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初探.doc
11页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初探内容摘要:近年来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注重,教育研究的氛围日趋浓厚,如何有效推动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成为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规程中指出:学前教育机构要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边环境互相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来生成课程内容强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主张教育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体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我园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更容易激发她们去探究大自然的爱好农村的乡土资源唾手可得、取之不尽运用农村自然资源,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课程中使幼儿园的活动更具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我园为此做了乡土资源在园本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核心词:课题研究 园本课程 乡土资源我园所倡导的园本化课程建设是指幼儿园教育本土化问题的研究,是指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充足挖掘本土教育资源,使主题内容本土化,使课程能体现幼儿园的特色和内涵目前向我们走来的多种课程、多种教育观念均有它的可取之处,基本都满足了国家课程改革强调“满足小朋友的爱好和需要,让每一种小朋友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一基本导向,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总是敞开胸怀拥抱、吸纳着多种新的观念、新的课程,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崇拜,一味照搬,我们要采用的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内化积淀,转化行为;创新发展,唯我所有”的方式。
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吸取各方所长,在借鉴的基本上,尽量多地关注本土的教育资源,并指引幼儿通过学习本土的文化知识,找到定位课程和本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发展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我园地处较偏远农村,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幼儿园周边有许多乡土资源,我们挖掘民间资源开展了有关民俗民风教育的课程此外运用我园在民间童谣教学研究方面所积淀的经验,在课程中注入民间童谣特色,开展园本化特色课程等具体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一.运用自然资源,进行园本化课程建设农村本土资源丰富,花、草、木都能激发幼儿发现美和发明美如幼儿运用收获后丢弃的稻草制作了花篮、小动物等工艺品;教师带领幼儿运用休息散步时间精心收集了多种凋落的花瓣、树叶创作了多种贴画作品;同步我们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类自然物品,通过改造后变成了各类教学活动的操作材料,如运用贝壳协助幼儿巩固排序、分类等知识用泥巴做成冰糖葫芦、月饼、小老鼠、小刺猬、小坦克等等或做摔泥巴的游戏;这些小小的手工作品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同步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发明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心灵手巧我们的每个教室里均有自然角,教师根据季节变化把多种植物摆放在教室一角或窗台上,供幼儿观测摸索,如春天我们就在窗台上摆上白菜花、萝卜花,空中悬挂上,墙上贴上教师与孩子做的手工作品柳枝、迎春花、桃花等等,使孩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们还适时向幼儿提供某些农村自然材料,有多种粮食、有幼儿自己收集的小树叶,多种植物的种子,果实等,在幼儿丰富的想象教师的引领启发下一件件艺术品便做成了:一只小手套稍加捆绑描画,就呈现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一粒蚕豆加上两粒豌豆,再采一片杨树叶,便做成了一条金鱼;一串串染色的山菱角便可构成一帘五彩的门帘,配上叮叮当当的小铃铛做成一串悦耳的手铃、脚铃……自然材料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是极为一般的,但只要善于加以运用,它就会发挥无穷的力量。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还注意运用农村美丽的大自然,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科学常识,加强对幼儿观测、思维能力、口语能力的训练,增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幼儿对家乡的结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情感我们充足运用农村的广阔天地,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在温暖的三月,大地洋溢着一片初春的景象,小动物们睡了一种冬天,开始苏醒了;春天最早的花“迎春花”开放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放了,枝头上冒出了点点绿色这时,我们就带领孩子们到田野乡间去观测、去寻找,体会春天的变化就象小蝌蚪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但谁也不会认真地去注意它们是怎么成长,变成小青蛙孩子却不是这样,她们对自然界的一切都那么好奇,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我便定期带领幼儿在散步之际,到小水溏边去观测:第一次去观测看到一块块的蛙卵,被无色的卵泡包裹着连在一起,通过解说,幼儿懂得这是为了不让蛙卵散开而导致伤亡的缘故,当小蝌蚪从卵里钻出来,我便组织幼儿将这些小生命带到幼儿园里观测,孩子们通过长时间地观测,终于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的经验使得幼儿获取到不少科学性的知识,在活动中也能较好地发挥才干同步,我们还带幼儿去感受季节更替的自然物、自然景象,让幼儿懂得每个季节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如春季是个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秋天则是丰收的季节。
在领略大自然的丰富多姿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结合乡土资源课题研究,进行园本化课程建设我园申报了县级实验课题《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在近三年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加以整顿,并将其运用于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课题重要针对“民间童谣”、“民间游戏”、“民间手工艺”三方面开展的,在教学中,童谣可以和教材同步进行,以童谣为纽带,联系教材及其有关领域例如,童谣《筛麦秸》,就是综合了健康、语言领域的活动儿歌内容是“筛筛筛麦秸,麦秸开花结石榴石榴籽我吃了,石榴皮我卖了,叮啊铛的过来了”,幼儿一边唱一边做游戏,“两幼儿两手相扣边晃动边说儿歌,当念到叮啊铛的过来了时,将胳膊撑起并翻转过来成背靠背”琅琅上口的儿歌,加上有趣的游戏,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又使孩子们在互相游戏中锻炼了交往能力,这样孩子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我们还组织幼儿“画童谣”,让孩子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拉近了文字与绘画的距离,激发了小朋友对绘画体现题材的爱好给孩子以自由体现的空间,哪怕是一种符号、几根线条、几块色彩,只要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感受,都要好好保护,要尊重小朋友自己的想象、创意。
容许孩子夸张、离奇的想法,鼓励她们用自己的独特想法来体现在这个基本上,再引导孩子用画笔画出来就开发出幼儿多方面的思维空间如童谣《月亮》“初一一根线,初二看的见,初三初四像弯眉,十五十六大团圆”为了便于记忆可以边念边画,赋予童谣形象化在画的过程中,既让幼儿对月亮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结识,又发掘了幼儿的想象和发明潜能,增强了幼儿的记忆诸多童谣自身就是一种个浓缩、完整的故事,教师带领孩子们把童谣改编成小型故事表演,开发幼儿的表演能力在改编过程中,让孩子的想像自由驰骋,激发她们的爱好,一旦有了爱好,便会乐此不疲来学如童谣《抱狗》,我们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小朋友学会说童谣,然后选定角色,有独白、有大娘、有抱狗人独白:“撒把麦秧,撒把糠,始终撒到王家庄,王家庄里有一对小花狗,回来回去咬一口,大狗咬俺俺不怕,小狗咬俺俺打它抱狗人:“大娘!开门!”大娘:“乎腾腾吓散了架,半夜干啥?”抱狗人:“抱恁那小狗啊!”大娘:“小狗还没睁眼来,恁走吧!”整个过程教师都是在一旁指点,让孩子们自己动脑,自己想像,自编动作,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锻炼了表演能力,使教学目的轻松的完毕了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我还还在大班开展了创编童谣教学活动,我们根据老式民谣的形式,鼓励孩子们结合周边事物、景物、人物,即情即景地创编。
例如教学童谣《姓啥》时,孩子们创编出诸多的句子,原文是这样的“你姓啥?俺姓李,姓李的孩子好吃梨你姓啥?俺姓张,姓张的孩子好吃糠;你姓啥?俺姓王,姓王的孩子好吃糖;你姓啥?俺姓宋,姓宋的孩子好吃杏孩子们创编出“你姓啥?俺姓陶,姓陶的孩子好吃桃;你姓啥?俺姓周,姓周的孩子好喝粥……”五六岁的孩子也能创编出这样完整、唱起来又比较押韵的童谣,比我们大人编写出来的更有童趣自己编童谣了,一旦得到教师的肯定的时候,那是一种莫大的惊喜和鼓励!孩子们在编童谣的过程中既开发了智力,又发展了口语体现能力在将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园教学中时,我们重要采用让幼儿在做中学的措施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动作的平衡性、协调性发育不完善,我们就选择某些诙谐有趣、琅琅上口的有儿歌的手指游戏,如: “豆豆飞”、“黑豆绿豆啪”、“拉大锯”等,不需要任何的道具,孩子们就可以自由结伴,随时随处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一方面发展了幼儿手指的协调性,又发展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伙交往能力,幼儿的口语体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许多家长都反映不懂得如何来教育孩子,总有心有余而力局限性的感觉在开展乡土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乡土游戏简朴易做、自由灵活等独有的特点很利于在家庭中运用,因此每周都会安排一种亲子游戏,让家长在家里和小朋友一起玩,通过亲子游戏,从家长的反馈表来看,表达非常的赞成,但愿多开展某些此类的乡土游戏。
在游戏中,父母和子女成了一种平等、独立的关系,还具有一种朋友关系例如做游戏“抓痒痒”,一家人全都笑到了床上,这时一家人全都成了孩子,难怪许多孩子都说:“我目前不怕爸爸了,爸爸和我同样大”,游戏“在哪头”一家人团团坐,让孩子猜想豆子在哪个手,培养了幼儿的反映能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园本化课程建设我园在幼儿园园本教才建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重要涉及如下几种方面:⑴、挖掘了一套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本教材在几年的园本化课程建设中,挖掘了一套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本教材其核心是“乡土资源”,其特点重要有:①乡土游戏,让幼儿在做中学发展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伙交往能力,同步幼儿的口语体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②民间童谣,将民间童谣引入幼儿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还可以协助每一种孩子实现其富有个性的发展,乐在其中,悟在其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增进素质的全面多元发展③农村手艺,让幼儿在动中学,不仅能理解家乡的老式手工艺,还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等④家乡特色融入校园,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可以充足挖掘那些此前被忽视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幼儿可以在每天的游戏当中理解家乡的特色环境。
⑵、增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园本课程资源教育由于其内涵和自身的特点,它更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学习和积极探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教育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且常常处在动态的变化中,便于幼儿直观的理解,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运用园本化课程资源这一突破口培养幼儿新能力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她们会积极的去摸索、发现身边的事物,还会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我们也常常能听到孩子在说:“教师,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真奇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别急,我们一起找,一定会有措施的” 孩子们成了活动的主人,她们不再跟随教师做这个,学那个,而更多的是几种人围在一起商量玩法,寻找材料;孩子们争着将自己的玩法告诉人们,完毕设想,体验成功;她们热情地邀请朋友们、教师们去玩一玩,分享快乐并且从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充足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它既增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也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结识与理解,激发了浓厚的爱家乡情感,同步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体现⑶、增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对所教对象主体性的结识对的与否,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对幼儿教育的主体性在观念上予以充足的注重,并且始终将这一观念贯彻于地方园本课程资源教育活动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近三年的课题实践使教师的观念从被动转变到积极,起到了质的变化如:在几次对外开放的地方园本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融为一体、和谐互动,教师引导而不替代,让幼儿在自由的操作、尝试、摸索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让幼儿在自身的直接感受中得出结论等,得到了听课教师、家长的一致好评记得此前教师们总觉得搞教科研是很难的、多余的、没必要的,一提教科研,她们就说:“这是专家的事,凭我们的能力是没有措施进行这种研究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