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6583533
  • 上传时间:2018-03-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5.47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1 —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2012年11月, 国务院批准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 2013 年 10 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批准绍兴县、上虞市撤县(市)设区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站在更高起点上,系统谋划和长远考虑,研究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明确目标,统领发展一、城市发展有了良好基础1.上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的大城市框架基本实现通过10 年的建设, 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有效保护, 柯桥轻纺城更加繁荣,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规模,镜湖新区正在崛起,滨海新城初具雏形,行政中心迁址镜湖三大组团、一个绿心和滨海新城的框架已经形成2.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3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3967 亿元,是 2005 年的 2.7 倍市区实现生产总值 2361 亿元,居全省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元三产结构为 4.9∶53.0∶42.1,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正在积极创建全国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

      3.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嘉绍大桥建成,缩短了与上— 2 —海的时空距离;曹娥江大闸投运,挡潮蓄淡,为开发“一江两岸”打下基础; 杭甬高铁通车, 加快绍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技、文化、奥体中心即将建成,迪荡新城商贸商务区投入使用,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这些都为新一轮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城市发展面临难得机遇1. 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提出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以建设世界城市群为目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环杭州湾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趋势增强,浙江省城市发展的理念在转变,从规模扩展向功能完善、效率提高、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发展的动力在转变,从工业经济向城市经济,从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区域综合实力竞争进一步演变为城市竞争,区域发展外部环境对绍兴城市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为绍兴继续率先科学发展,提升城市在长三角、在全省的地位提供了重大机遇2.绍兴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越城区、柯桥区和上虞区融合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继曹娥江大闸建成运行后,嘉绍大桥、杭甬高铁建成通车,杭甬运河改造后全线贯通,绍兴已从交通节点城市提升为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与杭甬的联系更加紧密, 纳入了上海大都市区 90 分钟经济圈,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 3 —有难以替代的特殊区位和竞争优势。

      《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按照是否适宜大规模和高强度工业化城市化开发为标准,将我市越城区、柯桥区和上虞区全部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3. 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为有效整合城市空间资源、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务院批准撤销绍兴县、上虞市,设立柯桥区和上虞区,绍兴市区面积由原来的 362 平方公里扩大到2942 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户籍人口由 65 万人增加到 216万人区划调整的顺利完成,打破了“一市一区” 、 “县包区”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极大拓展了中心城市规模,有效改变了中心城市“小马拉大车”被动局面,有利于对接上海大都市区和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建设成为崛起于杭甬之间的大城市;有利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更大空间配置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集聚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促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功能优化互补、区域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在绍兴发展史上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做强城市核心,做大城市发展平台,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绍兴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城市发展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统筹规划建设教育、 医疗、— 4 —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方便群众生活,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让群众生活更舒适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和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市的集聚和建制镇、居民点的发展,形成等级分明、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共享、服务管理完善的发展格局,加快构筑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3. 坚持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保护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管理要求,保护好会稽山、镜湖等山体和水体,做好水城文章,做足生态特色,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4.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城市发展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加强城市生态保育,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提高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

      5.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市场化改革,综合运用城市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及其他经济要素;同时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转变城— 5 —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四、城市发展战略构想1.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的全部行政区域范围, 总用地面积为 2942 平方公里 规划城市建成区范围包括主城片(越城、柯桥) 、上虞片、滨海片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75 平方公里2.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绍兴的城市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绍兴素以历史文化和江南水乡特色著称于世,是国家首批公布的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 曾对绍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绍兴要放在‘长三角’的范围来审视你们的发展地位, 调整发展战略” 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的现代化绍兴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在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以更开放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绍兴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应扮演的角色,确定更具综合性和影响力、符合城市发展走向的城市定位引领城市发展。

      建设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体现了绍兴的自身特点、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符合绍兴实际,也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经济发展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和全省前列加快融入长三角区— 6 —域经济, 提升现有的产业层次, 使绍兴经济更富有活力和竞争力建设世界重要的纺织中心,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水城旅游目的地、 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社会发展目标: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化都市生活模式,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普遍提高,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营造文明安定繁荣舒适的社会环境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发展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加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保护,划定生态红线,控制生态本底,保持独具魅力的山、水、城生态格局。

      河网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尽最大可能降低平均碳排放强度,推进低碳生态区建设,构建适宜的低碳生态发展指标体系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3.城市规模——现状:城市人口规模 183 万人,其中主城片 135 万人,上虞片 35 万人,滨海片 13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09 平方米— 7 ———近期:至 2020 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 225 万人,其中主城片 160 万人,上虞片 45 万人,滨海片 2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25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00 平方米——远期:至 2030 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 280 万人,其中主城片 200 万人,上虞片 50 万人,滨海片 3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75 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 98 平方米4.空间结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二大组群、三条轴线” 一个中心”指绍兴中心城市二大组群”指诸暨城镇组群和嵊新城镇组群其中嵊新组群要统筹规划布局,共建共享重大公共及公用基础设施,进一步融合集约发展三条轴线”指绍北城镇发展轴,绍西城镇发展轴和绍东城镇发展轴——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三片、一江两岸” 。

      一城三片”指绍兴中心城市包含主城片、上虞片、滨海片三片主城片为越城区(含镜湖、袍江、高新区) 、柯桥城区; 上虞片为曹娥江以东、以西上虞城区;滨海片为绍兴滨海新城(含江滨区、柯桥滨海工业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城三片”是指绍兴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形态,不涉及行政区划一江两岸”指曹娥江,以及曹娥江两岸纵深地带曹娥江是绍兴通江达海的城市气脉,曹娥江两岸是未来绍兴城市空间拓— 8 —展的机会用地和最佳载体搞好曹娥江两岸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对曹娥江的治理和保护,挖掘与体现一江两岸的内涵,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生态涵养、时尚城市、绿色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从“镜湖时代”迈向“海湾时代” 5.形态功能按照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结构合理的要求,城市功能形态布局确定为“一轴两带” :中部城镇发展轴、北部产业发展带、 南部生态休闲带——中部城镇发展轴是优化提升区域以杭甬高速、杭甬高铁、杭甬运河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撑,发挥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优势,整合资源,强化中心城市综合发展轴,把越城、柯桥、上虞,以及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虞经济开发区等有机结合,错位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北部产业发展带是重点培育区域以绍兴滨海新城开发建设为重点,提高产业集聚集约程度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北部新兴产业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围绕产城融合,科学布局生产性、生活服务业配套功能区,使其成为引领绍兴经济转型升级、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大平台——南部生态休闲带是生态保育区域以城市南部山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生态空间开阔、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培育发— 9 —展生态休闲旅游和生命健康产业,保护水源涵养区,保护基本农田,形成功能复合、人气集聚,并与绍兴城市呈现拥抱衔接态势的名城—名山—名水魅力空间带通过做强中部城镇发展轴,做优北部产业发展带,做美南部生态休闲带,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从而建设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城市6.发展方向采取集中紧凑的发展原则,越城区向东向西向北、柯桥区向东向北、上虞区向西向北发展,改善松散用地布局状态,促进越城、柯桥、上虞三区相互融合、提升发展,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带动周边城镇发展严格控制三个片区间的绿色隔离空间, 确定近郊绿楔控制区,充分利用区域水网和区域骨干交通路网,建设 50—100 米的绿化带,形成纵横交错的生态廊道。

      在主城片、上虞片、滨海片之间搞好五个绿楔,分别为西南部鉴湖绿楔——将柯岩、鉴湖等自然山水景观渗透到城市中,形成城市西南部的绿色空间;南部山水绿楔——以富盛、陶堰山水为基质,沿百家湖、吼山风景区由南向北延伸的开敞空间;东部鲜果绿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