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docx
7页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摘要:高度近视(highmyopia,HM)是指屈光度超过-6.00D,或者眼轴长度超过26.5mm的一种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高度近视患者将达到9.38亿众多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和青光眼之间存在关联韩国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elglaucoma,POAG)患者中,高度近视人数占比16.25%,而在非青光眼对照组人群中高度近视占比仅为7.16%(OR=3.54);克罗地亚一项研究发现,中高度近视人群患有青光眼的概率约为4%,高于一般人群的青光眼发病率由于高度近视眼底往往有视盘倾斜、旋转、浅视杯、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病理改变,视盘盘沿丢失、杯盘比增大、视神经纤维层萎缩、视野缺损等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常常难以早期发现,因此,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患者的漏诊和误诊并不少见本文主要综述在高度近视人群中通过临床检查筛查出青光眼性病变存在的困难,以及为克服这一诊断难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1]关键词:高度近视;青光眼;临床诊断;研究进展引言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通常是由于眼轴增长,平行光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视力的下降。
一般来说,屈光度>-0.50D以上定义为近视,屈光度>-6.00D则可定义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的风险较高调查显示,全球近视人群5.44亿,多发生于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部疾病,因此预防及治疗近视成为世界性难题多项研究调查认为,近视的发生由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介导,现对国内外近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近视的研究提供帮助1高度近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1高度近视病因高度近视的形成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一般来说,大部分的高度近视称之为轴性近视,即眼轴越长,近视的度数就会越高随着眼轴的变长可能会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从而产生变性,有时候还会产生裂孔,甚至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因此,我们所说的近视防控最为重要的是预防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所引发的眼部疾病,对此,要从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去着手解决[2]1.2临床诊断1.2.1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通过均匀的泪液层及镜片屈光度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它具有较好的生理相溶性、透氧性、适用范围广泛性,较多应用于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近视控制与矫正自1978年起,RGP相关性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对23名儿童进行44个月RGP配戴,停戴2个月后发现相较于配戴框架眼镜者,RGP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抑制近视进展的作用,但停戴2个月后会出现小幅度反弹还有一些研究表明,RGP对于延缓近视进展无明显作用2015年以前的5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在眼轴长度进展和屈光度进展方面,RGP和软性隐形眼镜两者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2.2手术治疗有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度近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巩膜扩张,通过后巩膜收缩加固术可缩短眼轴和抑制眼轴伸长,以达到控制近视的作用对高度近视的中国儿童进行了改良的Snyder Thompson后巩膜加固术,在视力改善和延缓近视方面均与未手术眼存在统计学差异;除此之外,使用Geni pin交联的供体巩膜进行后巩膜收缩加固术使近视进展减少了60%,而前者试验中仅减少20%左右[3]2青光眼2.1青光眼有哪些早期症状(1)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速异常加快如今青少年近视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常情况下,近视也会慢慢的加深,很难维持原本的近视度数,但是如果近视度数增长速度突然加快,尤其是在成年以后,近视度数仍每年增长50~100度,就要提高警惕是否是因为青光眼引起2)经常感到鼻根酸痛、眼睛胀痛、经常性无故流泪,这也可能是因为眼压慢性升高所引起,需要提高警惕。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人将上述这种症状认为是“没有睡好”或者“用眼过度”,而人的眼球有着良好适应能力,慢慢会对眼压升高逐渐适应,眼胀等不适症状也会慢慢消失,最终导致病情延误,甚至面临失明的风险2.2临床诊断2.2.1内引流手术不改变房水的生理性引流途径,仅通过沟通前后房或改善引流通道功能,解除因瞳孔或非瞳孔阻滞导致的眼压升高,包括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小梁切开术等除去经典的虹膜周切术、GSL等,近年来学者们又进行了各类新型术式的研究并不断地投入到临床应用中借助iStent和Hydrus的微型支架植入术通过沟通前房与Schlemm管来降低房水外流的阻力,促进房水外流,降低眼压虽然该类术式存在角膜水肿、前房出血、炎性反应引起的一过性眼压升高等术后并发症,但通常具有自限性,同时有研究表明对于多种药物依赖型患者,微支架植入能够对其疾病的控制产生较为明显的帮助直接切开小梁网后暴露Schlemm管的小梁消融术优势在于规避了结膜、巩膜的手术创伤和滤过泡相关性术后并发症,且与滤过手术间无相互冲突,给既往手术失败的患者提供了再次手术的机会,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优化术后体验感。
但由于小梁消融术是经内路的微创手术,因此手术适应证有较为严格的把控,术前眼压较低、角膜水肿、房角结构不清和全身使用抗凝剂等患者不宜选择该手术方式在最新闭角型青光眼诊治共识中也提出,对于房角关闭、眼压升高同时合并瞳孔阻滞的患者首推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但内引流手术的手术指征通常较为严格:仅推荐房角关闭范围≤180°的患者使用[4]2.1.2青光眼视神经保护剂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最终将导致视力功能丧失,眼压升高是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但有些患者在眼压正常后视功能仍继续受损,因此寻求一种既能降低眼压,又能提高视乳头血液灌注量阻止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从而保护视神经的药物已在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通过调控视网膜胶质细胞的活性,发挥胶质细胞的多重作用,诸如细胞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分泌等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结束语目前,青光眼诊断常用检查设备有OCT、视野计、眼压计、眼底照相,但是尚没有一种检查手段对诊断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有非常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高度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必须综合分析各种检查结果,验证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是否相符眼科医生应充分了解上述检查项目在诊断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可能出现的诊断错误,减少误诊和漏诊。
近年来,高度近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一些亚洲国家发病率逐年增加,意味着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越来越多所以,需要研究出更好的诊断策略,帮助眼科医生更早、更准确地诊断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5]参考文献[1]王万博.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研究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5):120-121.[2]夏阳.近视人群CirrusHD-OCT青光眼参数的双眼对称性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9,27(04):294-297.[3]韦晓丹.OCT在高度近视合并早期及可疑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9,25(01):140-143.[4]杜非凡.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8,37(07):697-700.[5]王乐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8,35(12):1198-1200.Public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