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优秀9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xx****3
  • 文档编号:319669542
  • 上传时间:2022-06-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优秀9篇《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一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其次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全部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气穿越古今,艺术的力气穿透荧屏,爱的力气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气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嘶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气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一般农夫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酷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气。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二 看完《经典咏流传》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做人当如松! 东汉刘桢的《赠从弟》这首诗,我初一就背过了,如今听着二十七岁的孙杨引吭高歌,才觉得品出了诗的味道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距离今日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节目把这首诗选出来传唱,尤其是让孙杨来唱,这是一个特别胜利的策划因为,这首诗,好像就是孙杨的写照啊! 仍记得2022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游泳竞赛进入到最终一天中国人都期盼着中国名将孙杨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夺得冠军后,孙杨突发感冒,导致身体状态欠佳,在预赛中被淘汰这样,孙杨也失去了卫冕的机会,他以1金1银的成果结束了里约奥的运会之旅我想那时候的孙杨,已经够难受了,可媒体不放过他,遮天蔽日的评论向这个大小孩砸过来 他假如没有松柏一样的毅力,如何挺得过来作为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哪怕身上始终都有伤痛熬煎,但他照旧坚持训练,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不言放弃! 唱这首歌的孙杨,在经验了人生的多数风雨后,看起来更成熟了,他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强不息,其实,这种松柏精神,应当是中国人一脉传承的文化基因,因为做人当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们的历史才得以传承。

      所以我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才智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给予今人以主动的思索和无穷的正能量!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三 老师始终在想方法给我们观看《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想让我们感受一下那些酷爱我们祖国和酷爱祖国文化的人,是如何以歌曲的形式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的 这天下午,老师好不简单弄好了,我们也最终可以看到了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74岁的老人,为我们唱的《青玉案·元夕》,他的歌声将我们带进了作者辛弃疾的内心世界,仿佛他隔着时间的洪流在与辛弃疾对话那个老人特别酷爱着中国的诗词,用了自己30多年的时间来探讨诗词,来探讨中国的古典文化老人一曲完毕之后,朗诵了那首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他朗诵每一句,都是投入了自己最深的感情,嘴唇在颤抖着,用最真挚的心体会,看完之后,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安静,很多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我想,在这安静祥和的世界里,我们享受着很好的生活,可是我们却没有将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学精粹很好的学习,我感到深深的愧疚与担心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假如我们不努力学习,学问不强大,拿什么来捍卫我们宏大的国家?从现在起,我们肯定要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让自己与诗为伴,与词为友,将它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四 说实话,打开电视搜寻这档节目,是因为老师的要求,本没有太大的期盼,可当那清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时,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澄澈响亮的歌声伴着吉他声缓缓入耳,在西安四十度高温的午后,因燥热而躁动的心,一下子安静了只留下漂亮的音符与诗词的古韵在客厅里微微荡漾,漾进我的耳中,漾入我的心灵 当梁俊老师走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的时候,他的光线便被亿万观众所知 梁俊老师,这个一般的山村老师,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学问与欢乐,他想将诗融入歌曲,将经典与流行融为一体但是他不会谱曲,他只能将心中的音符哼唱在一起,配上自己的木吉他,作出一首又一首奇妙的诗词歌曲曲谱很简洁,却又那么震撼人心! 听者他们的演唱,我仿佛看到,多数个黄昏,梁老师抱着一把木吉他,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他的四周坐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一起在唱诗词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神往,仿佛这诗词里孕育了多数的力气…… 朴实的孩子,一般的梁老师,他们不就像这苔一样吗?苔本平凡中的平凡,却生命极强许多好看的花草,须要阳光给到环境和养分,才能绽放出漂亮,而苔花总是生长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没有阳光的照射,没有足够的养分,那么渺小,那么不引人注目,无人激励,更无人喝彩但它仍努力地,静默地,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以自信的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这绿色的苔,代表的就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的就是青春的`颜色! 300年前的诗,穿越而来谱成歌袁枚歌的是苔的志气,梁俊老师和孩子们唱得是生命的志气是啊,每一个生命犹如花朵一样,不分凹凸贵贱,都一样有绽放的权利,只要花开,都一样美妙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信任,在今后的成长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苔花一样,不惧平凡,追求卓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绽放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五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结晶周日晚自习,周老师组织我们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词、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朗朗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闻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仆算子·咏梅》这首词他的声音宛转好听,好像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洋,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位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

      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肯定接着观看了解更多文化学问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篇六 今年,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挚友圈 就连教化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颂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恒久流传,让它在歌颂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的确,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学生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歌咏《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千百年来就是一首绝唱,多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与李白痛饮“同销万古愁”,那激荡的旋律,协作歌者动情的演绎,加之诗词本身之凝练,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你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出了一种不屈,唱出了一种精!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因着乡村老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地唱出,一夜爆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