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版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docx

3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4744016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46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版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矛盾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矛盾,A、B互为矛盾概念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反对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反对,A、B互为反对概念A+B

      司法归类: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实则确定某一事件或行为是否属于某个法律概念的外延范围概念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对象多少来分单独概念(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普遍概念(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空概念(亦称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外延没有任何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或空集,记为:{ } 或 φ 2 根据概念外延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来分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集合体整体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反映组成这个集合体的每一个分子所具有的属性非集合概念(反映类(即非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必然地具有该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特点1)集合体:由许许多多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整体)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类: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的汇集类与组成类的分子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根据概念的内涵中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分正概念(亦称肯定概念,就是内涵中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亦称否定概念,就是内涵中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否定词+正概念负概念与正概念所共同相对的那个特定范围,就是论域(议论的范围)负概念的外延大小,取决于其论域的大小4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为可独立存在的实体来分实体概念、属性概念5根据概念表达式的结构形式不同来分简单概念(对其不能再加以分解的概念,其语言表达式是单字,或,意义不可再分的词组。

      复合概念(由两个或多个概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概念<1>按逻辑关系不同来分合取式、析取式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内涵减少外延从而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内涵增加外延从而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式定义的逻辑结构:任何定义都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下定义项、定义联项被定义项:DS(逻辑变项)下定义项:DP(逻辑变项)定义联相:=df(逻辑常项)动产(Ds)就是(=df.)可以移动的财产(Dp)实质定义的逻辑要求:1 DP的外延与DS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2 Dp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Ds3 不能用负概念去定义正概念4 Dp必须清楚确切法律定义的两种结构形式:合取式结构DS =df.(T1∧T2∧T3……Tn)+B析取式结构DS =df.(T1∧T2∧T3……Tn)+B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举例、列举、划分、分类、分解举例: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一个具体实例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亦称为实指定义列举: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对象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穷举、枚举)划分:根据某一标准(或某种属性)将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将一个大类(属概念)分成若干个小类(种概念)的逻辑方法分类是更严格的划分,划分是更随意的分类分解: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分解不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的逻辑结构:母项M(逻辑变项)子项m1、m2、m3……(逻辑变项)划分标准(逻辑常项)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二分法与多分法:多分法 任意两子项之间必须是反对关系二分法 两子项之间必须是矛盾关系划分的逻辑要求:1 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2 每一次划分都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3 各子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否则犯“子项相容”的错误判断:判断主体断定(肯定或否定)了的命题换言之,判断就是对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特征:一是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二是具有真值(真的或假的)符号:亦称指号或记号,是指同一定思想相联系的、可借以传达某种思想的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陈述:通过语句来描述客观事物情况,表达对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的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式命题的分类:描述命题、评价命题描述命题:亦称事实判断或实然命题,就是陈述事物自身情况的命题它传达的是事物情况就是命题所陈述的那样评价命题:亦称价值判断或应然命题,就是陈述对事物情况的某种情感或态度的命题。

      它传达的是陈述者对事物情况的评价对描述命题的评价,是评价命题而非描述命题;对评价命题的描述,是描述命题而非评价命题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的区别:性质不同a.描述命题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判断,即具有真假值的语句;b.而评价命题则不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命题,评价命题无所谓真假,只有妥当与否、合理与否、有效与否的问题产生的分歧及解决的方法不同(信念分歧、态度分歧)作用不同a.描述命题具有叙事功能和信息传达的作用b.评价命题可以起到一种暗示、建议和规范的作用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分析命题,亦称先验命题:不需要具有从感觉经验提供的证据就能够判定其真假的命题综合命题,亦称经验命题:一个具有正常感觉官能的人,只要根据感觉经验的证据,就能知道其真假的命题应然命题、实然命题、模态命题:实然命题:断定事物(过去、现在或将来时态)实际情况的命题,其系词为“是”或“不是”应然命题:断定事物或事件应当如何的应然状态的命题,其系词为“应当”或“不应当”模态命题:断定事物必然或可能情况的命题,其系词为“必然”、“不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命题形式:命题的逻辑形式(命题形式),就是命题本身各部份(命题常项与命题变项)之间的联结方式。

      命题形式的分类: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a.模态命题:包括有模态词的命题;真值模态命题:可能、必然规范模态命题:必须、禁止b.非模态命题: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简单命题(简单命题:以词项(概念)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复合命题(以命题(语句)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关系命题:就是断定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简单命题其语言表达式是“主-谓式语句”直言命题:通称性质命题,心理学著述中亦称范畴命题,港澳台地区惯称定言命题,就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逻辑结构: 主项:亦称主词,记为 S ,表示被断定对象的词项 逻辑变项谓项:亦称谓词或宾词,记为 P ,表示主项是否具有的某种性质的词项联项:(肯定联项、否定联相):表示主项与谓项之间联逻辑常项 系的词项量项:表示主项外延范围的词项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单称量词)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按命题的质(联项)分:肯定命题(由肯定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否定命题(由否定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按命题的量(量项)分:全称命题(带有全称量项的的直言命题特称命题(带有特称量项的直言命题单称命题(主项为单独概念或者带有单称量项的直言命题。

      类 型逻辑形式符号表达式简称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S是PSAPA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S都不是PSEPE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I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O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SFPF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SNPN词项的周延性:指一个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断定的问题六种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情况: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单称命题的主项周延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1.词项周延与否,惟一地取决于一个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与命题的真假无关,与命题所断定的实际情况无关2.词项周延性问题,仅仅与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相关命题推导的真假,亦称逻辑的真假命题事实的真假,亦称经验的真假逻辑变项相同的单称肯定命题(SFP)与单称否定命题(SN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肯定命题之间:若谓项是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系;若谓项是反对概念,则二者为反对关系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否定命题之间:若谓项为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系;若谓项为反对概念,则二者为下反对关系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方法: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逻辑方法,传统逻辑通称为直言直接推理,简称直接推理。

      换质法: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的质(联项)从而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方法换位法: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主、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导出另一直言命题的方法戾换法:不断交替使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由一个直言命题推导出一串直言命题的方法复合命题:就是以命题作为直接构成成分的命题,或者,包含有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学中的复句逻辑结构:逻辑变项 肢命题 并非 否定词逻辑联结词 并且 合取词或者 析取词如果……那么 蕴含词当且仅当……才 等值词负命题:通过否定一个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或者说,断定一个命题为假的复合命题任一负命题(~p)与其肢命题(p)间具有矛盾关系任一负命题(~~p)都等值于其肢命题(~p)的矛盾命题(p)等值式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一个联言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其所有联言肢都真选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一个选言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其所有选言肢都假德.摩根律:~(p∧q)←→(~p∨~q)~(p∨q) ←→(~p∧~q)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的命题,亦称条件命题逻辑变项:假言肢(前件:表示某种条件(或原因)的假言肢,记为“p”;后件:表示依赖于某种条件的推断(或结果)的假言肢,记为“q”。

      逻辑结构:逻辑常项:假言联结词(蕴含词、逆蕴含词、等值词)客观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制约关系:充分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和q,有p就必有q,则p就是q的充分条件,二者之间具有充分条件关系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和q,若无p就必无q,则p就是q的必要条件,二者之间具有必要条件关系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充分必要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和q,若有p必有q,且,无p必无q,则p是q的充分又必要条件,p与q之间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和q,若有p未必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