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迷所留酒中有真味古代咏酒诗的境界.pdf
6页{皿文学史话皿{ 悠然迷所留酒中有真味 —古代 咏酒诗的境界中国人素来与酒有 着不解之缘,早在《诗经》中就有“为此 春酒,以介眉寿”(《幽风·七月》)、“我有旨酒,嘉宾式 燕以敖”(《小雅·鹿鸣》) 的吟 唱秦汉之 后,饮酒赋诗更是成为文人雅士的一大 爱好,一种风气所以,“偶有名酒,无 夕不饮”的陶渊 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 中仙”的李 白,“饮酣视八极,俗物何茫茫”的杜 甫,“丙 辰中秋,欢饮达旦”的苏轼等等,皆为 千古传诵 的佳话陶渊明说得好:“悠然迷所留,酒中有真味《 饮酒》十四) 酒,给予中国文人的不只是口腹之乐和生理快感,更是一 种“真味”—生命的激情、人生 的解悟及创作的灵 感他们在酒中或喜或悲、或歌或舞、或哭或笑,世态的炎凉、世道的沧桑、仕途的沉浮,以及个人的胸襟、志趣、爱憎、憧憬,都融汇其间,由此构造一首首绝妙的诗词,成为 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是 酒与自然 美景 融合的妙»王许林】境—咏酒 与写景融为一体,醇酒浸润美景,美景感 染酒意,挥洒之 间突现一种景美酒香、天人合一、妙不可言的境界人称“篇篇有酒”的陶渊明首开其境:“山气日夕佳,一 飞鸟相与 还。
此中 有 真 意,欲 辨已忘言《饮酒》其五)诗人 在微醇 的、飘飘然的状态下,似乎忘其形 骸,个体生命融汇到大 自然的山岚、飞鸟、花草之 中了山水诗人谢灵运承其意绪,在《石门岩上宿》中吟道:“异音同至 听,殊响俱清 越妙物莫为赏,芳醋谁与伐?”这山林奇妙的“异音”和“殊 响”—或鸟 鸣、或流泉、或落叶,惟有借助“芳醋”(美酒 )方能心领神会到了唐代,这 种 咏酒诗的境界可谓至真、至善、至美且看李 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 杯又《月下独 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 ”在芬芳浓郁的花丛 中,在清 幽皎洁的月色下,无论与人 对饮还是 自斟自酌,诗人都感到兴味盎 然,快慰 无了7比,一切世俗的烦恼 似乎都在花香、酒意中消解 了,整个身心进入物我相忘、飘 然若仙的境界即使悲苦一生的杜甫,生 活稍有安定也追求这种逸趣:“苑外江头坐 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 逐杨 花落,黄岛时兼白鸟飞《曲江对 酒》) 一边饮酒,一边看花落鸟飞,陶然自乐而“坐不归”了还有 杜牧的《郡 斋独酌》:“江郡雨初霎,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 ”趁着酒兴赏菊,菊香分外浓烈,至于人 生的沉与浮、荣与辱,全抛到 九霄云外了。
在宋代诗词 中,堪与唐诗相媲美的,有号称“醉翁”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在 野鸟惆啾、落 花乱飞的美景中,诗人希望沉醉整 天,乃至整个春季!还有苏轼的《月 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 落 香雪山场酒薄不堪饮,劝君且饮杯中月同是月下赏花饮酒,李白邀月同饮,苏轼借月待客,他们的奇思妙想称得上古今绝唱!而花香和酒意相得益彰,正好一洗胸 中尘 虑,主人与客人一同进入清澄、明静、空灵的境界辛弃疾“醉里贪欢”而作的《西 江月》,又是另一种趣味盎然的妙境:“昨夜松 边38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 松要来扶,以手 推松曰:去!”以松树为友,与松树对话,又喝令松树离去,这三重醉态大俗大雅、活灵活现,若无酒力之助,又何来如此新颖奇崛、出神人化的笔力?二是酒与哲 理意绪融合的仙境—诗人把酒 临风,飘然若仙,仿佛登蓬莱、升云端,超脱尘俗,吞吐天地,在一刹那间,宇 宙的 奥秘、人生的真谛似乎都了然于心晋人郭璞曾作《游仙诗》十四首,刻意追求高蹈遁世、迷离倘恍的仙境,反而给人虚妄迷茫、进 退失据的感觉而“竹林七贤”之一 的秘康作《酒会诗》:“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已酒兴和琴声的融 合,却很自然地抒写了清虚脱俗、高邀超拔 的情怀所以,文人心中真正 的仙境,当在 酒香弥漫之中,一杯人口,牵累人生 的种种欲望、烦恼都纷纷远去;乘兴连饮,天地万物似乎都不存在了,忘情忘我,忘生忘死,人的肉体和灵魂都与自然造化合为一体了:“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同上)正是进 人生命的陶醉状态,诗人借助醉态思维,方能洞察人在宇宙自然中的地位和困境,方 能以广阔的视野和旷达的心胸对待生与死、苦与乐诗仙”李 白又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在《春日醉起言志》中说:“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又在《 把酒问月》中说:“青天明月来几 时?我 今停杯一 问之……古人今人若流 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 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蹲里或许有人肤浅地斥之为悲观颓废或及 时行乐,其实这是人生的顿悟、精神的超越和哲理的升华正是在醉 意 朦陇中,他领悟了“处世若大梦”—人们汲汲以求 的功名利禄、荣华 富贵,不就像大梦一样虚幻?而所谓“古人今人若流水”,不就是体味到人在宇宙天地生生化化的长河中,是何等短暂、渺小的一滴?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苏轼脍炙人口的( (水调歌头·中秋》,就会发 现他同李 白一样在“欢饮达旦,大醉”中灵感勃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从而感悟了人与自然 无法摆脱的困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了这种感悟,那么人世的一切荣辱、诱惑,全在 醉酒中淡忘了:“人间如 梦,一蹲还酪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薄薄酒》)我们不能不惊叹古代诗人们醉态思维的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三是酒与亲情友情融合的雅境—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亲人相逢,友朋聚会,岂能无酒?人生难得几回醉,献筹交错 中洋溢着温馨、雅致的氛围以酒会友,虽早 在曹植的《茎模引》中有所描写:“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但字里行间流露着居高临下的王侯气派,谈不上雅境真正平等对饮、气氛温馨的,当以陶渊明为始史书载其“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宋 书·隐逸传》),并非虚言,有大量诗作为证:‘旧入相与 归,壶浆劳近邻长 吟掩柴门,聊 为陇亩民《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 园 中蔬 ”(《 读山海经》其一)黄昏劳作归来,与邻居小酌聊天,淳朴而欢欣;故人造访,春酒加园中菜蔬,胜似美 味佳肴作为一个田园诗人,陶渊 明 的酒友 不仅有文人墨客,更有平平凡凡的黎民百姓,由此开古今风气之先,读来尤为难能可 贵。
这种 淳朴交往、亲切对饮的动人画面,在唐诗中亦时有所见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赠 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 累十筋这是普通的乡村,普通 的农舍,酒 味 混合着桑麻、高粱、春韭 的泥土味,彼此开怀畅饮,了夕不拘形 迹,怎不 令人神往而 心醉?至于诗人们的聚会饮酒,那场 景、那真情,也 是感人 至深的比如李 白和杜甫,就历来为人津津乐道:“醉眠秋共被,携手 同日行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醉别 复几日,登临遍 池 台 李 白《 鲁郡东门送杜二甫》)酒似乎成为这两位诗坛“双子星”的情感纽带这里,不能不读一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缘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寥寥数笔,语淡味 浓在天寒欲雪的夜 晚,炉火嫣红,酒香弥漫,知己相聚,围炉对 酒,是人生多么惬意、温暖的 一幕!在这动 人 的时刻,生活的色彩会因酒而泛起玫瑰色,生命的旋律会因酒而分外甜美、和谐苏东坡亦为我们留下相似的动人镜头:“数 亩荒原 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正月二十日往歧亭》)旅途的孤独和凄凉在 半瓶酒 中一扫而光使君夜 半分酥酒,惊起妻祭一笑哗。
《泅州除夜雪 中》)友人 的酥酒驱走天寒地 冻,带来一家老小的欢 声笑语看来,酒不在多、在醇,惟此方 为雅境四是酒与雄心壮志融合的豪境—酒能助兴,酒能壮胆,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建功 立业 的渴望,以及一身的豪气和傲骨,往 往在酒酣 意4O适中无所顾忌,一吐为快,所 谓“荆柯歌燕市,酒酣气 益震!”(左思《咏史》)所以,盛唐诗人浓墨重 彩塑造的少年侠客形象,总 是与豪饮相伴的例如,王维 的《少 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 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新 丰美 酒 为酒中之冠,少年游侠为人中之杰,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没有新丰 美酒,岂能显示出少年游侠的“意气”—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英武气质高适的《邯郸少年行》亦为 同调:“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美酒使他们的生命充满朝气和活力说到饮酒的豪境,自然少不了“一日须倾三 百杯”的李 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酸酷此 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 台《将 进 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搏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 尽还复来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妙笔,古往今来多少人为 之热 血沸腾,为之狂放振奋!人们常说李 白脾晚世俗、蔑视权贵、粪土功名,这种狂傲的个性唯有在 高歌纵酒中才表现得淋漓 尽致!同样,酒 中的杜甫也一扫颠沛流离、愁苦悲吟的形象,显示出令人吃惊的勇气、侠气和豪气:“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饮酣视八极,俗物何茫茫!”(《壮游》)“儒术于我何有哉?孔 丘盗环俱尘埃!”(《醉 时歌) ) )这是何等的无拘无束、激情奔放、神采飞扬!宋代虽说积贫积弱,饱受外族欺凌,但诗人们却从酒中汲取力 量,他们的咏 酒诗词同样气势恢宏,催人奋进且看苏轼《江城子·密州 出猎》:“酒酣胸 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虽贬滴而雄心未灭,立功边睡、驰骋疆场 的豪情溢 于言 表再看陆游的《三 月十七日夜醉 中作》:“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 向人时大 叫逆胡末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诗人时年虽近半百,但“得酒”而“能狂”,乃至“脱帽”而“大叫”—消灭逆胡,收 复沦陷的国土!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 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靡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虽然有点苍凉,有点无可奈何,但醉里看剑、梦中点兵 的豪情还是一 目了然的直到南宋末年,面对 着国破家亡的现状,汪元量作《 醉歌》十首,痛斥误国权臣,在“亡国之 戚,去国之苦”中仍不失豪壮之气五是酒 与人 生苦 闷 融合的悲境—人生在 世绝 无一帆风顺的,挫折、失意、孤独、烦恼,乃至生之艰辛、死 之恐惧等等,总是 如影 随形,伴其一生。
因此,解忧消愁,一吐人生的苦闷,亦是酒的基本功能,所谓“欲将沉醉换悲凉”(晏几道《阮郎归》一代袅雄的曹操就悲凉地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 歌行》)隐逸的 陶渊明也常常发 出深沉的感唱:“欲言 无予和,挥杯戏孤影《拟古》其二)、“谷 风转凄薄,春醒解饥动”(《和刘柴桑》)、“天运苟如此,且进杯 中物《责子》)天才、狂放、叛逆 的李 白,其咏酒诗固然以蔑视权贵和礼法而豪气四溢,但也因此而与社会现实产生冲突、碰撞而格格不 人,常常 遭之排斥,打击,无奈之下只好借酒消解内心的悲愤和不平:“金蹲美酒斗 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 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五 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 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 杯消 愁愁 更 愁人生在 世不称意,明 朝散发弄 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 叔云》) 节奏短促跳跃,情感腾挪跌宕,强烈显示了诗人雄才难展的抑郁和苦闷在杜甫的咏酒 中,又可以看到渗透着哀叹战乱、忧国忧民的情慷和苦4 1闷:“手中各有携,倾磕浊复清苦辞酒 味薄,黍 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 叹,四座 泪纵横。
《羌村三首》) 而韩愈的“人生由命非 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