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冲有家红军兵工厂.pdf
3页攸县峦山镇东冲村 ( 2 0 1 1 年并入 老漕村 ) ,位于罗霄 山脉西麓 三斗岭 下 , 西距县城8 5 公里 , 东与江西莲花仅 一山之隔村庄 四面环 山, 层峦叠嶂, 一条青石古道婉然西来 ,清澈 的东冲 水从房前屋后潺潺流过清代及民国 期间的夯土房屋随处可见 ,若不是其 中夹杂着现代房屋,你会以为时间在 这里停滞而恍若隔世⋯⋯ 踏着古道 , 循溪而行 , 你会看到当 地程姓人 家的宗祠——程 氏祖 堂 , 一 座略显特别的房屋 面阔三间 , 前后两 栋, 青砖青瓦, 封火山墙 , 湘东地区典 型 的清代祠堂建筑 而墙上 “ 革命成功 万岁” 、 “ 实行斗争 ” 、 “ 武装起来—— 直 第三支部 ” 等暗红色的标语 , 显然 出自 红军之手不错 , 8 0 年前 , 湘赣苏 区最 早的兵工厂之一,攸县苏维埃政府东 冲兵工厂便是冒着战火硝烟 ,诞生在 这座祠 堂里 吴桂林冒死组建兵工厂 1 9 3 0 年9 月1 6 日, 毛泽东在醴 陵召 开湘东特委会议时 ,得知攸县还没有 成 立县委和苏维埃政府 毛泽东认为 , 攸县是湘东腹地, 东与赣西萍乡、 莲花 交界 , 南可通茶陵、 酃 县( 今 炎陵县 ) , 战略地位重要 ,特别指示湘东特委书 记张启龙、湘东工农兵政府主席袁德 生 , 尽快组建攸县县委及县苏政府 , 以 适应湘东斗争形势需要。
就在湘东特 委会议召开后 的第二天 , 罗炳辉 、 谭震 林率红1 2 军攻占攸县县城,旋即召集 县城及周边在 马日事 变后隐蔽下来 的 共产党员成立中共攸县革命委员会 , 并组建攸县赤色游击 队9 月2 4 日, 红 1 2 军安排一个纵队同攸县革命委员会 的成 员及赤 色游 击队 向攸 县 东部进 军 1 0 月下旬, 攸县第一次苏维埃代表 大会 , 在漕泊东冲召开 会议正式选举 产生了攸县苏维埃政府为了扩大红 军和地方武装 ,拓展红色区域 ,是年 冬,攸县苏维埃政府命吴桂林着手创 建兵工厂时任攸县苏维埃政府副主 席的程志道,将其家族祠堂 “ 程氏祖 堂” 腾 出来 , 作 为兵工厂厂房 吴桂林 , 攸县沙陵陂人 , 木工出 身 , 1 9 2 6 年入党 ,与谭震林一道领 导 了攸县工人运动在运动 中, 他英 勇 顽强 , 果敢坚决马 日事变后 , 湘东保 安 司令 罗定率部返 回攸县 , 大肆 捕杀 共产党人吴桂林独 自一人爬上县总 工 会屋顶 , 升起 一面红 旗 , 表 示要 革 命 到底1 9 3 0 年9 月, 隐蔽在 乡下 的吴 桂林随攸 县革命委员会来到东冲。
吴 桂林利用其木工 出身 的优势 , 迅 速组 织 了由木 工、 铁 匠、 铜 匠、 银匠等组成 的3 0 多人的工人 队伍工人们 因地制 宣 , 因陋就简 , 土法上 马, 迅速 开始 了 军工生产 1 9 7 2 年 ,原湘潭市革命委员会对 兵工厂旧址 进行维修和 复原 陈列时 , 有幸请到了一位原来的工人老人的 姓名现在 已不得而知 ,只知道他 与吴 桂林同为沙陵陂人, 也是木匠出身 据 老人回忆 , 刚开始时 , 因技术原始 , 原 料缺乏 , 只能打造 一些大刀、 匕首 、 梭 镖、 三角叉等冷兵器 兵工厂最大的困 难是枪管的制作与火药的炒制苏 区 本来盛产铁矿 ,但要将生铁锻造成 内 壁光滑的钢管,用于制造有别于普通 鸟铳的枪支 , 却颇具一定难度 苏区多 山,村 民自古狩猎 ,普通猎 民也知道 “ 一硝 二磺三木炭”的黑火药配 比, 火 药制作也本不是 问题 ,但因国民党对 苏区的物资封锁 ,硝酸钾的获取极其 困难 , 本地在墙根刮取 白硝的方法 , 远 远不能满足需求为解决兵工厂遇到 的困难 ,苏区政府相继开办了炼铁厂 和硝盐厂 铁厂生产的“ 攸饼铁 ” 主要 供应兵工厂,而硝盐厂采取以新土坯 换取泛潮起碱 的陈砖 的办法 ,在苏区 内广泛收集原料 , 土法熬盐, 不仅部分 解决 了苏区食盐不足的问题 ,还从土 盐中提取白硝 ( 主要成分为硝酸钾 ) , 供应兵工厂做火药原料。
吴桂林亲力 亲为, 率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展开攻关, 最终克服重重 困难 , 打造出火枪、 雷火 枪、 松树炮等火器 , 并炒制出高质量的 黑火药 , 步枪 的维修技术也 日渐成熟 工人 中的木匠主要负责制作枪托和车 制松树炮炮身 , 铁 匠负责打造枪管、 枪 机和炮心等铁制部件 ,而铜 匠和银匠 则负责维修枪械以及焊接等精细工 序 大家分工合作 , 以极高的热情投入 生产 , 短时间内, 便 生产出了大量的武 器用于装备苏 区武装 兵工厂让游击队员“ 人人有枪” 据 当年 的儿童团员洪 家林老人 回 忆 , 兵工厂生产的武器 中, 数松树炮威 力最大 炮身长约六尺 , 用整段合抱的 大松树刨光制成 , 外加三道铁箍加固, 中间用车床车 出炮膛 ,嵌入铁膛管和 引信管炮弹则很随意 , 铁屑、 铁蛋甚 至石子都行 , 最好的是碎锅铁 , 因其略 带弧形 ,发射后到处飞舞 ,杀伤力极 大但 因过于笨重, 携带不便 , 主要架 设在各个哨卡 , 用于道路封锁 当时进 出苏区的大小道路都设有哨卡 ,每个 哨卡至少架设松树炮两门,总数有数 十门之多 其次则是 雷火枪 , 制作工艺 与松树炮类似 ,弃用松树炮身而直接 运用加厚 的炮管 , 重量较松树炮轻 , 可 以短距离携带。
生产最多的是改进型 的 , I , 枪竹 车 ⋯ 拱已 恼田 准装置和准星 , 一眼望去 , 与真的步枪 相差无几 除传统 的铁砂外 , 还可以发 射铁珠 , 增强 了发射距离与准确性 , 大 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唯有枪机部 分无法改造 有一位机智的红军战士, 用一块毛 巾别在腰间 ,毛 巾的下摆部 分刚好遮挡 了枪机 , 就是近看 , 也很难 看 出区别来一时 , 战士们纷纷效仿 有一位不明就里的逃亡地主 ,在 向铲 共义勇军汇报时,说游击队不仅有数 百人 ,而且人人有枪 ,令敌人大惊失 色 在以后 的历次战斗中, 这种酷似步 枪 的火枪 也 大大地 震慑 和 杀伤 了敌 人 兵工厂还制作过少量木枪 , 枪管部 分刷上黑漆 , 枪 身抹上桐油 , 用于儿童 团员站岗放哨, 远远望去, 倒也像模像 样当地一位老赤卫队员收藏了一支 兵工厂生产的火枪 ,这支枪外形与鸟 铳无异 , 但长不足两尺 , 原来这种枪是 兵工厂特地生产的短枪 ,专门配发给 在 白区活动的游击队员 民国期间, 湘 赣山区人民还有穿长衫的习惯,战士 们把短枪别在腿上 , 外面用长衫遮挡 , 从而便于在敌 占区活动。
枪炮做好后 , 都要试射 , 确保没有问题 , 才能交付部 队使用 兵工厂旧址后山, 至今仍保留 有试炮台遗迹 1 9 3 0 年 9 月成 立 的攸 县 游 击 大 队, 干部 战士共计 1 6 0 余人 , 苏区县委 与 十 乡 上 其 简 的 次 有 期 就 在 分 击大队手握兵工厂最初生产的大刀、 梭镖 , 配合驰援的湘东独立师, 在峦 山 殷家坊迎战来犯之敌 , 歼敌一个连 , 缴 枪9 6 支,取得攸县革命武装组建以来 的首次较大胜利 敌人不甘失败 , 随即 又纠集数百兵力进攻我苏区 此间, 湘 东南 总暴动爆发 , 县游击大队和各区、 乡游击队、 赤卫队组成暴动 队伍 , 配合 湘东独立师四处出击,取得了一连串 的胜利 , 合计歼敌近8 0 0 余名 , 缴枪数 百支 此后至1 9 3 2 年底 , 攸县武装独立 或配 合主 力红军历 经大 小战斗 数十 次 , 给敌人沉重打击 攸县苏 区迅速扩 大 , 苏区武装也 日益壮大 工人们夜以继 日地工作, 几乎没 问休息, 饿 了就随便吃两 口, 累了就 一会当地老人 回 lI乙, 其时 , 厂内厂 的车床声、 锤击声 、 人声以及后山试 和试炮的声音 日夜不绝。
在工人们 努力下, 兵工厂 的产 能大增 , 同时 , 造技术也有 了长足进步 ,至1 9 3 2 年 ,兵工厂已能生产发射步枪子弹 的 响枪 , 并开始尝试生产子弹 苏区的发展 ,引起了国民党反动 的极度恐慌1 9 3 2 年初, 敌2 8 军军长 建绪亲 自出马, 对苏区展开疯狂的第 次围剿攸县苏区第二、 第 四、 第五、 六区相继失陷 ,仅剩一区和兵工厂 在 的三区部分地 区,纵横不足1 0 公 里为灵活机动地消灭敌人 , 苏区红军 和地方武装陆续开赴外线作战, 县苏区 机关也撤往柏市凤塔, 兵工厂的保卫力 量不可避免地变得薄弱 ,形势岌岌可 危 ,甚至有几次敌人都打到 了东冲村 口兵工厂的工人拿起刚刚做好, 甚至 还未完全做好 的枪支, 与仅有的几名赤 卫队员一起投入战斗, 数次击退敌人的 进攻 然而 , 就在这种危急的处境中, 兵 工厂干部和工人仍开足马力生产, 及时 补充了前线武器弹药的消耗 转眼到了1 9 3 2 年冬天,敌人加 紧 了对苏区的围剿 1 1 月2 7 日, 敌1 5 师与 6 3 师相互 配合 ,完成 了对我苏区的合 围 当日夜间 , 在逃亡地主的带领下 , 敌人抄小路摸到了东冲村 口。
虽是初 冬 , 但山区的夜晚已经十分寒冷 , 两名 放哨的赤卫队员顶着严寒,警惕地注 视着前方 无奈恰逢农历月末, 到处黑 漆漆一片, 待听到“ 唰唰” 的脚步声 , 敌 人已经靠得很近了两名哨兵连忙鸣 枪示警 此时的兵工厂内 , 工人们还在 加班生产 听到枪声 , 兵工厂干部一面 组织赤卫 队员进行阻击 ,一面组织工 人带上便于携带的设备和物资 ,撤往 江西莲花九龙山几名赤卫队员面对 强大 的敌人 , 毫不畏惧 , 英 勇阻击 , 为 兵工厂 的撤离赢得 了宝贵 的时间, 最 终因寡不敌众, 悉数牺牲次日, 整个 攸县苏区失陷 敌人攻 占东冲后 ,马上封锁 了所 有出村道路 , 连夜搜捕至次 日中午 , 村内便有数十人被捕其中有未及时 撤离的苏区干部、 共产党员、 兵工厂工 人、在家养伤 的红军战士以及革命群 众敌人在历次围剿中,都 叫嚣着要 “ 血洗三冲 ( 东冲 、 草皮冲 、 出水 冲 ) 两 漕( 新漕 、 老漕 ) ” , 他们是这样说的 , 也 是这样做的兵工厂西面3 0 0 米左右 , 有一座清代修建的青石桥, 名日“ 猪形 桥” , 桥下便是日夜不息的东冲水敌 人用砍刀将被捕的数十人全部杀害在 桥上 , 头颅与尸体则弃于水中, 烈士的 鲜血 染红 了整条溪流。
一时间, 除地 主 劣绅外, 整个苏区内几乎家家戴孝 , 户 户埋人洪 家林老人的祖父与 父亲就 是在此时双双被捕牺牲 的 “ 两 副棺材 同时 出门, 埋入 同一个墓穴 ” , 每每 回 忆至此, 老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同样 年迈的妻子 , 则静静地坐在旁边 , 紧紧 地拽着老人颤抖的手⋯⋯疯狂 的敌人 还将兵工厂内设备全部捣毁 ,厂房则 因当地程 氏族人 以“ 毁祠就是 灭祖” 为 由联名具保 , 得 以保存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尽管苏区已经失陷,但苏 区红军 仍在浴血战斗 兵工厂撤到九龙 山后 , 利用山洞作掩护 , 继续组织生产 , 并将 生产的武器弹药送到前线,不仅及时 让在外线作战的红军得到武器弹药的 补充, 而且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苏区红军先后恢复峦 山、 八 团、 浯塘 、 柏市、 高楼等苏区, 并四面出击 , 给敌 人以沉重打 击 1 9 3 3 年 , 兵工厂与原设 在莲花 杨桥 的莲花 县军械 所合并 , 更 名湘赣省军械厂 ,开始为整个湘赣苏 区红军制造枪械 ,从而登上 了更为广 阔的革命舞台1 9 3 4 年8 月 , 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 ,湘赣主 力红六军 团突围西 征,军械厂干部与工人大部分编入谭 余保领导的湘赣边红军游击队,坚持 了三年南方游击斗争 ,为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