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层曝气、深水曝气、深井曝气介绍.docx
1页浅层曝气、深水曝气、深井曝气介绍参考资料: 浅层曝气其原理基于气泡在刚刚形成的瞬息间,其吸氧率最高曝气设备装在距液 面800〜900mm处,可釆用低压风机单位输入能量的相对吸氧量可达最大,它可充分发挥 曝气设备的能力风机的风压约1000mm左右即可满足要求池中间设置纵向隔板,以利液 流循环,充氧能力可达1.80〜2. 60kg/(kW • h)缺点是曝气栅管孔眼容易堵塞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又名殷卡曝气法(Inkaaertion)这项工艺的原理是:气泡只有在 其形成与破碎的一瞬间有着最咼的氧转移率,而与其在液体中的移动咼度无关,因此将曝气 装置设于近水面处浅层曝气的曝气装置多为由穿孔管组成的曝气栅,曝气装置多设置于 曝气池的一侧,距水面约0.6〜0.8m的深度为了在池内形成环流,在池中心处设导流板 这种曝气法可使用低压鼓风机,有利于节省电耗,充氧能力可达1.8〜2.6kgO2 / kwh2) 深水曝气曝气池内水深可达8. 5〜30m,由于水压较大,故氧利用率较高;但需要 的供风压力较大,因此动力消耗并不节省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曝气池内的混合液的深度大,一般在7m以上这 种工艺的效益是:(1)由于水压增大,提高了混合液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加快了氧的传递速 率,有利于微生物的增殖和有机物的降解;(2)曝气池向竖向深度发展,降低了占用的土地 面积。
本工艺有下列两种形式:1. 深水中层曝气池水深在10m左右,但曝气装置设在4m左右处,这样仍可使风压在5m的风机,为了在池 内形成环流和减少底部水层的死角,一般在池内设导流或导流筒2. 深水底层曝气水深仍在10m左右,曝气装置仍设于池底部,需使用高风压的风机,但勿需设导流装置, 自然在池内形成环流3) 深井曝气其特点是处理效果好,并具有充氧能力高、动力效率高、占地少、设备简 单、易于操作和维修、运行费用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泥量低、处理不受气候影响等深井曝气池(曝气井)直径介于1~6m,深度可达70~150m,井中间设隔离墙将井一分为 二或在井中心设内井筒,将井分为内、外两部分在前者的一侧,后者的外环部设空气提升 装置,使混合液上升而在前者的另一侧,后者的内井筒内产生降流这样在井隔离墙两侧 和井中心筒内外,形成由上而下的流动由于水深度大,氧的利用率高,有机物降解速度快, 效果显著深层(井)曝气活性污泥法与常规(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同为曝气充氧好氧氧化,其 组合工艺仍然需要后续沉淀(固液分离)和污泥回流过程而由于深层(井)曝气过程是在 较之常规(浅层)曝气要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水压下充氧,混合液中溶有过饱和空气以及 生物氧化反应过程生成的废气(n2、CO2等),因此需要在其顶部设置脱气池,用来脱除混合 液中所溶入的过饱和空气和废气,2以利于循环到降流管中重新注入新鲜空(氧)气。
如果后 续沉淀池,则需在进入沉淀池前先脱除微气泡,以保证沉淀过程不受微气泡上浮的干扰,而 能使污泥正常沉降并从混合液中分离出去但微气泡的上浮本来就能携带污泥一起上浮,这便是自发气浮因此我们正好可以利用深层 曝气过程的这种特性,在其后续气浮分离器用来浮选掉污泥,可以将沉淀池省略,做到事半 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