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题库.docx
40页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专业面试》题库17 [简答题](江南博哥)1.题目: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2.内容:代谢废物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excretion)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不同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3.基本要求:(1)要有过程性评价;(2)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请在10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答辩题目1.简述排泄的意义?2.你板书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探究尿液成分的小视频,提问:尿液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尿液中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尿中含有尿素、水和无机盐等)讲解这些物质都是细胞代谢的产物,这些代谢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引入课题二)新课讲授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请学生说出: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物质呢?(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都属于代谢废物)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身思考:人体有哪些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充分讨论后进行回答:(1)排尿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2)排汗可以通过排汗排出一部分代谢废物请学生回忆汗液不小心滴落在嘴里是什么味道?(首先感觉到的是咸)总结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考人体出汗的部分都是哪里?总结概括出汗腺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处3)呼吸接着多媒体出示人在寒冷的冬天哈气的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呼气排出的代谢废物有哪些?(除了二氧化碳之外,会感觉到手潮湿,证明也会排出一些水分)3.排泄和排遗的区别教师提问学生根据刚才的回答尝试归纳总结:什么叫排泄?预设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人体将细胞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教师提问:排便会排出食物残渣,是否属于排泄?(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不属于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是食物被消化后的废物,因此不属于排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讲解,排便也叫排遗三)巩固提高我们人每天必须排尿,少则500毫升,多的不超过2500毫升,排尿过少应该有所警惕如果连一滴尿都没有,几天之后就会有性命之忧思考:为什么排尿那么重要?(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避免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排汗、排尿和呼吸。
作业:有人说“汗液和尿液是一样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回家思考,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排泄的意义?【参考答案】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水、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简述你板书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对于本节课,我采用了脉络式的板书对于讲解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主要注重对于过程和方式的讲解,所以运用脉络式的板书,条理更清晰,有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图示式的记忆,便于学生理解18 [简答题]1.题目:视觉的形成2.内容: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图4-47所示图4-47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图4-48)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这时,你才“看”到了黄蜂3.基本要求:(1)要创设适当的情景;(2)有配合教学内容的适当板书设计;(3)讲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答辩题目1.谈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2.本节课你是怎样导入的?参考解析:(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1.请四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来参与游戏,先睁着眼睛走直线,再蒙上眼睛走直线,看谁走的又直又快,分享两次体验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蒙眼走弯路的原因(大脑没有接受到眼睛的信息,不能准确定位),体会眼睛的重要性2.人所获取的外界信息,绝大多数来自于眼睛,大家知道我们的眼睛都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人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事物的?引入课题二)探究学习,讲授新课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观察同桌的眼睛,描述眼睛的结构眼睛由外部结构眼睑、睫毛、眼肌以及内部结构眼球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眼球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提出问题:眼球的结构组成又是怎么样的呢?展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示意图,讲授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角膜:位于眼球最外部,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虹膜:位于角膜内部,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的通道)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2.视觉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合作探究视觉形成的过程教师总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随光线明暗及物体远近的变化,瞳孔大小、晶状体凸度会发生改变,以看清物体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若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象这样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近视:“三要”(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间长了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引导学生思考用近视镜进行视力矫正的原理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作业:课下思考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原理板书设计】视觉的形成略【答辩题目解析】1.谈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参考答案】眼球的晶状体等结构有灵活的调节功能,但若是晶状体的调节负担太重,过度变形而不能恢复原状,从而使外界的物象不能准确的落到视网膜上,就会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近视眼主要是晶状体变凸或眼球前后径变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所以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则是晶状体变凹或眼球前后径变短,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形成的2.本节课你是怎样导入的?【参考答案】我采用的是游戏导入法,请几位同学到教室前面参加蒙着眼睛走直线的小游戏,从而使同学们真切体会到眼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结构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眼睛看世界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课程的学习我这样设计导入是因为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这堂课的趣味性,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19 [简答题]1.题目:神经系统的组成2.内容:上述资料介绍的病例,分别涉及脑(brain)、脊髓(spinal cord)、或神经(nerve)的损伤,说明感觉、肢体运动、内脏器官的活动都与神经系统有关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图4-53)3.基本要求:(1)10分钟内讲完;(2)要有适当板书;(3)创设情境,有提问环节答辩题目1.谈谈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说说你用“点球大战”作为导入的意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把精彩的足球“点球大战”片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提出问题:守门员应具备什么样条件才能准确扑到足球?需要身体的哪些器官相互配合?(守门员要反应的足够快,并且还要大脑、眼睛、手等的配合。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师展示神经系统的模型,观察神经系统的组成总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2.教师请学生以生物兴趣小组对照课本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描述脑三部分结构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大脑与感觉、运动、语言有关;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可以调节人体的基本活动,比如心跳、呼吸、血压等)教师补充: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如果小脑受损人的各种肌肉协调活动,如跳舞、体操、打篮球都不能进行,身体也将会失去平衡脑干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的部分3.请学生结合课本中资料分析运动员腰部脊髓受损导致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的案例,分析脊髓的功能脊髓是连接脑与躯干、内脏的通路)4.请学生结合课本中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图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分析神经的组成和功能:由脊髓发出的神经是脊神经,脑发出的神经是脑神经,脊神经和脑神经都能够传导神经冲动总结概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称为是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我们称为周围神经系统。
接着,组织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展示出来三)巩固新知思考: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这和脑的哪个部分的功能有关与小脑有关)(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自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作业:人们常认为小孩跌跤向前倒并不可怕,怕的是向后倒,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略20 [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资料片:17世纪时,医生为了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尝试将动物的血液输入人的血管,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入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有的病人输血后出现了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进而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建立血型与安全输血的联系(1)教师要求学生回忆血型的种类,并对学生回答做出及时评价2)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正确安全输血,并对学生回答做出过程性评价3)学生观察实验视频2.探究安全输血的原则(1)学生分组观看视频并完成输血关系表,教师提示学生体外两种血液相混后不发生凝集,才能进行输血2)学生分小组回答,教师评价师生共同总结得出A、B、AB、O型血可接受的血型。
3)学生补充概括四种血型分别可以输给哪些血型,教师及时评价4)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对比输血关系表有哪些发现?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输血原则: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没有同型血或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都可以输入少量O型血,AB型血的人可以缓慢输入少量O型、A型、B型血5)学生思考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是否有道理,教师评价6)教师讲解成分输血三)巩固提高学生回答导入时的问题,教师评价反馈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作业:请学生课后将安全输血的常识告诉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谈谈你设计该导入的意图参考答案】导入不仅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联,也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