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旗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doc

41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94303120
  • 上传时间:2019-08-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7.50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社旗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2010~2020年)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05]50号)文件精神,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等5部委《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9]2348号)的要求,特编制社旗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综合说明社旗县位于南阳盆地的东沿,东邻泌阳县,西接宛城区,南连唐河县,北靠方城县全县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县域气候属北亚热带边缘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农业生产耕地面积130.14万亩,止2009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7398处,有效灌溉面积43.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6%,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2010-2020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新建部分小型水源并配套灌排设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本次规划采用的基准年:2009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兴水为重点,采取灌、排、蓄、引、喷等形式,尽量蓄住天上水,科学拦着过境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有效用好外引水,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努力,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7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排涝面积4.0万亩,新增灌溉供水能力200万立方米,农业生产用地稳定在126.29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538200吨左右完成本次工程需新打井6082眼,配套6082眼,修复旧井3668眼;新修、恢复塘坝、堰坝852座,新修改造渠道1757公里,其中衬砌300公里,总需动土方1186万m3,砼33.76万m3,砌体39万m3,总需投资37357万元本次规划方案实施后,年可新增效益3176.2万元,将会大大缩小我县与我省先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距,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特别是粮食的增产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能加快我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县粮食安全。

      1. 基本概况1.1自然条件社旗县位于南阳盆地的东沿,东邻泌阳县,西接宛城区,南连唐河县,北靠方城县地处东经112°46′~113°11′,北纬32°27′~33°09′之间全县辖15个乡镇,246个行政村,120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26.3万亩,总人口65.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全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由浅山过渡到平原全县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其中低山区87.6平方公里,岗丘区621.8平方公里,平原区493.6平方公里全县土质良好,PH值在6.5—7.2之间,土质可分为三类:①黄棕壤土,面积647平方公里,分布在东部岗丘区和沿河平原地区;②砂姜黑土,面积543平方公里,分布在西部、西南部和离河较近的平原;③潮土,面积13平方公里,分布在沿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县域气候属北亚热带边缘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旱,少雨雪,夏季炎热多雨,干湿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用多种作物生长①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4℃,历年平均无霜期226天,相对湿度71.2%历年平均降雨量809mm,历年平均蒸发量1563mm②河流:属长江流域,唐河水系,全县大小河流13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条(赵河、潘河、唐河、晏河、马河、饶良河、毗河、陌陂河)。

      1.2 社会经济状况社旗县1965年11月建县,由当时的泌阳、南阳、唐河、方城四县的边缘区组合而成,据2008年社旗县年鉴统计,社旗县国民生产总值7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2736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416元1.3 农业生产状况全县农业生产耕地面积130.14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7.1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0.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2.1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00200吨,棉花产量11580吨,油料产量48295吨,蔬菜产量368936吨,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1.4 自然灾害情况旱涝是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建县以来旱灾32次,使农业严重减产有11次,受灾面积343万亩,绝收面积48万亩涝灾35次,使农业减产有15次,其中涝灾4次,涝灾及渍灾11次,受灾面积401万亩,绝收面积60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8亿元我县干旱灾害特点:一是干旱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二是干旱发生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三是旱灾分布时间以夏旱和夏秋连旱最多;四是旱灾分布面广,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

      2.农田水利现状2.1 工程现状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始终把兴修水利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持之以恒地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兴建了一批防洪抗旱骨干工程,配套建设了一批农田水利工程,使全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止2009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7398处,有效灌溉面积43.69万亩,其中大型灌区1处:鸭河口水库社旗灌区,设计引水流量17.6m3/s,设计灌溉面积28.0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10.86万亩引河渠4条:设计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实灌面积0.64万亩小型水库9座:设计面积 4.59万亩,实灌面积0.4万亩机电灌站33处:基本能用13处,站首和渠系损坏20处;实灌面积1.4万亩机电井6755眼,灌溉面积26.44万亩,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塘坝596座:其中渔塘340座,灌溉塘86座,拦河坝170座,灌溉面积3.9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41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4.62万亩,管道输水面积0.77万亩,喷灌面积2.02万亩;全县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6.31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8平方公里2.2运行管理现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喝“大锅水”、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差、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壮大等。

      2.3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需值得重视和急待解决1、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我县的水利工程大多建于70年代,且建设的标准偏低,经过近30多年运行,工程普遍老化失修严重,机电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处于低能高耗状态,灌区已有20%工程丧失功能,50%工程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入80年代灌溉面积增长小于衰减面积,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灌溉面积呈增加趋势,但效益面积衰减局面尚未得到根本好转2、灌溉技术落后:由于我县目前大部分采用比较落后的传统地面灌溉技术,因此在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上,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井灌区畦田平整差,且较长,渠道配套不完善,田面不平整,渗漏严重,再加上管理不善,水利的利用系数只有0.40左右,也就是说从水源到作物根层,有一半以上的水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3、水价较低,偏离价值,造成效益差和管理水平低灌区水费价格按规定基本水费4.5元/亩,计量水费4.1分/米3,按每亩定额60—80米3水计算,每亩全年只能收取15元以小麦为例,按水分生产要素计算(最低水平)每立方米水可产生粮食0.8Kg,水利分摊效益0.4计算,因水增产粮食128Kg(小麦),价格1元/Kg,每亩增产128元,因此产出与投入不成比例,形成了剪刀差,再加上农业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跟不上,形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能自我发展,造成单位效益差,群众浇地难的被动局面。

      4、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我县水利建设资金虽然近几年不断增加,但同农业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水利投入滞后于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上级投资项目有限,并且多数项目需地方各级匹配资金,致使有些水利工程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二是水利投入没有稳定的筹集渠道我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财政属吃饭财政,无力投入三是群众收入低下,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水利投入不足是制约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乡村水利技术力量薄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兴修水利是治国兴邦的百年大计,我县由于建县晚,基础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繁建国以来,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县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多功能的水利体系,其中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水利设施,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水利工程防洪、灌溉标准偏低,工程基础薄弱,工程设施少,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旱涝灾害仍然是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表现在: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不完善,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发挥;水资源利用水平比较低,水资源浪费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生产手段落后、工程不配套、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管理粗放等原因,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缺口较大,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偏少,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日趋紧张,水污染日益严重综上所述,现有工程状况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方面差距很大、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县委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建设与管理滞后的状况不改变,势必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基础产业的指示,必须把水利放在与能源、交通同等重要的位置,转变机制,优先发展,提高效益,尤其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因其估算投资小、见效快、操作灵活、便于管理和有效地吸纳民间资本、盘活水利资产,更应优先加强建设,壮大水利基础产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践证明,没有稳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供保障,农业要取得这么显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从目前我县农业发展需求来看,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3.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1 水土资源总量3.1.1 水资源3.1.1.1 水资源类型我县地处北亚热带,多年平均径流深257mm,有较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良好,适用于农田灌溉水资源从形式上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地表水,二是地下水3.1.1.2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1、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在社旗县境内主要指河流,鸭河灌区和小型水库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可分为三种类型:(1)浅井区:地下水埋深20—60米,主要分布在唐河沿岸和其它支流河岸地区;(2)中深井区:地下水埋深60—130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缓岗丘地区;(3)深井区:地下水埋深13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岗丘地区(详见下表3-1)表3-1: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3分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