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陈海良书法研究断想.doc

3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381575497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0M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陈海良书法研究断想齐玉新写在前面只有优秀的书法家才有被研究的价值陈海良,作为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无论是从创作上还是市场上,都有着研究的价值或许,有人会以为,陈海良才40多岁,还很年轻,现在做这个研究是否有点早?当我们梳理一下历史上的书法家时,会发现,那些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也都是在三四十岁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书法经典或许,我们总是被“人书俱老”这句话所影响,以为,一个书法家最终还是要到老了之后才会攀升到最高的艺术高度尽管,也有一些书法家是这样的,但我个人以为,一个书法家,40岁前后正是精力、体力、创造力、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是一个艺术家第一个最高峰的时候,也是他们艺术转折期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做一些研究,或许对于他人对于作者本人也都是有意义的事情去年底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要是对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以及他们的创作做一个“散点式”的研究,一定是个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于是我翻来覆去的筛选,最后确定了陈海良之所以选定了他,主要是基于如下理由:1、我很熟悉他的创作和他本人2、获过很多大奖3、书体很全面4、某一书体很有代表性5、影响力大6、年龄正好。

      7、是一个专业的书法家而不是书法官儿最终经过和陈海良的反复接触与磋商,确定了这个连载我要写这也是我第一次对一个当代中青年的书法家做一个“散点式”的研究,在网络上以“连载”的形式出现这对我很有挑战性,于是我经过几个月的权衡,开始写了第一节:关于陈海良其人陈海良是江苏常州人,1968年生,和我同年,小我几个月我曾经和朋友说过:“1968年出生的三个人比较厉害,陈海良、陈忠康和我老齐!”他俩是书法在当代很厉害,我玩网络很厉害当然,这是玩笑话不过,当代人,因为网络、因为媒体的高度发展,能和当代这些优秀的书法家生活在一个时代,并且有机会和他们接触、欣赏他们那么多作品和展览,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也如同,如果我们曾经和王羲之生活在一个时代,并且在一起雅集过,难道不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吗?至少你看过王羲之怎么执笔、怎么写字,至少你不会为了古人的笔法而去故纸堆里面求证真谛到底是什么陈海良,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书法本科专业南师大是国家211大学,很厉害的一所高等学府尉天池、马士达、周玉峰、陈仲明是他的授业老师这样的家底已经让人羡慕不已了据他自己说,南师大毕业后分配到一所高校当老师,次年他想搞一个自己的书法个人展览,父亲觉得不是时候,没有给他资金上的资助,于是他一咬牙辞掉了工作下海开始给人家打工,目的就是积攒资金实现自己做个展的理想。

      用他自己的话讲,那叫做“男人要独立,一定要经济的独立啊!”去应聘的时候,陈海良问人家什么工作工资最高?人家说干推销于是海良在推销行业一干就是七八年那些天奔跑于天津、唐山、东北之间,从一个普通的营销员到销售科长、副总、法人!那七八年的日子里,海良偶尔利用一点时间自己写些探索的字,他说调到书画院以后(大概1997--1998年?)才知道书坛有“广西现象”和中青展中的“手札风”以及“展厅效应”,才在领导的硬性要求下订阅了一些《书法报》等报刊,知道了外面的书坛是什么样子的!在调到书画院之前,他曾给恩师尉天池先生打征求意见,结果尉先生中大骂他一顿:男人应该有事业,你的事业就是企业就是经营!你调到书画院反而挤掉了别人去书画院的机会!我肯定是不同意的!海良说他最敬畏的就是尉先生,接完了,吓得连内裤都被汗湿透了对于这个我是见过的----只要在尉天池先生面前,海良就会乖的跟个小孩子一样,那种怕不是惧怕,是敬畏、是敬仰、是感恩这个时候,海良跟往常大大咧咧的样子判若两人后来他还是被师长们和常州市领导看中进了书画院而且两年后接连在全国大展中屡屡获奖,成为江苏青年书法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听海良讲,他第一次出山参加的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1997年、河北)获得了“全国奖”。

      我第一次见到陈海良的时候,是2003年初在陕西西安那时候正是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的获奖提名作者们箪食壶浆的来现场笔试,我作为唯一的网络媒体成为观察员在一群牛哄哄的作者群中他走到我面前声音洪亮的自我介绍:“老齐,我是江苏的陈海良!”说实话,那时候我还真的没听说过陈海良这个名字不过感觉这人很直爽很痛快,有点北方人的脾气本来那次我想让所有获奖作者们都写一段有关创作的话,在2003年的时候,网络刚刚在中国起步,还不是很普及我想,获奖作者们每人写点心得,发在网上,会对所有关注的人们有点启迪作用,不过当时那些作者们都很牛,只有陈海良用毛笔给我写在了一张纸上(是口占的一首诗,这让我意想不到如图),让我挺感动的于是我想,这样不装牛的人,以后会越走越远的,而且只要我老齐玩大了,我也会对他不余遗力的现在看来,八届国展获奖的那批牛人,几乎没有干过陈海良的,有的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了那次,陈海良获得了八届国展草书组第一名的综合成绩,当时有人戏称曰“草书状元”后来,当八届国展以及后来的中青展获奖的书法家们,正轰轰烈烈的折腾的时候,陈海良销声匿迹了两年等再出来的时候,2006年人家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书法创作与理论方向博士。

      我以为,有头脑的跟没头脑的人就是不一样当很多人高举奖牌来回穿梭于甘肃和各地走穴廉价兜售作品的时候,当大家都寅吃卯粮的时候,陈海良却悄悄的在向更高峰攀登着我没有把陈海良考上博士看作是一个学历或者一个身份,而是我觉得他这么做,其实是在向一个更高的专业层面跨越这跟挖空心思讨好评委继续获几个大奖或者捞个地市级的书协副主席啥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专业高度的跨越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接触、了解以及耳闻目睹,我以为陈海良是一个很有思想、有着清晰发展规划的书法家,每走一步他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们从他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今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书法的创作与研究,坚决不做“官”,职业到底,纯粹到底,现代社会能做个纯粹的人该有多难我一定会努力的,争取每年做一个展览,把我的创作作品给同道们批评,使我一年进一小步,三年进一大步第二节:陈海良书法的方方面面作品获(中国书协主办):1,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行书)2,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小草)3,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全国奖”(楷书)4,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奖”(楷书)5,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一等奖”(大草)6,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行书)7,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艺术一等奖”(大草)8,全国首届小榄书法大展“一等奖”入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全国首届青年书展、全国四届楹联书展(隶书)、全国首届大字书展、全国百家精品展、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展、纪念中国书协成立25周年全国优秀会员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大草)、九届国展。

      作品还入编《中国美术六十年》、《共和国书法大系》等论文、个展:论文入选全国第六、七届书法论文研讨会,并有论文20余篇发表于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专著有《乱世奇才——杨维桢》、《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草•孙过庭〈书谱〉》、《名家解密书法经典—陈海良解密〈十七帖〉》、《陈海良书法作品选》、《八届精英谱—陈海良》、《陈海良作品集》、《当代书法名家丛书—陈海良卷》等出版这是陈海良比较新的一份艺术简历但从奖项上看,他几乎囊括了中国书协展览的所有奖项但是从这些获奖和入展来梳理的话,会发现他并不是依靠一种书体来打天下的比如,第七届全国展获奖的是行书,第八届全国展就用大草书获奖了他的楷书连续两届获得了全国正书展的最高奖,他的隶书也入选过楹联展这就说明,他的书体全面,也说明了他在不同书体上的探索与实验,并且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一个书法家能够把一种书体写好就很不容易了,何况获了那么多奖项为什么他要诸体兼攻呢?陈海良的这段话提供了很好的注脚------“从书法史看,大草的成功只有才情加“死用功”者方能成功所以,凡楷书没有“童子功”,少有成功者,充其量入三流而已所以,我死命的写楷书,以楷书之功来用于草书的自律与修缮论文入选全国第六、七届书法论文研讨会,并有论文20余篇发表于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专著有《乱世奇才——杨维桢》、《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草•孙过庭〈书谱〉》、《名家解密书法经典—陈海良解密〈十七帖〉》。

      上面这段简历,让我们可以看到,陈海良不仅仅是一个写字的书法家,他还是一个理论家,连续两届有论文入选全国书学研讨会,并有几本理论专著初版,这就说明了他在创作的同时,在思考、在研究,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优秀书法家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和厚度在这个年龄段的书法家中,能够有这些成绩、有这么全面修养的书法家,不会有几个的前几年在廊坊参加首届“行草十家展”的时候,海良拎着一个电脑包,据他说,每天晚上都要写文章、都要看书做笔记专家学者和很牛的书法家我也见过不少,但是能够每天都拎着电脑写点文章尤其是写点有用的、有价值的文章的人,我是第一次见到,我觉得也只有陈海良这么干!除了书法创作和理论,我还见过他一些国画作品和篆刻作品,可见这个人旁涉的比较多如果对他的获奖和入展再做一次梳理分析的话,会发现:第七届全国展(1997年)和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0年)他都是行书获奖,而后从2002年(第八届全国书法展获奖)开始之后到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他都是大草书这就说明,从2002年开始,他开始步入了他书法的大草时代,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方向那么,他为什么要最终走向大草这种书体呢?第三节:走向大草在2010年做《书法苏军》系列专题时,我和他曾经有过一个对话,他如是说:“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讲,隶书、楷书、章草都曾为官方的书体,尤其是隶、楷。

      它们的变化几乎被古人穷尽,今人只能传承,难有创新不信,你试试,到时候你别叫冤把那么好的才情用到了几乎难有前途的境地中,不值,也不科学,不智慧!而行书呢?由于霸道的《兰亭序》为后人建构了一个难能逾越的巅峰,它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什么叫行书的典范,无论从笔法、结构,还是气韵来讲,后来尽管有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等大家出现,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没有《兰亭序》那么完美更有甚者,在传统社会里,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写一手草草的行书,或好或坏,面目穷尽,但再也超不过颜、苏了,充其量捡了点他们的皮毛就沾沾自喜了草书(章草除外),没有被任何一朝代作为官方书体,因此,草书大家有限的很汉末有张芝,晋有王羲之、王献之,唐有张旭、怀素,孙过庭,宋有黄庭坚,元代没有,明有徐渭、祝枝山、王铎、傅山等,近现代只有林散之不仅如此,草书中还有小草、大草之分,小草的创变元素在二王的总结和完善下,也几乎没有了可以创新的地方,只有后来的孙过庭算是“继承”大家了,以后的书家几无成就大草就不同了,只有张旭、怀素是顶级大师,张旭诡异,但有俗相,怀素有程式,但格高以后只有黄庭坚、徐渭、祝枝山、王铎、傅山、林散之了黄做作,不自然,但给后人以创新的启示;徐渭有颠素之狂,但以行书入大草,情足势大而味寡;祝枝山天真、势狂,然有俗气;王铎把颠素的元素用到了行草中,狂怪迷乱堪称一绝,然状态未入大草之境,过于理性;真正有大草之相的是傅山和林散之。

      所以,创作大草的资源还有很多这是我喜欢大草的理性一面还有,大草与我的心性相一致,与我的曲折经历相一致,这是我喜欢大草的又一面不过,更重要的是,我对大草创作有使命感我要把大草“巫化”,更确切的是“汉字的巫化”在我看来,只要章旭的《古诗四首》(不论真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