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24823699
  • 上传时间:2024-0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0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篇一】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热机和热值  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篇二】  简单电路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闭合电路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电流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06μA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篇三】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学习方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学习技巧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

      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

      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