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唐山市林南仓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13页河北省唐山市林南仓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 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
B. 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C. 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D. 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B. 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C. 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D. 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 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 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
D. 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 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参考答案:1. A 2. B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项,“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在文中没有根据C项,“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没有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宋至王安石才独留进士科D项,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所以选B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中涉及的古代考试制度的分析。
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内容,再仔细分析上下文语句的阐述,推理备选答案中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否正确,不正确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分析推理后可知:C项错误《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所以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不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项,“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所以A选项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有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我推送了大量蕾丝边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B. 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D. 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B. 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容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C. 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D. 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否则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服务B. 近年来不少坚守诚信的知名网站,因为防护能力不够强大,抵挡不了黑客的攻击,让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泄露了出去C.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须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既要用人工智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又不能滥用人工智能。
D. 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参考答案:1. D 2. C 3. A【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扩大范围,“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说法不符实情,原文说“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B项,缩小范围,“人类基本权利即隐私权”缩小了基本权利的范围,原文第三自然段说“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隐私权只是基本权利中的一个C项,“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说法绝对,原文第五段只是说“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故此题答案为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C项,曲解文意,“‘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的说法与原文的意思恰好相反,根据原文第四、五、六等段落可知,“身份认证信息”应比“内容信息”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