的熟悉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该句出自唐罗隐laquo;蜂raquo;,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 考点透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