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韩愈短文两篇九下语文短文两篇.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Wo****C
  • 文档编号:201197438
  • 上传时间:2021-10-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 -韩愈短文两篇_九下语文短文两篇教学建议一、《马说》谋篇立意《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二、《马说》结构内容文章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千里马的遭遇第1段,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第2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第3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三段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千里马的被埋没、被摧残,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所造成的,是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的人造成的千里马常有”,而“执策”的庸人却曰:“天下天马!”这强烈的对比,是一个极大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三、《马说》.写作特点1.托物寓意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2.清晰的条理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四、《马说》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马,却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其他的马)一块死在马厩里,不被人称为千里马能够跑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完一石谷类,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都无法显露出来,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是真不识好马啊。

      五、《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谋篇立意韩愈在这篇赠言中,既对董邵南不得志的遭遇予以深切的同情,又以诚挚的感情,殷切的希望,对董邵南提出忠告以“董生勉乎哉”的微辞,劝他到叛变未息、割据剧烈的河北之后,要提高警惕,不要走入歧途并让他到河北后,要以忠臣望诸君和义士高渐离等为榜样,劝其主和其他豪杰之士归顺唐朝固然,这是劝告董邵南的赠言,但文中也明显的表现韩愈主张统一、反对分裂的儒家“大一统”的思想六、《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结构内容文章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劝勉第1段,写董邵南在京城不得志,往游燕赵之地,一定会有所遇合,鼓励友人努力第2段,写古往今来风俗移易,社会环境变化了,燕赵之行也可能没有什么结果,友人应有思想准备第3段,嘱托友人替自己凭吊望诸君墓,并向燕赵豪侠之士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为国效力吧!隐有劝友人不要离开京城之意七、《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写作特点1.多用典故,引经据典,如“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指荆轲、高渐离之类的风尘豪侠;其次还有“望诸君”、“屠狗者”2.跌宕起伏,含蓄婉转,作者先对友人的举动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笔峰一转,以朋友的身份规劝他去河北之后能劝说河北豪杰效力于朝廷,.写作意图跃然纸上。

      3.韩愈写这篇文章,能因事立意,在较短的篇幅里,表达了充实而完整的思想内容在赠序这种文体上,脱前人窠臼,颇有独到之处,劝告之意鲜明,语言含蓄、深微屈曲,文笔畅快简洁八、《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译文燕赵之地古来就有许多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董先生来长安应进士科考试,连续多年不被主考官赏识,空有学识才干,忧郁地到(河北)这个地方去我知道您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的董先生要努力啊说起来像您这样不走运的,如果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珍惜的,更何况燕赵之士出于他们的本性呢!可我曾听说风气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您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先生要努力啊我由您的事有所感想请替我凭吊望诸君的墓,并且留心观察一下当地的集市,还有过去(像高渐离一类)屠狗的人吗?替我向他们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吧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教学重难点1.掌握“阅读提示”中字词的音、义,“易”“策”“食”的各个义项和‘马之千里 者”“子之不遇时”的句式特点。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说”的文体特点3.体会韩愈对董邵南的同情、劝勉和劝阻等复杂的感情了解“序”的文体特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讨论法解说:四个步骤: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味作者 的见解主张、思想情感;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拓展阅读、拓展视野、迁移 知识、培养筛选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2.发现法解说:原则同讨论法,步骤分两步走:一是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阶段,二是师生梳理问题, 解答问题阶段注意事项:一是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耐心 听取学生的发言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 代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人才受压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报负,甚至被扼杀, 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另一方面,人才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用在什么地方、为谁 所用也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韩愈的两篇短文论述了上述两个问题,他的见解和主张 值得我们深思二、解题 “序”作为文体分两类,一种是写在某书或某文章、诗歌前面的说明、评介性文 字;一种是蹭序,是为一件具体的事向人赠言,或向即将告别的人赠言的文章。

      《送董邵南 游河北序》属赠序 三、研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的思路具体做法:先请两位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甲生读完后,师生共同找出读错的 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同时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只指出某个字、句即可)然后由己生 朗读乙生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或者由小组长组 织讨论,大家边读边口译,相互更正,一起补充,疏通文字,整理思路;或者小组轮流当组 长,先疏通文字,后整理思路解说:豆.初读一定要落实,给够时间,要各组组长督促大家在课文上做标记,该注音的 注音,该释义的释义,该加符号的加符号 必须等最后一组完成了初读任务后,才可宣布转入下一步讨论又如下词语、句子要讨论清 楚:《马说》:骈死、槽枥、称、食、石、才美、外见、道、等、策、材、呜、临;是、 而、故、于、之、以、或、其、且、安、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考”《送董 邵南游河北序》:燕、举、适、兹、勉、遇、强、与、易、卜、吊、谢、仕;之、于、其、 哉、苟、者、乎、恶、以、然、为、复;“夫以子之不遇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3理 清两篇文章的思路:《马说》第1、2两句是作者的观点,意思是说世上本来常有千里马,但 是因为缺少伯乐,无人识得它,千里马也就不被当成千里马了。

      作者重点不是论述千里马与 伯乐的关系,而是感慨千里马在府限值耳的奴隶人手中的可悲遭遇后面的文章围绕这一点 展开论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作者感情复杂,思路不易梳理,对学生讨论要求不 宜过高文章第1段对董邵南的行动表示同情和理解;第2段,韩愈表示了劝阻之 意,末段要 求其“吊”和“现”,劝其好自为之学生能说到同情和劝阻的意思即可 2精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见解主张, 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具体作法是:小结初读之后,提出进一步精读的任务具体任务是:《马说》中的“千里 马”“伯乐” “奴隶人”各捐的是什么?作者见解是什么了主张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送董邵第 9 页 共 9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